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無聲的硝煙

字數:5805   加入書籤

A+A-


    林晚領受新任務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又一顆石子,在龍膽科技內部漾開層層漣漪。
    數據安全審計部本就處於公司組織架構中相對邊緣的位置,林晚因其特殊過往,更是部門裏一個安靜到近乎隱形存在。如今驟然被總裁親自點名,負責組建跨部門的“用戶隱私安全教育與溝通小組”,雖說是臨時性質,但其象征意義和潛在的權力範圍,足以讓不少人心生揣測。
    “看來龍總還是很看重她啊,畢竟一起經曆過風浪。”
    “將功補過唄,不過這次她的點子確實戳到痛處了。”
    “溝通小組?聽起來像是虛職,能有多大實權?估計就是搞搞宣傳,發發文章。”
    “未必,沒看通告裏說可以抽調各部門人手嗎?這協調權可不小。”
    議論聲中,有好奇,有觀望,也有不易察覺的酸意與審視。林晚對此心知肚明,卻無暇他顧。龍膽草給予的信任和這個任務本身的意義,像一副沉重的擔子壓在她肩上,也像一簇微火,點燃了她內心深處某種沉寂已久的東西。
    她沒有急於召集人馬,而是先將自己關在辦公室裏,對著電腦屏幕,開始勾勒這個“溝通小組”的雛形。她知道自己不擅長、也不喜歡人際周旋,與其一開始就陷入複雜的人事協調,不如先拿出一個清晰、有價值的行動方案,用事實和邏輯說話。
    基於之前那份科普材料的思路,她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方案的核心不再是簡單的危機公關,而是構建一個分層次、多觸點、持續運營的用戶隱私安全教育體係:
    · 麵向大眾(小白用戶): 製作係列生動有趣的短視頻、漫畫圖文,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平台投放,內容聚焦於“手機權限管理自查”、“常見隱私陷阱避坑”、“三步看懂數據加密”等實用技巧。語言極度通俗,甚至帶點幽默感,目標是降低認知門檻,引發興趣和分享。
    · 麵向深度用戶(科技愛好者、專業人士): 開設線上專欄或知識星球,由姚浮萍團隊的技術專家(或她本人轉譯)定期發布“五彩綾鏡”技術架構的深度解讀、安全驗證機製的更新日誌、以及與行業標準(如 G DPR、國內個保法)的對照分析。內容要求嚴謹、有料,建立技術公信力。
    · 麵向企業客戶與合作夥伴: 準備標準化的“透明化”溝通材料包,包括白皮書、演示PPT、Q&A清單,協助銷售和商務團隊在麵對質疑時,能夠清晰、一致地傳達龍膽科技在數據隱私保護上的理念和措施。
    · 內部賦能: 設計麵向全體員工的隱私保護基礎培訓,確保每一個接觸用戶數據的崗位,都能理解並踐行公司的隱私政策,避免因內部操作不當引發新的信任危機。
    她還初步擬定了小組的組織架構建議:一個核心策劃組(負責內容規劃與質量把控),一個內容創作組(負責文案、設計、視頻製作),一個渠道運營組(負責各平台分發與用戶互動),以及一個與技術、法務、公關部門的固定聯絡機製。
    這份方案細致、務實,且具有相當的前瞻性。林晚將它發給了龍膽草、九裏香和姚浮萍,並抄送給了可能涉及協作的部門負責人。
    郵件發出後不久,她的辦公室門被敲響了。
    門外站著的是曹辛夷。她今天穿著一身利落的白色西裝套裙,妝容精致,神色平靜,看不出什麽情緒。
