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劉關張的學識
字數:4642 加入書籤
賈詡笑了笑:
“主公連水車這等機關都能搗鼓出來,想來弄一個傳遞情報的機械不成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我觀主公的崛起過程,似乎都與機械離不開關係。”
李儒摩挲著下巴道:
“你這麽一說,好像還真是。”
“主公製作的這些農具都能極大地增加生產效率。”
“之前我得知了曲轅犁的效率,曾經向董卓提議也製作一批曲轅犁,可惜董卓把大部分的經費和木材都用於建皇宮了。”
“剛剛主公也和我討論了糧食和人口的問題。”
“通常來說,休養生息一段時間後,人口會逐漸增多,糧食漸漸供應不上,我們就會想辦法擴大耕地麵積。”
“一般我們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另一種清查私田。”
“但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麵會臨著人力不足的問題。”
“結果主公另辟蹊徑,從改進農具入手,降低了開墾荒地,管理農田的成本,從而擴大了耕地麵積。”
“也許以後我們應該多注重農具的改進才是。”
賈詡不以為然:
“我倒覺得農具的改進已經到頭了。”
“比如曲轅犁,曲轅犁已經夠省力了,我想不出還能怎麽改進能更省力。”
“還有水車,水車已經改進到磨麵粉都不需要人力了,還能怎麽改進?”
李儒搖了搖頭,失笑道:
“其實我也想不出來。”
“可是,在主公還沒改進農具之前,我們就想得出來可以把直轅犁改成曲轅犁嗎?”
“這世上的意外很多,從來沒有十成十的定論。”
賈詡擺擺手道:“嗨,不跟你爭了,待會兒我還要和新同僚們去東海酒樓嚐嚐鹹淡,要不要我幫你帶一份?”
李儒也不客氣,笑道:“那就打包一份吧。”
.....
蔡邕此時精神得不得了。
東海政通人和,繁榮昌盛就算了。
在這裏做事的待遇都這麽好,住著大宅子,連窗戶都是琉璃窗。
不愧是收割天下財富的諸侯,出手就是大方。
對劉備禮賢下士的行為讚不絕口。
雖然他平時淡泊名利,但他對琉璃器和綠茶也是喜愛得不得了。
他東摸摸琉璃茶具,西摸摸琉璃窗。
然後打開琉璃窗,又合上琉璃窗,滿意道:
“有了這琉璃窗,屋子可亮堂多了。”
蔡文姬隨意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書,稍微翻了幾頁,奇怪道:
“父親,你看這書,我怎麽看不懂上麵的文字呢?”
蔡文姬在蔡邕的教導下,戰國時期的各國文字都看得懂,可謂博古通今。
就算有些許的文字看不懂,大概的意思還是能看懂的。
於是蔡邕感到有些奇怪,這中原大地上還有他女兒看不懂的文字?
他走了過來說道:“書給我看看?”
蔡文姬把書遞了過去.
蔡邕看了一眼書的封麵,上麵寫著“高級數學(第四版)”。
這封麵的漢字還是能看得懂的。
這本書講的應該是算術知識,而且已經修改到了第四版。
借著他翻開“高級數學”書,稍微看了幾眼。
上麵全是蟲子一樣的符號,根本不知道這些符號表達的是什麽意思,宛如在看一本天書。
隻有計算題目他能看得懂,因為題目是漢字寫的。
但就算題目是漢字寫的,組合在一起他就有些看不懂了,比如:
“判斷題:無窮大量與有界量之積是否為無窮大量?”
看上去就很深奧了。
蔡邕汗顏道:“我也看不懂....”
“這種書是誰寫的?總不能亂寫的吧?”
於是他翻到了書本的第一頁看作者,下麵寫著:
【劉備、關羽、張飛編著】
蔡邕指著書上詫異道:“竟是這三位編著的?”
蔡文姬道:“我剛才還看到了初級數學,中級數學。”
說著蔡文姬從書架上把《初級數學》、《中級數學》找了出來。
裏麵同樣是一些蟲子一樣的符號。
不過第一頁寫的是【劉備編著】。
蔡邕這就感到很奇怪了:
“為什麽隻有初級和中級是主公編的,高級數學卻是三人合編的?”
“難不成關羽和張飛的算術還在主公之上?”
這有點違反了蔡邕的常識了。
在他看來,關羽和張飛這等猛將能通讀一本書就不錯了,竟然還懂這麽深奧的算術?
這時有仆人進來道:
“主人,主公來訪。”
蔡邕連忙道:“文姬,走,與我去迎主公進來。”
“好。”
很快,蔡邕就在門口見到了劉備,連忙拱手道:
“見過主公!”
蔡文姬也盈盈下拜:“見過主公。”
劉備笑著虛扶起蔡邕和蔡文姬:“不必多禮。”
“此番前來,便是想看看蔡公府裏還缺點什麽,以及想問問蔡公想做什麽工作。”
“以蔡公的學識,我會盡量安排蔡公到蔡公喜歡的崗位上做事。”
蔡邕欣喜道:“主公,外麵寒冷,咱們進屋再說。”
劉備點點頭:“好。”
很快,蔡邕把劉備迎進了正堂。
訓練有素的仆人立馬擺起了火爐,用琉璃器煮起了綠茶招待客人。
劉備雖然在李儒那邊喝茶已經喝得夠多了,但仆人們不管這些。
無論客人有沒有喝飽,他們都必須第一時間煮茶待客。
除非客人或者主人特地要求要喝酒。
劉備看了一眼桌麵上的書,調笑道:
“你們在看數學書啊?覺得怎麽樣?”
蔡邕笑了笑:“主公見笑了,在下才疏學淺,看不懂裏麵的內容。”
劉備撿起一本初級數學說道:
“這書要從初級開始看才能看得懂。”
蔡文姬好奇地問道:“關將軍和張將軍也懂這數學嗎?”
劉備笑道:
“別看那兩家夥四肢粗大,其實心細得很,其數理方麵的學識遠勝於我。”
“這高級數學非常深奧,沒有他們的協助是寫不出來的。”
蔡邕暗暗驚訝,沒想到關羽和張飛竟如此不顯山露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