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輿論反轉,引蛇出洞

字數:4055   加入書籤

A+A-


    羅曉軍手中那台小巧的萊卡相機,在清晨的陽光下,像是一件審判的聖器。整個四合院的嘈雜與議論,在這一刻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從羅曉軍的臉上,轉移到了那台相機上。
    劉主任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眼神中充滿了審視與不解:“羅曉軍,你這是什麽意思?”
    “劉主任,李科長,各位街坊鄰居。”羅曉軍舉起相機,讓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這台相機,可不是我的。是昨天深夜,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熱心讀者’,特意送到我手上的。他說,這裏麵有關於報紙上那篇文章的,第一手資料。”
    熱心讀者?第一手資料?
    這話讓院裏的人都蒙了。賈張氏撇撇嘴,小聲嘀咕:“裝神弄鬼,我看就是他自己拍的。”
    羅曉軍仿佛沒聽見,反而露出了一個燦爛的笑容,目光轉向街道辦的劉主任:“劉主任,我覺得,這位熱心讀者如此支持咱們新聞工作的真實性,咱們不能辜負人家的一片好心。我懇請您,現在就派人去一趟《京都日報》社。”
    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熱情:“把今天寫這篇報道的記者同誌,還有負責審核的編輯同誌,都請到咱們院裏來。我要當麵感謝他們,感謝他們如此‘公正’的報道。順便,把這份更勁爆的‘第一手資料’,親手交給他們,讓他們再發一篇後續報道,把真相徹底公之於眾!”
    這番話,聽起來合情合理,甚至有些大義凜然。但那語氣中的一絲戲謔,卻讓劉主任和李科長都感到了一絲不尋常。
    傻柱愣在原地,腦子有點轉不過彎來。秦淮茹和婁曉娥則按照計劃,繼續低著頭,一個默默垂淚,一個瑟瑟發抖,但緊握的拳頭,卻暴露了她們內心的緊張與期待。
    躲在人群中的那個眼線,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不敢多留,悄悄退出了四合院,一路小跑到附近的一個公用電話亭,把這裏的情況向王副局長做了匯報。
    電話那頭,王副局長聽完匯報,不怒反笑:“哈哈哈,好,好啊!這個羅曉軍,看來是黔驢技窮,準備破罐子破摔了。他以為把事情鬧大,就能混淆視聽嗎?天真!”
    王副局長覺得羅曉軍這是在自掘墳墓。當眾承認,還想拉報社的人下水,這隻會讓罪名坐得更實。
    “你聽著。”王副局長對著電話下達指令,“立刻通知報社那邊,讓他們派人過去!就派寫稿的那個小張和負責版麵的劉編輯。讓他們帶上采訪本,擺出一副正義凜然,深挖真相的架勢。我倒要看看,這個羅曉軍,還能玩出什麽花樣。今天,就要把他徹底釘死在恥辱柱上!”
    命令很快傳達下去。
    不到半小時,一輛印著“京都日報”字樣的吉普車就開到了四合院門口。車上下來兩個人,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戴著眼鏡,神情倨傲,正是負責版麵的劉編輯。另一個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手裏拿著筆記本和鋼筆,一臉的義憤填膺,正是寫那篇報道的記者小張。
    “誰是羅曉軍?”劉編輯一進院,就擺出了領導的架子,聲音洪亮。
    羅曉軍笑著迎了上去:“我就是。劉編輯,張記者,辛苦你們跑一趟。快請進,我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歡迎你們來現場指導工作。”
    這番陰陽怪氣的話,讓劉編輯和小張的臉色都有些難看。
