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艱難的選擇
字數:4575 加入書籤
可問題是,要回應誰呢?
陸凡心中那叫一個糾結,那叫一個為難。
這他娘的是一道送命題啊!
老君?
元始天尊?
還是通天教主?
這真是幸福的煩惱,是凡人做夢都不敢想的潑天富貴。
三位道門聖人,三位洪荒之中最頂尖的大佬,如今竟是擺出了一副任君挑選的架勢。
這排場,這待遇,說出去怕是能叫三界之內九成九的神仙都嫉妒得發了瘋。
可這福分落到自己頭上,怎麽就成了一塊燙手的山芋?
他一個無依無靠的散仙,平日裏連個像樣的靠山都尋不見,本來能尋個山頭投奔,有個大腿抱著,便已是燒了高香。
他是太想拜師了,做夢都想著能拜入哪家仙山洞府,學些個正經的道法神通。
誰能想到,有朝一日,這洪荒之中最大的兩個碼頭,竟會同時向他伸出橄欖枝,還是一副非他不可的架勢?
可他偏偏,又不能選。
這其中的糾結,便如那亂麻,剪不斷,理還亂。
他看了看闡教那邊,廣成子師徒一個個神情肅穆,雖未言語,可那份來自玉虛的壓迫感,卻是實打實的。
他又瞧了瞧截教這邊,趙公明三霄娘娘雖與他素不相識,可通天教主那四把要命的寶劍,此刻卻正懸在他頭頂,為他撐起了一片絕對安全的領域。
這份恩情,亦是天大。
眼下闡教截教的仙人都在場,而且不偏不倚,兩邊都對自己有恩。
截教仙人此前多次為自己仗義直言,趙公明三霄娘娘都為自己和佛門大打出手,通天教主更是降下這誅仙四劍來保他!
之前在編輯的人生裏,他也是受了通天教主的一麵之緣,並且憑借其信物得到了龜靈聖母的信任!
雖然說那些都是他自己編的,但是如今已然成了既定的曆史,那就是真的了!
再說闡教這邊,廣成子一堆人大老遠趕過來,給自己帶來玉虛的禮物,明裏暗裏給自己站台。
更不用提他早早抱上大腿的哪吒和楊戩,這兩位可都是玉虛三代弟子!
說句實在話,從他本心來講,加入哪一邊,陸凡其實都能接受。
他實際上並不挑。
但是怎麽選?
陸凡隻覺得一個頭兩個大。
嘶......
這場景,怎麽越想越覺得熟悉?
他腦中靈光一閃,猛地便想起了之前因為時空錯亂,他去了昆侖山玉虛宮。
兩位聖人法相齊齊現身,爭著要收自己為徒的景象。
難道說如今這樁事,便是當年那樁事的延續?
難道說......這也是聖人手筆的一部分?
就因為自己當初左右為難,未曾在那兩位聖人麵前,做出一個最終的選擇,故而才一步步地,走到了今日這般騎虎難下的局麵?
我靠!
聖人下棋,當真是走一步看三千步,這伏筆埋得也太深了罷!
為難,當真是為難。
陸凡心中叫苦不迭,可那思路,卻也漸漸地清晰了起來。
他如今,已不是那個初出茅廬的小小人仙了。
他知道,今日這樁事,他必須給出一個答案。
一個明確的,不容置疑的答案。
闡截二教,是必須要表個態了。
那麽,該如何選?
陸凡的心思,電轉一般地動了起來。
首先,太上老君他老人家......
可以暫時往後放一放。
陸凡心中默默地對著兜率宮的方向,告了聲罪。
老君,對不住了。
這位太清聖人,行的是無為之道,講的是清靜自然。
想當年,闡教收徒看跟腳,截教收徒有教無類,兩家道統都鬧得是轟轟烈烈,唯獨他人教,從始至終,便隻有玄都大法師這麽一根獨苗。
可見這位大佬,對於收徒傳道這樁事,本就不是那麽上心。
他今日賜下金丹,或許是惜才,或許是布局,可終究未曾如另外兩位那般,明確地表露出要收自己入門下的意思。
和其他兩位恨不得當場把我綁回山門的聖人比起來,老君這邊的風險,無疑是最小的。
自己今日便是選了闡教或是截教,想來這位清靜無為的聖人,也不會因此動怒,降下罪責來。
大不了,等今日這樁事了了,自己日後尋個機會,去他那兜率宮中,為他老人家牽牛燒火,做牛做馬,將這份因果還上便是。
如此一來,這選擇題,便從三選一,變成了二選一。
闡教,還是截教?
他下意識地抬頭,又瞧了一眼懸在自己頂門之上的那四柄殺伐古劍。
那凜冽的劍意,雖未曾針對他,可那股子毀天滅地的氣息,卻是實打實的。
他毫不懷疑,隻要自己今日敢說出半個投向闡教的字眼,這四把劍下一瞬間,便能將他連同這整座斬仙台,都給絞成齏粉。
通天教主那性子,三界之內,誰人不知?
那可是個一言不合,便敢在紫霄宮中與自家師兄拔劍相向的狠人。
他的善意,固然是真誠的。
可他的怒火,那也是足以焚盡九天的。
這四把劍,眼下是護著自己沒錯。
可誰又能保證,自己若是在此處,對著廣成子納頭便拜,那位截教的聖人他老人家,不會一個念頭下來,讓這四把劍給自己來個透心涼,物理超度?
要不......先回應通天教主?
......
蟠桃園。
園中仙葩爭豔,瑞草鋪地,那三千六百株桃樹,一株株皆是枝幹虯結。
葉如翡翠,其上掛著的仙桃,或小如櫻珠,或大如鬥盆,一個個飽滿圓潤,霞光流溢,隻聞一聞那香氣,便叫人覺得三萬六千個毛孔無一處不舒泰。
此刻,園中小徑之上,正有三位身影,於這萬頃桃林之中,信步閑行。
居於中間,身著九龍袞袍,麵容威嚴,步履之間自有一股統禦三界的雍容氣度的,正是這天庭之主,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在他左首,則是一位身著八卦道袍,鶴發童顏,手中拄著一根扁擔,瞧著便如那鄉間田壟之上再尋常不過的老叟。
此位,便是那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而在玉帝右側的,是一位麵容古拙,神情肅穆,身著杏黃道袍的中年道人。
他行走之時,袖袍擺動之間,隱有開天辟地之景生滅。
這一位,自是那玉清元始天尊了。
玉帝親自引著二位道祖,行至一株虯龍也似的千年桃樹之下,這才停了步子,抬手一指那南天門的方向:
“二位道兄,依你們看,那孩子,最終會怎麽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