    “林晚,有空嗎?聊兩句。”曹辛夷語氣自然,仿佛隻是尋常的工作交流。
    林晚心中微動,起身將她讓了進來:“曹總,請坐。”
    曹辛夷沒有客套,直接在沙發上坐下,目光掃過林晚桌上打印出來的方案草稿,開門見山:“你的方案我看了,思路很清晰,考慮得也周全。”她頓了頓,抬眼看向林晚,眼神清澈而直接,“龍總把這個任務交給你,是認為你能做好。你需要什麽支持,可以直接跟我提。公關部這邊,我會安排一個資深經理和兩個內容運營好手,全職加入你的小組,聽從你的調配。”
    這支持力度,超出了林晚的預期。她原本以為需要自己去“借調”,還可能麵臨各種推諉。曹辛夷此舉,無疑是雪中送炭,也明確表達了她的立場——公事公辦,以公司利益為重。
    “謝謝曹總。”林晚真誠地道謝,“有公關部的專業同事加入,太好了。”
    曹辛夷微微頷首,話鋒卻輕輕一轉:“不過,有句話我想提前說明。這個小組的工作很重要,但也非常敏感。科普的尺度、對外溝通的口徑,需要嚴格把握。過於技術,用戶聽不懂;過於通俗,又可能失真,甚至被曲解。尤其是涉及‘五彩綾鏡’具體機製的解釋,必須經過姚浮萍團隊的最終審核。”
    她的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份量。這是在劃定邊界,提醒林晚權力的範圍和責任的重大。
    林晚聽懂了其中的含義,平靜地點頭:“我明白。所有對外發布的技術相關內容和重要口徑,一定會嚴格按照流程,提交技術部門和公關部聯合審核。”
    “那就好。”曹辛夷站起身,臉上露出一絲極淡的、公式化的笑意,“好好幹,龍膽科技現在需要每一個能貢獻力量的人。小組正式啟動會議,你定時間,通知我就行。”
    說完,她利落地轉身離開,高跟鞋敲擊地麵的聲音清脆而漸遠。
    林晚看著重新關上的門,緩緩坐回椅子上。曹辛夷的支持與提醒,都來得直接而坦蕩。這讓她稍稍安心,卻也感到了更大的壓力。她必須做得足夠好,才能不辜負這份支持,也不讓任何可能的審視抓住把柄。
    與此同時,技術研發中心,姚浮萍的獨立辦公室內。
    姚浮萍也剛剛仔細看完了林晚的方案。她靠在椅背上,指尖輕輕敲擊著桌麵,屏幕上還開著複雜的代碼界麵。
    她對林晚的觀感是複雜的。曾經的背叛與欺騙,讓她無法輕易釋懷。但林晚後續在技術反製荊棘科技、以及此次危機中表現出的專業素養和獨特視角,又讓她無法完全否定其價值。
    這份方案,再次印證了林晚的價值——她確實能站在技術和用戶的中間地帶,找到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這對於目前亟需打破與用戶隔閡的龍膽科技而言,至關重要。
    姚浮萍拿起內部通訊器,接通了自己的哥哥姚厚樸。
    “厚樸,林晚那個溝通小組的方案,你看過了嗎?”
    “剛掃了一眼,想法不錯。”姚厚樸的聲音帶著熬夜後的沙啞,“怎麽,你擔心技術泄密?”
    “泄密倒不至於,核心代碼她接觸不到。”姚浮萍冷靜地說,“我擔心的是解釋的準確性。任何一點微小的偏差或誤導,都可能被放大,引發新的技術性質疑。”
    “那你打算?”
    “我會指定一個接口人,負責審核所有涉及技術解釋的內容。”姚浮萍做出了決定,“另外,我們也可以主動提供一些‘素材’,比如用更直觀的方式,展示我們加密算法的強度對比,或者設計一些互動小遊戲,讓用戶直觀感受數據授權管理的意義。”
    電話那頭沉默了一下,傳來姚厚樸有些訝異的聲音:“你倒是挺支持她?”
