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透明風暴(下)

字數:5440   加入書籤

A+A-


    “透明化”聲明的發布,如同在沸騰的油鍋裏滴入了一滴冷水,瞬間引發了劇烈的、兩極分化的反應。
    最初的驚愕過後,輿論場迅速分裂成涇渭分明的陣營。支持者盛讚龍膽科技的勇氣和擔當,認為這是互聯網企業應對數據危機的範本;質疑者則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是危機公關的高級手段,甚至可能是為了掩蓋更嚴重問題的***。而更多的用戶和觀察者,則持觀望態度,等待著龍膽科技能否兌現其“透明”的承諾。
    資本市場用腳投票。聲明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龍膽科技的股價如同坐上了過山車,開盤即大幅下挫,跌幅一度超過15%,創下近一年來的新低。拋售盤洶湧而出,恐慌情緒蔓延。然而,在觸及低點後,股價卻又在午盤後開始被神秘資金緩緩托起,最終收盤時,跌幅收窄至5%左右。盤後數據顯示,有幾家知名的長線投資機構和曹辛夷家族關聯的投資實體,進行了大規模的逢低吸納。
    “有人在幫我們托底,但也有人在趁機做空。”曹辛夷將一份簡短的資金流向分析報告放在龍膽草的辦公桌上,眉頭微蹙,“市場還在觀察,接下來的每一步都不能出錯。”
    龍膽草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窗外。“透明化”的第一步邁出去了,但接下來的路,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
    真正的考驗,來自“透明化算法”公示機製的落地。
    首先發難的是技術團隊內部,尤其是以姚浮萍為代表的核心研發人員。
    “有限公開?接受第三方審計?龍總,你知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姚浮萍直接衝進了龍膽草的辦公室,臉上因為激動而泛著紅暈,“‘五彩綾鏡’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我們的加密算法和隱私保護模型!把這些邏輯暴露出去,哪怕隻是部分,也等於把我們的命門交給了競爭對手!那些虎視眈眈的巨頭,會像鯊魚一樣撲上來,把我們的技術拆解、模仿、甚至超越!”
    她指著窗外,“我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技術壁壘,可能就因為這一個決定而崩塌!”
    龍膽草安靜地等她說完,才平靜地開口:“浮萍,我理解你的擔憂。但你想過沒有,經過這次事件,用戶還願意相信我們宣稱的‘黑箱’安全嗎?當信任破產時,再高的技術壁壘也形同虛設。”
    他站起身,走到姚浮萍麵前,目光沉靜而堅定:“我們現在要建立的,不是技術壁壘,是信任壁壘。而信任,隻能通過極致的透明和負責任的行為來贏得。是的,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技術上的先發優勢,但我們有機會贏得用戶和行業更長久的信任,這才是公司真正的護城河。”
    姚浮萍張了張嘴,想反駁,卻一時語塞。她不得不承認,龍膽草的話有道理,但情感上,她難以接受自己視若珍寶的技術成果被如此“公開處刑”。
