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長安大亂

字數:5680   加入書籤

A+A-


    王允在朝中的聲望雖然達到了頂峰。
    但荀爽作為潁川荀家家主,他的意見還是要尊重的。
    王允問道:“為何?”
    荀爽道:“十萬西涼軍的體量太大了。”
    “我們禁軍一萬,加上呂布的並州軍兩萬,攏共也才三萬人。”
    “我們好不容易把董卓殺了,朝廷重歸秩序。”
    “白波軍,黃巾軍等賊軍依舊在四處作亂。”
    “若要犁庭掃穴,整頓大漢江山,反正撥亂,我們還是要盡量吸收西涼軍的力量。”
    “雖然董卓有部分手下常年與胡羌作戰,紀律鬆散,作風彪悍。”
    “得勢之後更是縱兵劫掠,無惡不作,不解決他們難平民憤。”
    “比如李傕、郭汜等人。”
    “可也有些將領堅守底線,治軍嚴謹,作風務實。”
    “比如董承,段煨等人。”
    “也有些本來是禁軍將領,後被董卓所收攏。”
    “他們的治軍能力也是一流水平,我們可以勸他們歸降,為我們所用。”
    “比如徐榮,胡軫等人。”
    “若司徒要懲治作惡之人,平息民憤,拿李傕、郭汜等人開刀就好。”
    “將他們的罪名公之於眾,以正國法。”
    “如此一來,我們既吸收了西涼軍的大部分力量,也打壓了董卓舊部。”
    荀爽的辦法以安撫為主,懲戒為輔。
    比起王允要消滅全部西涼軍,以及黃琬要把西涼軍將領一鍋端的主張要更溫和。
    王允看向各位大臣:“諸公覺得如何?”
    太常種拂說道:“我認為司空的辦法老成謀國,可行。”
    其他人也紛紛表態,表示支持荀爽的提議。
    但王允依舊很排斥西涼軍。
    在他看來,徐榮、胡軫等人在朝廷和董卓賊軍之間反複橫跳,與呂布一樣,不值得信任。
    董承,段煨等人雖治軍嚴明,但就是人品
    但既然大臣們都支持荀爽的安撫主張,隻能好說道:
    “那便依司空之策行事。”
    王允又問向皇甫嵩:“那些將領都控製住了嗎?”
    皇甫嵩道:“昨晚全都控製住了,董卓的女婿牛輔也已經下獄聽候發落。”
    “報!!!”
    “何事?”
    “李儒、賈詡、蔡邕、田儀、伍瓊、周毖等十餘人跑了!”
    王允的腦袋時候被人爆錘了一拳,整個人愣住了。
    隨後氣血上湧,破口大罵:
    “誰!”
    “誰負責看住他們的!”
    “簡直是飯桶!”
    “飯桶!”
    “連個人都看不好!”
    報信人結巴道:“呂...呂將軍。”
    王允咬牙切齒。
    好嘛!
    這十幾人幾乎都是董卓的智囊,見到風向不對,第一時間就跑了。
    呂布這家夥,辦事果然不靠譜!
    這麽關鍵的時刻不好好看管這些大魚,偏偏去找貂蟬約會!
    荀爽擔憂道:
    “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應該清楚自己會被清算。”
    “他們也知道哪些人會被清算,哪些人能被我們勸降。”
    “西涼將領能被我們勸降是因為董卓,牛輔兩個主心骨沒有了。”
    “一旦被這些智囊成功出城,為了保命,恐怕他們會慫恿領兵在外的將領造反。”
    “屆時十萬西涼軍又有了主心骨,他們即便不攻打長安,也會攻打周邊割據一方。”
    “他們不亂,天下可就要大亂了。”
    王允急忙道:“找!趕緊去找!務必把他們抓回來!”
    “報!”
    又有人匆忙進來。
    王允沒好氣道:“說!”
    “董卓主簿田儀帶著一千董卓舊部衝擊北門。”
    “還沿街高喊,警告那些將領他們遲早會被清算。”
    王允急忙道:“拿下了嗎!?”
    “拿下了,已經入獄,聽候發落。”
    王允冷笑一聲:
    “區區文人也敢衝擊北門!”
    “敬酒不吃吃罰酒!既然這麽忠心於董卓,那就和牛輔一起斬首示眾。”
    “是!”
    “報!”
    王允心說昨晚還好好的,今天一大早怎麽這麽亂?
    “說!”
    報信人急忙道:
    “李傕、郭汜帶著幾百親兵衝出西門了!”
    王允睜大了眼睛,唰地一下站了起來。
    他不滿地看向皇甫嵩:
    “我不是說在諸公的決議出來之前先安撫好這些西涼將領嗎?”
    “怎麽讓他們跑了呢!?”
    皇甫嵩拱手道:
    “司徒,除了牛輔下獄,其他將領都是軟禁的啊。”
    “我也親自跟他們說了,讓他們先寫降書,如此朝廷才能赦免他們,以此先穩住他們。”
    “到時候朝廷是否接受他們的降書也是諸公說了算,可進可退。”
    皇甫嵩的安撫辦法也是中規中矩,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城中的將領暫時不能隨意殺害,否則就會引起城外將領的集體恐慌。
    王允不知道李傕和郭汜為什麽跑得這麽果決,連寫個降書也不樂意?
    王允問道:“李傕和郭汜有沒有帶著賈詡、李儒他們逃跑?”
    報信人道:“沒有。”
    王允鬆了口氣,賈詡、李儒他們沒有跟著他們就好。
    這些謀士應該還在長安城躲著。
    李傕和郭汜都是一群莽夫成不了氣候。
    他下令道:“即刻出兵把他們抓回來!”
    “把賈詡、李儒等人找出來!他們應該還沒離開長安城。”
    “另外,叫呂布滾回來!”
    “是!”
    ....
    李傕和郭汜帶著幾百人拚命地往自己的大本營方向趕。
    那裏駐紮著跟隨他們多年的老兵,攏共一萬餘人。
    是西涼兵,也是他們的私兵,隻聽董卓和他們的調遣。
    眼看已經甩開朝廷追兵一大截,他們這才靠在樹下休息片刻。
    郭汜給自己灌了一大口水,說道:
    “剛才咱們衝擊西門的時候好像北門也在鬧。”
    李傕在小溪邊洗了把臉,望著長安城方向說道:
    “我見到有個腿瘸的老兵,應該是田儀那家夥的護衛。”
    郭汜道:“田儀那家夥也覺得王允不會放過他?”
    李傕道:“軍師他們都是聰明人,聰明人的看法總是一樣的。”
    郭汜擔憂道:
    “我感覺咱們有些莽撞了,萬一...我是說萬一朝廷真的能赦免我們呢?”
    “你看,他們真要拿咱們開刀,早就把咱們抓起來了。”
    “但如今他們隻是抓了個牛輔,而且隻是讓咱們寫個降書。”
    “說不定隻要咱們降書的態度好,就給咱們赦免了。”
    說著,李傕拿出一卷絹布,上麵寫著幾行字,文末赫然寫著“賈詡”兩個字。
    他把絹布塞進郭汜的懷裏。
    接著又拿出一卷絹布,上麵也寫著幾行字,文末赫然寫著“李儒”兩個字。
    他同樣把這絹布塞進郭汜的懷裏。
    沒好氣道:
    “你那笨腦袋想那麽多幹嘛?”
    “你還能比他們聰明?”
    “迷茫的時候多看幾遍!”
    “兩位軍師又不會害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