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神龍擺尾斬顏良
字數:4569 加入書籤
典韋點點頭:“好!”
接著典韋腳底劃著小雲,緩緩向後退。
賈詡問道:“這是要幹嘛?”
關羽理所當然道:“蓄力啊。”
典韋退出防線的行為讓顏良很是不解,但他沒有時間想明白這是為什麽。
趙雲已經提槍衝了過來,顏良隻能先顧好眼前趙雲的挑戰。
而一旁的許褚已經開始深呼吸。
這讓顏良頓時感到背脊發涼。
果然,許褚大喊一聲:“裸衣!”
砰!砰!砰!
方圓百米的敵軍,包括許褚的衣服和戰甲盡數破碎,隻留下一件褲衩子。
如今的天氣也不如前段時間那麽寒冷,短時間內士兵們也能頂得住。
而且大多數人戰鬥的時間也不過是一分鍾而已。
加入戰鬥一分鍾沒死,那就是大將之姿。
於是顏良也沒有準備什麽被褥,真男人就要肉身赤膊真刀真槍地幹一場!
然而,許褚並沒有和顏良戰鬥的意思,他先是簡單地撿了一些地上的鐵甲,護住心髒,脖子等要害部位。
然後選擇繞過顏良,直接朝著沮授的方向衝去,一猛子紮進了褲衩人海之中。
他的攻擊大開大合,隻要不是致命傷,他都不會躲開,活像一台割草機,無情地收割著敵人的生命。
沮授見許褚竟敢孤身朝自己的弩車軍陣衝過來,不禁佩服許褚的勇猛。
許褚如此勇猛,他的絕技可以恢複傷勢是一部分原因。
可他的絕技隻有五分鍾。
他就不怕有去無回嗎?
所以更多的還是許褚本身就很勇猛,這才覺醒出配合他勇猛的絕技。
說到底還是天殺的顏良給他打覺醒了。
不然以劉備以前的名望,哪能招募這麽多強大的武將為他所用?
沮授並沒有因為許褚獨自朝他的弩車軍陣進攻而慌亂。
他依舊讓弩車軍陣打擊重甲兵防線。
隻讓一些神箭手湊過去給許褚射暗箭。
許褚的要害被鐵甲護住了,這些神箭手就算射中了許褚,許褚也能快速恢複過來。
沮授不奢望這些神箭手能夠殺死許褚,但可以讓許褚疲於拔掉身上的箭,拖延他的時間。
典韋大約後退了五十米的距離,河水已經淹沒了他的膝蓋。
關羽說道:“可以了,開始衝刺!”
典韋點頭道:“好!”
典韋騎著小雲,開始快速滑動,由於小雲沒什麽阻力,於是速度越來越快。
趙雲感受到身後的典韋要重裝上來,連忙停止了和顏良的戰鬥,身體閃到了一邊。
顏良也注意到了趙雲身後典韋要衝撞過來的意圖,連忙躲閃。
他的眼神卻帶著一絲輕蔑。
這算什麽招式?
仗著自己的體型大,衝擊力強,直接撞上來?
我直接躲開不就好了?
真當我是傻子,會硬接你這一招?
不過.....
為什麽我聽到了青龍的咆哮聲....
對啊,關羽呢?關羽怎麽沒有來?
關羽在哪裏?
顏良快速的四處張望了一眼,並沒有發現關羽。
典韋衝到了顏良跟前,高舉周倉,朝著顏良大力橫劈。
巨大的衝擊力讓顏良後方的士兵全部被一刀兩斷,在人海中砍出一片戰場真空地帶。
而顏良輕鬆躲閃,眼神緊盯著典韋的姿態。
典韋這一招威力雖然巨大,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但顏良的戰鬥經驗豐富,一眼就看出典韋巨大的衝擊力影響了他的身體姿態,這會導致他的身體會跟隨著巨戟的慣性旋轉起來,把後背暴露給他。
顏良覺得這會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他可以趁機攻擊典韋的後背,對典韋造成傷害。
果然,典韋如他所料,被巨戟的慣性帶偏,整個身體旋轉了起來,後背即將暴露在顏良的眼前。
顏良聚精會神,機會隻在一瞬間,決不能錯過。
顏良興奮不已,腎上腺激素激增,眼睛逐漸發亮。
隨後眼前突然一黑。
不是?
這典韋的屁股怎麽還夾著一把青龍刀?
這是在幹什麽?
這機...機甲還有尾巴的嗎?
更離譜的是,為什麽典韋屁股夾著青龍刀也能使出千裏青龍斬?
關羽呢?
關羽不會被塞進典韋的屁股裏了吧?
這一瞬間,顏良的思緒像走馬燈般翻滾,想到了很多。
隻聽典韋的屁股嗡裏嗡氣地喊了一聲:
“合擊絕技!神龍擺尾!”
伴隨著一聲龍嘯,直直地看向顏良的胸膛。
顏良連忙格擋,可蓄力後的青龍斬直接砍斷了他的鋼槍。
青龍刀結結實實地砍在顏良的胸膛上。
血如泉湧,顏良轟然倒地。
顏良此時眼神呆滯,腦海隻有一個念頭。
陰,太陰了.....
顏良的親兵想帶走顏良,卻被趙雲一把攔住。
趙雲高聲喊道:“伯威,把顏良弄暈,扔到後麵,此人武藝高強,身懷絕技,還能幫人覺醒,輕易死去太可惜了,看看能不能為主公所用。”
在趙雲眼中,劉備是要統領天下的人,天下人都可以為劉備所用。
就算顏良一時間不屈服,對袁紹忠心耿耿,等日後袁紹死了,或者袁紹投降了,或許顏良會回心轉意。
畢竟這個世上的絕技大將還是太少了,何況顏良這等頂級的絕技。
若不是他們每次都出其不意,真不好說正經和顏良打能不能打得過顏良。
典韋點點頭,一把敲暈了顏良,把顏良隨意扔到後方。
因為沒有殺死顏良,因此也沒有士氣提升,不過此時勝敗已經成了定局。
在數位大將的合力下,重甲兵防線穩如泰山。
沮授見顏良被典韋屁股後麵的青龍刀砍傷,昏迷了過去。
心徹底涼了。
他知道,此時此刻,渤海算是失守了。
他正想逃跑。
結果看見許褚身上插著箭矢,跟瘋子一樣朝他殺過來,大吼一聲:
“沮授!往哪跑!?”
沮授重重地歎了口氣,雙手下垂,無奈地站在原地,等著許褚過來俘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