    “羅曉軍同誌,我們是來核實情況的。”劉編輯義正辭嚴地說道,“我們新聞工作者,絕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絕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你既然有新的證據,那就拿出來吧。我們一定會給你一個公正的報道。”
    “好,有劉編輯這句話,我就放心了。”羅曉軍點點頭,然後轉身,將手中的相機和幾卷膠卷,鄭重地交到了街道辦劉主任的手裏。
    “劉主任,東西就在這裏。為了避嫌,也為了公正,我懇請您,現在就找一個信得過的地方,把這些膠卷衝洗出來。我相信,真相就在這些照片裏。”
    劉主任看著羅曉軍坦蕩的眼神,又看了看旁邊一臉正氣的報社編輯,猶豫了一下,最終點了點頭:“好!為了不讓任何一方受委屈,我現在就去街道的宣傳科,讓他們馬上衝洗。李科長,你跟我一起去,做個見證。”
    “沒問題。”李科長也想看看這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兩人拿著膠卷,匆匆離開了四合院。
    院子裏,陷入了一種詭異的等待。報社的劉編輯和小張,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準備等照片洗出來後,對羅曉軍進行更深入的“批判”。院裏的鄰居們則伸長了脖子,小聲議論著,猜測著照片裏到底會是什麽。
    就在這焦灼的等待中,羅曉軍的嘴角,勾起了一抹無人察覺的弧度。他藏在袖子裏的手,輕輕撥動了那台【輿論收音機】的旋鈕。
    一股無形的電波,瞬間覆蓋了整個院子。
    正在維持秩序的幾個街道幹部,還有幾個從廠裏跟來看熱鬧的正直的老師傅,忽然感覺耳朵裏傳來一陣極其微弱的“滋滋”聲,像是收音機信號不好。
    他們下意識地皺了皺眉,可仔細一聽,那滋滋聲中,竟斷斷續續夾雜著一個驚恐萬狀的男人聲音。
    “是……是王副局長通過一個叫蠍子的中間人聯係的我。”
    “他……他說,這是最後的機會,必須把你徹底搞臭讓你身敗名裂。”
    “照片是第一步用來坐實你和兩個女人關係混亂,第二步就是報社的匿名舉報信……”
    “信是許大茂寫的蠍子說,信已經交給了報社的劉編輯證據就是這些照片和偽造的口供。”
    聲音斷斷續續,卻字字清晰。那幾個幹部和老師傅,臉色瞬間就變了。他們都是經曆過風浪的人,立刻就明白了這聲音裏包含著怎樣一個驚天陰謀。他們不動聲色地對視一眼,眼神中充滿了震驚與憤怒,再看向報社那兩個人的目光,已經帶上了審視和冰冷。
    大約過了四十分鍾,劉主任和李科長拿著一遝還帶著水汽的照片,快步走了回來。他們的臉色,異常的古怪。
    “照片洗出來了。”劉主任的聲音有些幹澀。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劉主任深吸一口氣,舉起了第一張照片。
    照片上,不是羅曉軍和秦淮茹或者婁曉娥的親密照,而是一個戴著帽子,隻露出側臉的男人,正鬼鬼祟祟地趴在四合院的院牆外,舉著一台相機,對著院子裏麵偷拍。
    這張照片一出,全場死寂。
    這這是什麽情況?
    報社的劉編輯和記者小張,看到照片的瞬間,瞳孔猛地一縮,臉上的血色瞬間褪去了一半。
    羅曉軍笑了,笑得雲淡風輕。他看向那位劉編輯,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遍了全院:“劉編輯,您是大報社的領導,見多識廣。您認識照片上這個鬼鬼祟祟的‘熱心讀者’嗎?”
    劉編輯的額頭上滲出了冷汗,他強作鎮定,矢口否認:“不……不認識!我怎麽會認識這種人!”
    “哦?不認識啊。”羅曉軍拖長了語調,臉上的笑容變得更加意味深長,“沒關係。那這一張呢?”
    劉主任配合地舉起了第二張照片。
    這張照片的背景,是在一個僻靜的街角。照片裏,正是那個偷拍的男人,正將一卷膠卷,小心翼翼地遞給另一個人。
    而那個接膠卷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此刻站在院子裏,一臉正義,滿頭大汗的《京都日報》劉編輯!
    轟!
    整個四合院,徹底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