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亭中談心

字數:5142   加入書籤

A+A-


    劉備連忙扶起李儒。
    李儒是劉備這次收攏董卓舊部中最特殊的一位。
    因為他曾經弑帝,劉備手下的官員都不怎麽待見他,也不願與他交談。
    覺得李儒的人品有問題。
    同時也是愛惜自己的羽毛。
    誰也不能保證將來政敵會不會拿他們和李儒有來往說事。
    賈詡反而好一些,沒有什麽特別出格的舉動。
    這人肥肥潤潤的,長得就很有福氣,自帶親和力,稍微和大家聊了一會兒就打成了一片。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難怪他能在亂世中登上權力巔峰最後還能善終。
    蔡邕就更不用說了。
    他沒有為董卓出謀劃策,隻是一直在修書,大家對他極為尊敬。
    不過大家都不和李儒往來也罷,李儒本身就沒打算來這裏享福。
    雖然劉備說要軟禁李儒,但李儒早已經做好了坐一輩子牢房的心理準備。
    隻是沒想到劉備沒有區別對待他,而是把他當成了座上賓。
    雖然他被軟禁,但在大宅裏的生活質量比在董卓那邊還高。
    這份恩情讓李儒無以回報。
    這樣唯才是舉的用人風格,難怪劉備能夠在短時間聚集這麽多人才,然後迅速壯大成能與四世三公的袁紹掰手腕的頂級軍閥。
    劉備伸手道:
    “那邊有個亭子,我們坐下聊。”
    對於這種特殊人才,劉備還是要多和他談談心了解他的想法的。
    李儒點頭道:“好。”
    剛坐下便有仆人送來茶具。
    清一色的琉璃茶具讓李儒看走神了。
    劉備輕車熟路地親自給李儒煮茶喝。
    劉備一邊搗鼓茶葉,一邊說道:
    “荀衍他們不樂意理你還請不要往心裏去。”
    李儒灑然一笑道:“這是我罪有應得,不怪他們。”
    劉備道:“我很好奇當初你為什麽不願意給自己一條後路。”
    “或者讓別人代勞,而不是自己親自動手。”
    李儒緩緩道:
    “一來是其他人不敢,甚至可能悄悄放跑皇帝,董卓也不能因此責罰他們。”
    “二來是這計策是我出的,隻有我才能幫董卓分擔一部分政客的攻訐。”
    “但凡換作一個小兵來弑帝,別人都會把矛頭轉向董卓。”
    李儒身上一股自信的氣質油然而生:
    “三來,我不覺得我會失敗。”
    “當時的董卓剛入朝廷,還不算昏庸。”
    “我自信天下大勢都在我的掌控中,董卓五年內就可以登基當皇帝。”
    “因此我不認為我會遭到任何人的清算。”
    “甚至主公你可能還加速了董卓的登基速度。”
    劉備好奇道:“哦?為什麽?”
    李儒自嘲地笑道:
    “因為我本來還提議董卓養精蓄銳,等你和袁紹打完仗兩敗俱傷的時候快速出擊,坐收漁翁之利。”
    “不出半年,董卓就能統一北方。”
    “一年之後就能定鼎天下,登基稱帝。”
    “與我預測的入朝五年登基大差不差。”
    “但誰能想到,董卓和呂布目光短淺至此,竟能為了個女子放棄了唾手可得的江山!”
    說著,李儒看向劉備,拱手道:
    “說來說去,說到底還是主公的手段高明。”
    劉備笑了笑:“哦?怎麽高明?”
    李儒道:
    “一路走來,我不斷複盤這天下棋局我為何會輸。”
    “其一便是王允先布下了美人計,讓董卓和呂布心生間隙,但缺少一個誘發雙方矛盾爆發的契機。”
    “主公從兩封打榜信便推測出來董卓和呂布有心生間隙的可能。”
    “於是在報紙上增設打賞金額,讓董卓和呂布的矛盾徹底爆發。”
    “而且第二期末尾的那篇重生複仇小說,多次被呂布和董卓提及。”
    “那篇小說我也看了,我想正是那篇刺激到了呂布主動去策反王司徒。”
    劉備抽了抽嘴角。
    不是....
    我寫這篇小說單純是怕董卓不知道他被戴綠帽啊。
    所以一直在文中提及綠帽兩個字,暗示董卓往這方麵想。
    相當於加了一層保障。
    “你說呂布主動去策反王允?”
    李儒問道:
    “主公你把這篇小說刊登在報紙上,不就是為了激怒呂布讓他主動造反嗎?”
    劉備幹咳了兩聲,正襟危坐,認真道:
    “沒錯,這篇小說正是我寫的。”
    李儒拱手佩服道:
    “主公大才。”
    “主公不僅有經世之才,還深諳人性。”
    “與王司徒遙隔千裏還能如此默契地配合,我輸得不冤。”
    劉備擺擺手:
    “說到底還是王司徒手段高明,他認定董卓和呂布都是容易沉迷女色之輩。”
    “隻要董卓和呂布沉迷女色,他們就逃脫不了貂蟬的蠱惑。”
    “即使沒有我從中挑撥,那貂蟬也會尋時機讓董卓和呂布爆發矛盾。”
    咕嚕咕嚕。
    水開了。
    青黃色的茶水在琉璃茶壺中翻滾,清晰可見。
    這是李儒從未見過的奇妙景象。
    劉備笑嗬嗬地提了壺煮好的綠茶給給李儒倒上。
    “來,喝茶。”
    李儒受寵若驚,雙手扶著杯沿接著。
    “多謝主公。”
    劉備把茶杯放在一邊,等它稍微涼一些。
    他對李儒說道:
    “如今長安平定,我又有除董卓的功勞,你說我能否讓朝廷出麵幫我調停一下袁紹?”
    “當然袁紹可能會把朝廷的話當耳旁風,他在冀州的根基尚且薄弱,他是堅決要在半年內殺掉我的。”
    “一方麵,半年後,夏收一過,我的錢糧會成幾何倍數地增加。”
    “另一方麵,袁紹的錢糧隻夠他打半年。”
    “我的想法是,朝廷能不能看在我除董卓的功勞上,派大軍威脅袁紹的邊境。”
    “朝廷不需要打,隻需要在邊境嚇一嚇袁紹,牽製他一部分兵力即可。”
    “當然,畢竟我初來乍到,雖然發展迅速,一年時間超越袁家百年家底。”
    “但我打袁紹也不是很有把握,畢竟就兵力和武將數量而言,我們還是略遜一籌。”
    “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控風險。”
    “如果朝廷能幫我打袁紹就更好了,這樣我打袁紹的風險能降到最低。”
    李儒目不轉睛地盯著琉璃茶盞中浮沉的茶葉。
    他淡淡地說道:
    “朝廷不會出兵,也無暇顧及我們。”
    劉備問道:“為什麽?”
    李儒抬頭看向長安方向:
    “因為朝廷要清算西涼將領,西涼將領要造反。”
    “長安很快就要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