第102章 一郡抵一州

字數:5470   加入書籤

A+A-


    徐庶道:“我本在汝南遊學,收到好友崔州平的來信。”
    “他說您這裏有些特別,讓我來看看,或許會有收獲。”
    劉備沒想到崔州平會來東海。
    他兩眼發亮,問道:“崔州平此時在何處?”
    這也是個大才子啊。
    當年劉皇叔三顧茅廬的時候,崔州平像個NPC一樣出現,誇讚諸葛亮的才智,堅定了劉備尋訪諸葛亮的信念。
    但崔州平本身並不普通,他父親崔烈是太尉,三公之一。
    雖然是買的官位,但能買三公,也足以見得他背景強大。
    隻是後來董卓殺了他爹,他逃難到了荊州,從此過起了隱居生活,寄情山水。
    說起來崔州平早年也和徐庶一樣喜歡當遊俠,結交豪傑,他和徐庶的性格倒是相近。
    而且他老家在涿郡西部的博陵郡,也算劉皇叔的半個老鄉。
    徐庶搖搖頭:“我也不知,那家夥喜歡出門遠行,或許還在徐州遊蕩,又或許已經去了揚州。”
    劉備問道:“可否請他過來賞茶?”
    徐庶挑了挑眉,心說你那是賞茶嗎?
    他搖搖頭道:“崔州平無意功名,否則以他的才學和背景,到哪都能成為大官。”
    劉備有些遺憾,他也想見識見識崔州平的才學。
    作為“諸葛四友”之一,其本事一定不低。
    徐庶繼續道:
    “我來到東海之後,發現您這裏確實特別。”
    “我發現您僅僅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升級了一些工具,生產效率便提升了數倍。”
    “於是境內安居樂業,百姓得以溫飽。”
    “實在令在下佩服,正如崔州平所說,主公確實是個仁德之人。”
    劉備樂了,竟然能被徐庶誇讚他是仁德之人,聽上去比太史慈那小子有誠意多了。
    他提起琉璃茶壺,連忙給徐庶倒了一杯茶,高興道:
    “茶好了,先喝茶再說。”
    徐庶目不轉睛地看著茶水在琉璃器中流轉。
    提起琉璃茶盞抿了一口茶,茶葉芬芳充斥著他的口腔,沒有任何雜味。
    這對於他來說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奇妙體驗。
    徐庶舒服地歎了一口氣,放下琉璃茶盞:
    “但有個問題。”
    “聽說最近主公從收攏了大批流民?”
    劉備點點頭:“大約十幾萬人。”
    徐庶道:“主公仁德,東海富饒,卻不忘賑濟流民。”
    “此等義舉實在令庶佩服。”
    “庶此番前來,便是為了提醒主公,這十幾萬流民若處置不當,恐怕會讓東海百姓陷入泥潭。”
    “短期的發糧,施粥無法根治流民問題,相反容易激起流民和本地人的矛盾,甚至演變成民變。”
    劉備心說我也沒想做慈善啊,你是不是對我有些誤會?
    劉備笑道:“那需如何賑濟流民?”
    徐庶道:“需要配套土地分配、生產扶持等長效政策製度。”
    “我有一計,隻要熬過這個冬天,來年主公的實力定能倍增。”
    劉備沒想到,竟是收攏流民這一仁義之舉吸引到了徐庶,讓徐庶主動上門獻策。
    否則的話,即便他來參觀東海,也是不聲不響地參觀吧?
    徐庶大概講述了他的想法。
    其實就是類似於劉備的以工代賑方案,將流民轉換為生產力。
    事實上也是按照西漢的賑災政策升級而來。
    與劉備的方案不謀而合。
    劉備的方案都是大方向,細節常常需要荀衍來補充。
    這下好了,荀衍自己不用補充了,直接照抄徐庶的作業就好了。
    荀衍對這個新牛馬是愈發欣賞了。
    剛來的時候還說略懂,結果文韜武略樣樣超越常人。
    這真的是隻讀了兩年書的人嗎?
    果然能讓主公出門相迎的人才都是妖孽般的存在啊。
    劉備笑道:“那便依元直所言,給他們分地,開墾新田,挖好水渠,以備來年開春播種。”
    “同時,水車,住房,修路也要跟上。”
    水車,修路也要跟上啊?
    徐庶連忙道:
    “不可!我建議不建水車,住房的話,兩戶人一間茅屋安置好即可,修路也暫時不必了。”
    “十幾萬流民要過冬,應該優先把這些錢財用於購置柴火,被褥,讓流民能夠安全渡過寒冬才是首要任務。”
    過冬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是個大問題,每年被凍死的不少。
    荀衍道:“其實我們原計劃是一戶一間茅屋,確實財政上有點吃緊。”
    徐庶驚訝地看了荀衍一眼。
    不是!
    你們原本的計劃這麽離譜的嗎?
    一戶人一間茅屋?
    那不得準備一億錢?
    還要建水車,準備過冬物資?
    那不得兩個億打底?
    你們哪來那麽多錢?
    劉備和荀衍相視一笑。
    劉備道:“看來元直還不清楚我們的實力啊。”
    說著,劉備從身後書架上抽出一本總賬,
    “元直請看。”
    徐庶看了一眼賬本,睜大了眼睛。
    一個月三四億錢收入!?
    這是一個郡的收入!?
    這都抵得上一個州了吧?
    你們是土匪嗎?
    哪來這麽多錢!?
    劉備喝了一口茶:
    “懂了吧?在我手下做事,最不缺的就是錢。”
    這還是劉備收斂著賣的,不然何止三四億?
    相當於整個大漢世家都在供養著劉備。
    徐庶這才知道劉備的實力有多麽恐怖。
    怪不得他敢收攏這麽多流民。
    原本他還擔心劉備收攏流民會把他自己拖垮。
    結果一看賬目。
    好家夥!白擔心了。
    這些流民吃他一年都吃不完啊!
    這要是傳出去,恐怕諸侯們都會聞之色變吧?
    徐庶又問道:“那為什麽財政會吃緊呢?”
    按理說劉備這收入,養三個郡綽綽有餘。
    劉備道:“你不能光看表麵的賬目。”
    “我們收入高,花銷也高啊。”
    “且不說什麽建水車和修路。”
    “比如光是造武器我們就花了一個億。”
    “諸侯們都搶著買鐵打造武器和戰甲,因此鐵價一直在漲,而且常常有價無市。”
    “我們造農具要鐵,造武器,造戰甲也要鐵。”
    “偏偏我們東海沒鐵礦!”
    “我們隻能高價買入了。”
    徐庶道:“那我們可以找新的鐵礦。”
    劉備點點頭:“我已經派人去找了,如今泰山琅琊都在我手中,找個新鐵礦應該不難。”
    “難的是要在明年開春之前找到,並且開采。”
    “因為明年開春,不隻是要春耕。”
    “各方勢力已經蠢蠢欲動,明年開春必有一戰。”
    徐庶緊皺眉頭,一時也沒有什麽好的對策。
    咚咚咚。
    有人進門來報:
    “主公,郡丞,趙將軍和太史將軍回來了。”
    劉備起身高興道:
    “走,元直,我帶你去認識我手下大將趙子龍和太史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