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向東海進軍
字數:4413 加入書籤
蹋頓狐疑地看了一眼難樓。
人人都知道丘力居命不久矣,下一任烏桓王就要在這兩年誕生。
雖然表麵風平浪靜,但內部早已暗流湧動。
比如蘇仆延就趁著這個機會明確站隊蹋頓繼任烏桓王。
遼西貴族堅持傳統,選擇支持嫡長子繼承。
而遼東,右北平等大部落則認為應該選賢舉能,選擇驍勇善戰的蹋頓作為他們的首領。
隻有戰神蹋頓才能帶領烏桓人統一草原。
而難樓此舉,既滿足了丘力居想培養嫡長子的想法,又滿足了蹋頓想攬功勞的想法。
說白了就是牆頭草行為。
也不知道他要搞什麽。
既然他不是遼西貴族,他應該支持蹋頓才是。
如今卻選擇兩邊討好?
這讓在座其他小部落首領都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原以為這場繼承人之爭隻有兩個派係,一方支持嫡長子,另一方支持有能力的蹋頓。
結果現在又冒出來一個騎牆派?
關鍵是這難樓的實力僅次於丘力居。
他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遼西繼承人的歸屬。
不過事已至此,難樓和丘力居都同意了這個方案,大家隻能聽從。
東海。
當積雪逐漸消融,大地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原本被白雪覆蓋的土地,此刻漸漸露出了它原本的麵貌,散發出一種獨特的泥土氣息。
今年雖然出現了大麵積的雪災,百姓們從未感到過如此寒冷的冬天。
但東海百姓們卻比以往更加輕鬆地渡過了嚴冬。
可惜的是,本應該準備其樂融融地準備春耕事宜。
他們卻要從家鄉中撤離,帶著糧食和家當來到指定的縣城躲避袁紹帶來的兵災。
他們都擔心這一戰會耽誤春耕的時間。
如果誤了時間,那夏天的收成就會減少許多。
本來今年不會再挨餓的,現在可能要勒緊褲腰帶餓兩個月,等秋收過後才能填飽肚子了。
因此東海百姓對袁紹的怨氣不小。
魯肅作為泰山太守,他居於徐州和青州之間。
青州戰役也進入了收尾階段。
而魯肅的充電寶絕技注定了他成為了救火隊隊長,哪裏的火大,他就要往哪裏跑。
於是他工作的重心也來到了東海,由他的郡丞負責給青州運糧。
而他本人已經來到了東海邊境協助黃忠對敵軍進行狙擊。
黃忠見魯肅來到大營,熱情地迎了上去:
“子敬別來無恙啊,十九歲的太守,真是年少有為。”
魯肅撓撓頭不好意思道:
“老將軍就別調侃我了,若不是主公看得起我,我可能還在家裏種地呢。”
黃忠握拳錘了錘魯肅厚實的胸肌:
“這哪是調侃你啊?”
“要是我兒也就比你小三歲,要能像你一樣能文能武,我做夢都能笑醒。”
魯肅拱了拱手:“老將軍過獎。”
黃忠道:“我們說回正事,接到主公的命令,我們采用邊打邊撤的打法,拖延敵軍的進程。”
“因為主公已經委托李儒給李傕寫信,讓李傕給袁紹壓力。”
“李傕從接到信到兵壓冀州可能要半個月時間。”
“正好張飛也差不多清理完了青州的糧道,再次揮師北上。”
“到那時候,東海之圍也就迎刃而解了。”
魯肅問道:“怎麽拖延?我們這裏的兵馬也不過一萬左右吧?大多都在郯縣。”
黃忠道:
“我加上你,全力之下,能在極遠的距離射出四箭。”
“我們便射便撤,若是僥幸射死一個絕技大將,我們就能依仗士氣加成打一次埋伏。”
“如此便能多拖延一兩日。”
魯肅點頭道:“明白。”
而魯郡這邊,以曹操為主帥,已經在做最後的動員。
隱藏在山林裏密密麻麻的軍隊源源不斷地出山,朝魯郡邊境集結。
軍隊的腳步聲和口令聲口令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聲勢浩大。
中軍最大的營帳中,袁紹,曹操,劉岱組成的聯軍湊了十幾名絕技大將,此時皆圍坐在沙盤旁開會,
曹操坐在主位上,聲音沉穩地說道:
“相信諸位也知道了,顏良兵敗臨濟,在沮公與的掩護下退守黃河北岸。”
“但張飛沒有任何回援的意思,正在積極清理青州的糧道,準備繼續北伐。”
“顯然,顏良、文醜、沮授、高覽的存在已經成功誤導了他們,讓他們以為北方才是我們的主力。”
“這場戰役最關鍵的一步,引開劉備主力的目標已經達成。”
“因此,雖然顏良是打了敗仗,但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個開門紅!”
曹操鏗鏘有力的一番話鼓舞人心,將領們心情澎湃,仿佛劉備戰敗的場景就在眼前。
曹操自信道:
“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斷,劉備留守在東海的兵力也不過幾萬人,而我們卻有十數萬之多,幾乎於劉備的兩倍兵力。”
“劉備絕對不可能與我們抗衡!”
“此戰狼多肉少,很快就能打完,望各位將軍積極殺敵,爭取多拿軍功。”
眾將士齊聲道:“是!”
曹操大手一揮:“出發!”
十幾名將軍魚貫而出,龍行虎步地回到各自的部隊。
由劉岱部下李封為先鋒探路,陸續出發。
在他們看來,這局就和曹操說的那樣,是個狼多肉少的躺贏局。
其中先鋒是最先吃肉的。
後麵的部隊都是吃先鋒剩下的軍功。
因此不少將軍搶著要當這個先鋒。
按理說,曹操作為主帥,他應該會偏袒於自己的部將,把這份功勞讓給自己的部將。
但曹操還是理智地選擇了劉岱的部下李封作為先鋒。
因為李封的絕技是順風耳。
開啟絕技的時候,全身散發強烈的紅色光芒,可以監聽三百米內的動靜,連拉弓的聲音都能聽得一清二楚,非常適合做先鋒探路。
能夠讓大軍盡可能地避免被埋伏的風險。
這等肥差李封自然不會拒絕,他欣然答應,雄赳赳氣昂昂地帶著一萬先鋒部隊朝著東海邊境進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