    姚浮萍語氣不變:“我支持的是對公司有利的方案。她的思路,目前看來是有效的補充。”
    結束通話,姚浮萍在方案回複郵件裏,簡潔地寫下了“原則同意,技術接口人稍後指定,建議增加算法強度可視化演示內容”的批複。
    龍膽草的批複則更為直接有力:“方案甚好,準予立即執行。授權林晚全權負責小組組建與初期運作,各相關部門需全力配合,不得推諉。首期預算由總裁辦公室特批。”
    有了最高層的明確支持,林晚迅速行動起來。
    她首先與曹辛夷敲定了公關部派駐的三位同事——資深品牌經理趙姐,擅長內容策劃和渠道關係;年輕但極具創意的文案小劉;以及經驗豐富的視覺設計師阿斌。
    接著,她向技術部、法務部、用戶運營中心發出了正式的合作邀請函,並附上了詳細的方案副本。響應比預想的要順利,一方麵是由於龍膽草的批示,另一方麵,這份方案本身也顯示出了足夠的專業性和可行性。
    三天後,“用戶隱私安全教育與溝通小組”的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公司一間中型會議室召開。
    林晚提前到了會場,將打印好的議程和更細化的分工草案放在每個座位前。她今天穿了一套深藍色的職業裝,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更沉穩幹練。
    成員們陸續到場。公關部的趙姐氣場強大,小劉和阿斌則帶著好奇打量著她這位新任的“組長”。技術部派來的接口人是一位名叫周睿的年輕工程師,戴著黑框眼鏡,神情嚴謹。法務部來了一位幹練的女律師,用戶運營中心則是一位負責社區運營的經理。
    林晚能感覺到那些投射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有關注,有評估,或許還有一絲因為她的過去而產生的微妙距離感。
    會議開始,林晚沒有多餘的寒暄,直接切入正題。她站在白板前,條理清晰地重新闡述了小組的使命、目標以及初步的行動計劃。她的語速平穩,邏輯清晰,偶爾會用筆在白板上寫下關鍵點,那份沉靜和專注,漸漸壓下了場中一些細微的雜音。
    “……所以,我們不是簡單的‘滅火隊’,而是要搭建一座橋,一座連接龍膽科技的技術壁壘與用戶認知之間的橋。”林晚總結道,目光掃過在場每一個人,“這座橋是否牢固,直接影響公司能否渡過此次危機,乃至未來的長遠發展。我們需要各位的專業和能力。”
    她開始分配具體任務,依據之前擬定的分工草案,征求大家的意見。遇到技術解釋的難點,她會直接看向周睿:“周工,關於加密強度的可視化演示,您看用對抗破解的實時進度條對比方式是否直觀?還是用更比喻性的,比如不同材質的‘鎖’抵禦不同工具攻擊的動畫?”
    周睿推了推眼鏡,思考片刻,給出了專業的建議。遇到內容傳播的渠道問題,她會虛心請教趙姐。涉及到法律風險,她會仔細詢問法務同事的意見。
    她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也沒有因為過去的身份而顯得怯懦。她隻是就事論事,充分尊重每一個領域的專業意見,努力將不同的聲音整合到統一的行動框架內。
    會議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結束時,初步的工作計劃、內容排期和協作機製都確定了下來。雖然未來必然還會有磨合與挑戰,但至少,這個臨時拚湊起來的團隊,有了一個清晰的開端。
    眾人散去後,林晚獨自留在會議室,整理著會議記錄。窗外,夕陽的餘暉給城市鍍上了一層金色。
    趙姐臨走前,對她說了句:“林組長,思路很清晰,繼續加油。”語氣裏少了幾分最初的審視,多了幾分認可。
    林晚微微點頭致謝。
    她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前方的路依然布滿挑戰,來自外部的輿論壓力,來自內部可能的阻力與審視,以及她自身必須不斷克服的心結與不足。
    但握著手中那份寫滿行動計劃的紙張,她感覺到一種久違的、名為“責任”與“價值”的力量,正從心底慢慢升起。
    這場關乎信任重建的無聲硝煙,她已置身其中,無法後退,亦不願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