    “而且,”龍膽草補充道,“我們公開的隻是算法框架和部分非核心邏輯,最關鍵的參數和動態模型依然掌握在我們手裏。這更像是一次‘技術路演’,向世界展示我們的技術實力和開放態度,或許還能吸引到更多誌同道合的人才和合作夥伴。”
    姚浮萍沉默了片刻,最終深吸一口氣,語氣生硬地說:“技術上的事情,我會把控好尺度。但我保留意見。”說完,她轉身離開了辦公室。
    龍膽草知道,這隻是內部挑戰的開始。
    更大的壓力來自外部。宣布引入第三方安全機構審計後,龍膽科技收到了數十家機構的申請。如何選擇,成了擺在麵前的一道難題。選擇過於親近的,會被質疑是“做戲”;選擇聲譽卓著但要求苛刻的,又可能引狼入室,暴露更多潛在問題。
    九裏香領銜的合規與戰略部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她組織了一個包括技術、法務、公關在內的聯合評審小組,製定了嚴格的評估標準,不僅要考察機構的專業能力和獨立性,還要評估其過往審計案例的公信力。過程公開透明,每一步決策都在內部公示,接受員工監督。
    最終,兩家在國際上以嚴謹和挑剔著稱的網絡安全機構——“磐石安全”和“透明度實驗室”——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首批對“五彩綾鏡”核心隱私保護算法進行審計的資格。
    消息公布,再次引發熱議。這兩家機構素以“六親不認”聞名,曾讓多家科技巨頭在它們的審計報告下灰頭土臉。龍膽科技選擇它們,無疑是在向外界傳遞一個強烈的信號:我們是玩真的。
    審計團隊入駐龍膽科技的那天,公司氣氛凝重得如同迎接大考。以姚浮萍為首的技術團隊如臨大敵,將所有相關代碼、文檔、日誌整理得一絲不苟,但也設置了嚴格的數據脫敏和訪問權限,確保核心機密不被觸及。
    審計過程漫長而枯燥,充滿了技術細節的反複拉鋸和質疑。姚浮萍和她的團隊幾乎住在了公司,與審計師們針鋒相對,既要解釋技術原理,又要守住技術底線,精神高度緊張。林晚作為曾經熟悉各種攻擊手段的“特殊顧問”,也被臨時抽調進支持小組,她從攻擊者的視角預判審計師可能提出的刁鑽問題,幫助技術團隊準備應對方案。
    這期間,又發生了一段插曲。一家被淘汰的審計機構,因不滿落選,向媒體爆料,暗示龍膽科技的遴選過程存在“內定”,所謂的“透明”隻是作秀。消息一出,剛剛有所平息的輿論再次泛起漣漪。
    這一次,不用龍膽草吩咐,九裏香直接出手。她將整個遴選過程的評估打分表、會議紀要(脫敏後)、以及最終決策的詳細理由,打包成一份長達百頁的PDF文件,直接公開發布在公司官網上。
    “既然有人質疑,我們就公開到底。”九裏香在內部會議上冷靜地說,“用事實回應,是最有力的武器。”
    這份詳實到近乎“繁瑣”的公開資料,瞬間堵住了所有質疑者的嘴。那家爆料機構偷雞不成蝕把米,聲譽受損。公眾和媒體再次見識到了龍膽科技推行“透明化”的決心——他們似乎真的不怕把一切都擺在台麵上。
    就在審計進行到最關鍵階段時,林晚負責監控的網絡威脅感知係統,再次發出了尖銳的警報!
    “龍總!檢測到大規模、分布式的爬蟲攻擊,目標直指我們剛剛公開的那部分算法說明文檔和漏洞修複細節!”林晚的聲音通過內部通訊傳來,帶著一絲緊張,“對方在試圖尋找我們公開信息中可能存在的、新的攻擊麵!”
    果然,對手沒有放棄。他們利用龍膽科技主動公開的信息,發起了新一輪的試探。
    指揮中心剛剛鬆弛不久的神經再次繃緊。
    “啟動預設防禦方案!”龍膽草下令,“浮萍,厚樸,確保核心係統不受影響!林晚,持續分析攻擊特征,嚐試反向追蹤!”
