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袁紹和曹操的態度

字數:4963   加入書籤

A+A-


    等袁紹回過神來,先是感到心情暢快。
    董卓當年讓他狼狽出逃,流落關外,還抄了他的家,屠殺他的族人。
    這份恨意始終埋在他的心頭。
    如今董卓被他義子呂布殺害,算是讓他了卻了心結,大快人心。
    另一方麵,他身為討董聯盟的盟主,其實一直不具備合法性。
    畢竟天子在董卓手裏,董卓還是朝廷太師。
    說句不好聽的,理論上袁紹才是反賊。
    所以袁紹一直想立劉虞另立為帝,以對抗董卓朝廷,可惜劉虞一直不肯。
    如今董卓被誅殺,那他作為“討董領袖”就有了合法性,甚至有一份殺董卓的功勞。
    他可以借此來爭取政治主動權。
    但如今王允重新掌管朝政,必定會想方設法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諸侯的實力,收回他們的兵權。
    而袁紹又是割據一方的諸侯,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想被王允收回地方權力的。
    他麾下的士族們更加不想袁紹失去地方權力。
    唯有土地和軍隊才是實際的權力。
    他們聚集在一起投資袁紹,不就是為了跟著袁紹一起把持朝政,帶著他們的家族吃香喝辣嗎?
    一旦袁紹的地方權力被收回,他們前期的投資可全都打水漂了啊。
    因此他們開始擔心王允成功整合十萬西涼軍。
    一旦王允整合了十萬西涼軍,加上中央禁軍和呂布的並州軍,十餘萬精兵悍將在後方盯著他,他根本不敢放心去打劉備。
    而他又不能放任劉備一直發展下去。
    放任劉備發展就等同於慢性自殺。
    所以袁紹會因此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大殿內群賢畢至,卻鴉雀無聲,各懷心思。
    有的人假裝很開心,掛著假笑。
    有些人性格直率,把心事寫在了臉上,麵露沉色。
    袁紹放下報紙,開口說道:
    “董卓之死,實在大快人心。”
    “朝堂又回到了正軌,可喜可賀。”
    袁紹麾下的謀士們一個個都是老狐狸。
    聽出了袁紹這是定下了表麵“擁漢”的基調,這是政治正確,無人敢公開反對。
    “但董卓舊部依然是個大隱患,不知諸位如何看待?”
    這是在座眾人最關心的問題。
    王允能否成功整合西涼軍關係到他們未來的前途。
    沮授想了想說道:“關中應該還會再亂一陣子。”
    袁紹問道:“何以見得?”
    沮授道:“因為有一些西涼將領是必定要清算的,以此來重新樹立朝廷威嚴。”
    “這些西涼將領都不傻,也有誓死為董卓報仇的人,所以一定會有人帶頭反抗,王司徒需要時間去壓製西涼軍的反抗。”
    “同時呂布的並州軍和西涼軍素來有矛盾,董卓在時,西涼軍常常排斥並州軍,認為並州軍搶了他們的職位。”
    “加上這次呂布又殺了董卓,兩軍之間的恩怨就更深了。”
    “想解決這些矛盾並非易事。”
    “至少在解決完並州軍和西涼軍之間的矛盾之前,王司徒不敢大量出兵。”
    “另外,董卓掌權時,橫征暴斂,民生凋敝,許多農事荒廢已久,糧食不足。”
    “王司徒想要恢複關中生機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因此主公隻要把心思放在劉備身上即可,無需過多擔憂。”
    沮授從大局上推測王允短時間無暇顧及關東。
    就算王允出兵威脅,兵力也不會太多,而且糧草不足,威脅很小。
    隻需稍微分兵防守一下就能勸退王允。
    因此袁紹還有機會趁王允立足未穩擊敗劉備,擴張勢力範圍。
    無需害怕王允會在袁紹和劉備兩敗俱傷時收漁翁之利。
    聽沮授的一番話,袁紹也就放心了。
    就算王允成功整合西涼軍,兵壓冀州,袁紹還是要堅持打劉備的。
    袁紹最近被劉備搞得壓力很大,打劉備的衝動是與日俱增。
    每一期報紙出來,劉備的財力又會增強一分。
    而冀州士族已經離不開精鹽,味精,香皂等奢侈品了,報紙也是屢禁不止。
    於是冀州士族的財力也漸漸流向了劉備。
    士族的財力流失,投資到袁紹身上的錢財也會變少。
    劉備的財力增強一分,袁紹的財力就減少一分,這種感覺就像是在慢性死亡。
    他生怕有一天忽然連軍餉都發不出來,原因是軍官挪用軍餉去買奢侈品了。
    見過用武力“削藩”的,第一次見用經濟“削藩”的。
    這讓袁紹越來越焦慮,恨不得馬上揮師南下攻打劉備,鏟掉這個劉備這顆惡心的毒瘤。
    可惜最近幾天已經下了一兩場小雪了,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會下大雪。
    要是大軍攻城時遇到大雪天氣那可就麻爪了,衝鋒速度起不來,隻能被城牆上的弓箭手當靶子射。
    於是袁紹隻能煎熬著,一邊看著自己的錢財和糧草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流失,一邊等待春天的到來。
    .....
    另一邊,曹操得知董卓死後,哈哈大笑起來。
    他又是獻刀,又是加入討董聯盟,孤軍深入追殺董卓,多次險些喪命。
    他有一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感覺。
    荀彧也是同樣欣喜:“主公,漢室終於又可以回歸正軌了。”
    曹操點點頭:“王司徒幹得好啊。”
    荀彧若有所思道:“不過...”
    “王允雖有清名,但缺乏軍事經驗,不知兵,呂布雖勇猛,但麾下兵力有限,且與西涼軍素有仇怨。”
    “朝廷能否穩住局麵、能否掌控西涼軍,仍是未知數。”
    曹操問道:“那我們該如何?”
    荀彧沉吟道:
    “再觀望觀望,我們的根基還太薄弱,一旦長安失控,我們冒然插手就會被卷入其中,萬劫不複。”
    “反正長安無論如何混亂,陛下都是安全的,無需擔心。”
    “匡扶漢室固然重要,但前提是要先保全自己。”
    “我們的目光還是要先放在與劉備的戰爭上。”
    “劉備存在一天,我們就一天發展不起來。”
    曹操這邊目前勢力還不大,總的方針就是要在各大勢力之間夾縫生存。
    袁紹吃肉他喝湯,盡可能吸取養分。
    曹操感慨道:“你說你那個三哥當初眼光怎麽這麽好呢?”
    “在劉玄德被諸侯們看不起的時候,隨便撿了幾件衣服就跟劉備上路了。”
    “誰能想到劉玄德發展如此迅猛,發展一年便可和四世三公的袁紹掰手腕。”
    荀彧笑道:“主公一開始不也看出劉備有幾分本事了?”
    曹操回憶起當初在虎牢關下的情景,無奈地搖搖頭道:
    “當初那家夥太有迷惑性了,有時候我覺得他幾分胸襟,有時候又覺得他像市井小民一樣上躥下跳的。”
    “我們都是看重權力和名譽,而他滿眼都是對錢財的渴望。”
    “殊不知錢財隻是權力和名譽的伴生物,也難怪諸侯們覺得劉備膚淺。”
    “不過我也不算看錯人,隻是低估了他對錢財的渴望,沒想到他會盯上大漢所有士族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