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鬧騰的郡府

字數:5312   加入書籤

A+A-


    天氣愈發寒冷,蔡文姬和蔡邕受不了東海報社的寒冷。
    於是,他們決定向張紘申請到郡府裏工作,因為那裏有溫暖的暖氣,溫度保持在舒適的25℃。
    然而,許劭曾經提醒過這對父女,郡府裏非常吵鬧,根本不是一個適合專心寫文章的地方。
    蔡邕起初還不信邪,他認為隻要自己足夠專注,就能夠克服外界的幹擾。
    可是,當他真正在郡府裏工作了幾天後,他才發現許劭所言非虛。
    結果剛在郡府工作沒幾天,就跑回了東海報社工作。
    東海報社雖然沒有暖氣,但至少相對安靜一些,可以讓他集中精力寫文章。
    在郡府裏根本寫不了文章,什麽聲音都有。
    特別是郡府官員人手一個算盤,劈啪響個不停,就像是郡府裏的背景音樂。
    以前,荀衍、魯肅等人都習慣用心算來完成兩位數的加減法。
    但自從有了算盤之後,他們竟然都變得依賴起這個工具來,兩位數的加減法都習慣性地撥弄一下算盤。
    屬於是用肌肉記憶來代替腦子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整日遊手好閑、無所事事的人在那裏搗亂。
    比如劉備,比如關羽,比如孫乾,比如那隻能空中轉體兩周半傻貓....
    孫乾睡了個午覺,忽然做了個噩夢。
    在夢中,孫乾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炎熱的夏天裏。
    太陽高懸在天空中,炙烤著大地,讓人感覺仿佛要被烤焦了一般。
    而更糟糕的是,劉備為了能吹到一些涼氣,竟然每天都嚇唬他說要加班到晚上十二點!
    這一念頭讓孫乾的心情變得非常糟糕,室內的溫度也降了下來。
    不過好在蔡文姬的琴音能影響孫乾的心情,當即演奏了一曲歡快的曲子。
    她的指法嫻熟,彈奏技巧高超,每一個音符都像是被賦予了生命一般,在空氣中跳動。
    一曲聽完,孫乾的心情便好了許多,讓郡府重新回暖。
    大夥兒的精神也因此好了不少。
    這一琴聲直接把關羽從隔壁引過來了。
    在大學的時候,關羽就是吉他社的社長,他看見蔡文姬手裏的古箏,忽然有些技癢。
    當即把調了調古箏的弦音排位,然後抱著古箏當吉他來彈,深沉地彈唱道:
    “沒有什麽能夠阻擋.....”
    劉備一聽,頓時也來了興致,秒跟團,唱道:
    “你對自由的向往....”
    兩人的合唱愈發高燃,最後一句:“藍蓮花~~~~”將曲子推向了高潮。
    一曲唱畢。
    劉備和關羽意猶未盡。
    其他人皆一臉茫然。
    這是個什麽調調?
    還怪好聽咧。
    這感覺就像現代華夏人聽到了現代咖喱味的曲子,覺得好聽的同時,那調調也是讓人感覺別具一格。
    蔡文姬則看著關羽手中的琴,張著小嘴,久久不能合攏,心說琴還能這樣彈的嗎?
    荀衍意外道:“沒想到關將軍還懂音律?”
    關羽笑道:“略懂。”
    關羽還沒有盡興,又用吉他的指法彈了一曲青花瓷。
    劉備則默契地唱了一曲。
    曲畢。
    關羽豎起大拇指道:“大哥功力見長啊,有八分像了。”
    劉備揮了揮手:“低調低調。”
    魯肅問道:“青花瓷是什麽?”
    劉備解釋道:“是一種非常精美的瓷器,若能燒製出來,又能收割一遍天下士人的錢包。”
    “等琉璃器市場飽和,我們就可以拿出這青花瓷來賣了。”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
    劉備怎麽總是能變著法割富人的錢包?
    簡直就是個移動金庫,而且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特別是荀衍,他加入劉備之前,可沒想到過能打這麽富裕的仗啊。
    似乎從張飛批量生產精鹽開始,他就沒怎麽缺過錢了。
    每次哭窮劉備總能及時給他搞來一大筆錢。
    蔡文姬則更專注於歌曲的本身,她評價道:
    “此曲旋律甚美,詞也美,不知玄德公能否把歌詞寫下來?”
    對於精通音律的人來說,曲子隻要聽過幾遍就會彈了,不需要譜子。
    但詞卻不一定能聽得明白,漢語的同音字太多了,沒有字幕很多詞聽不準確。
    劉備更新完了這期報紙的重生複仇爽文,閑著也是閑著,便爽快道:
    “沒問題啊。”
    蔡文姬高興道:“那便有勞玄德公了。”
    蔡文姬還挺喜歡待在郡府裏工作的,雖然吵鬧了一些,但每天都能遇到新鮮事物。
    比如天文望遠鏡,比如顯微鏡,比如腳踏車....
    好玩的東西讓蔡文姬目不暇接,根本玩不過來。
    現在她又遇到了一種全新風格的音樂,對於精通所有古典曲目的蔡文姬來說,學習這種調調別具一格的歌曲,倒是一種新鮮的體驗。
    不過文章也確實沒什麽進展就是了。
    照這進度,她得兩個月才能發一篇文章。
    她可以慢慢琢磨,精心雕琢每一個字句,不必像她父親那樣,每天都忙碌於主動加班加點地研究和修改文章。
    她父親似乎總有寫不完的內容,仿佛他肚子裏的墨水永遠都用之不竭。
    他對文章的熱愛簡直超乎想象,恨不得每一期報紙上都能刊登他的一篇作品。
    這時有門子來稟報道:
    “太守大人,門外有人求見。”
    “是陶公之子陶商。”
    劉備感到有些意外,嘀咕道:
    “不過區區九百萬錢,怎麽還是陶商親自送錢來?”
    “算了,讓他到我的值房等我。”
    門子微微躬身道:“是。”
    劉備看著屋外飄著的小雪,不由地打了個寒顫。
    此時他還穿著夏天穿的輕盈透氣的絲綢。
    隻能先去衣架那邊把大皮襖子披到身上才能出門。
    劉備在值房裏見到了陶商,笑容滿麵道:
    “九百萬賑災款帶來了?”
    陶商沒好氣道:
    “雪災呢!?”
    “我看東海也沒什麽雪災吧?”
    “這點小雪就要九百萬錢賑災款?”
    劉備一臉正經道:“這叫未雨綢繆。”
    “您能保證小雪不會變成大雪嗎?”
    “總不能百姓凍死了才發賑災款吧?”
    陶商皺眉道:“你掙了這麽多錢還要我們撥款?”
    劉備擺擺手道:“一碼歸一碼,袁家富甲天下,養著十幾萬兵馬,你覺得他缺糧食嗎?”
    “還不是要吃一份皇糧?”
    陶商啞口無言。
    劉備拍了拍陶商的肩膀安慰道:
    “稍安勿躁,公子遠道而來,先喝口熱茶暖暖身子吧?”
    陶商想到能喝價格昂貴的綠茶,心情才稍緩了一些。
    心說這還差不多,這才是待客之道嘛。
    眼巴巴地看著仆人點上火爐,煮上茶葉。
    寒冷的值房才暖和了一些。
    接著,劉備問道:“你冒著風雪大老遠跑來這裏就為了九百萬錢的事情?”
    陶商道:“當然不是!”
    說著,陶商從懷裏掏出一卷精美的絹布,說道:
    “這是朝廷頒發的勤王令,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