    技術團隊迅速行動起來。得益於之前應對危機的經驗,以及林晚基於對敵手了解所做的預案,防禦係統有效地抵擋了這波攻擊。姚厚樸甚至巧妙地設置了一個反向陷阱,成功捕獲了部分攻擊源的數據包。
    林晚在對數據包進行深度分析後,有了新的發現。“龍總,攻擊源雖然經過了偽裝,但其中幾個跳板的慣用手法,和我之前監控到的、與荊棘科技有千絲萬縷聯係的幾個地下黑客論壇的活躍分子高度吻合。基本可以確定,是荊棘科技的殘餘勢力,或者與他們有密切合作的組織在背後推動。”
    這個消息,既在預料之中,又讓人感到憤怒。
    “證據鏈完整嗎?”龍膽草問。
    “技術層麵的間接證據很充分,但直接指向現在荊棘科技高層的法律證據,還是不足。”林晚回答。
    龍膽草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沒關係。有時候,輿論和法律一樣重要。九裏香,準備一份材料,將我們目前掌握的技術證據、攻擊分析,以及林晚關於攻擊手法與荊棘科技曆史行為關聯性的判斷,以技術白皮書的形式,向行業和主要媒體發布。注意措辭,隻陳述事實,不做直接指控。”
    “明白。”九裏香立刻領會了意圖。這是要將對手拖入輿論的聚光燈下。
    這份名為《關於近期針對“五彩綾鏡”持續性網絡攻擊的技術分析報告》的白皮書一經發布,立刻在科技圈和安全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報告中詳實的技術細節和邏輯嚴密的推理,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幾乎所有人都能看出矛頭所指。
    荊棘科技被迫發表聲明,矢口否認與攻擊有關,並譴責龍膽科技“含沙射影”、“轉移視線”。但輿論的天平,已經開始向龍膽科技傾斜。人們意識到,龍膽科技在努力走向透明和開放的同時,確實在承受著來自暗處的惡意攻擊。
    這一輪攻防,龍膽科技不僅守住了陣地,還成功地將公眾的注意力部分轉移到了攻擊者身上,為自己爭取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工作,兩家第三方審計機構幾乎同時發布了它們的中期審計報告。
    報告內容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它們沒有一味地唱讚歌,而是客觀地指出了“五彩綾鏡”在隱私保護設計和代碼實現上存在的一些細節瑕疵和潛在風險點(均已在審計過程中被龍膽科技團隊修複或納入改進計劃),但報告的結論卻相當積極:
    “……龍膽科技展現出了罕見的技術開放性和對用戶隱私安全的高度責任感。其核心隱私保護算法在設計理念上具有前瞻性,代碼實現整體嚴謹。主動邀請第三方審計並全程積極配合的行為,在行業內樹立了新的標杆。盡管存在可改進之處,但我們認為,‘五彩綾鏡’在當前版本下,其隱私保護能力達到了業界領先水平,其‘透明化’實踐值得鼓勵和借鑒。”
    這份措辭嚴謹、褒貶分明的報告,如同一劑強心針,注入了市場和社會輿論。
    用戶信任度開始止跌回升,甚至有不少用戶因為欣賞龍膽科技的“硬核”透明態度而轉為忠實支持者。資本市場的信心得到顯著修複,股價開始穩步上揚。之前持觀望態度的合作夥伴,也重新伸出了橄欖枝。
    龍膽科技頂層的戰略指揮中心,氣氛終於不再那麽壓抑。
    龍膽草看著屏幕上那份來之不易的審計報告,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他看向辦公室裏同樣疲憊但眼神明亮的團隊成員——曹辛夷、九裏香,以及剛剛被叫上來匯報最終攻擊防禦總結的林晚。
    “我們……算是熬過第一關了嗎?”曹辛夷輕聲問,帶著一絲不確定。
    “是闖過了第一關。”龍膽草糾正道,他的目光掃過眾人,最後落在林晚身上,帶著複雜的讚賞,“但這隻是開始。‘透明化’不是一次性的危機公關,而是一條需要我們長期堅持、甚至可能會不斷帶來新挑戰的道路。”
    林晚感受到他的目光,微微垂眸。她知道,這條路由她率先提出,她也必將與之緊密捆綁,共同前行。
    窗外,陽光正好。籠罩在龍膽科技上空近一個月的陰霾,似乎正在被這股名為“透明”的風,緩緩吹散。但所有人都清楚,風暴並未完全平息,它隻是化為了常態化的壓力,考驗著這家年輕公司能否真正將“透明”二字,刻入自己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