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武力和輿論雙管齊下,雲王全線反撲

字數:6446   加入書籤

A+A-


    “簡閣主,定國公府又在喊。”
    “有人喊嗎?我沒聽見,繼續搜索。”
    其實第一天搜索,他們就聽見了定國公府的求救,但是簡玉珩對所有將士說:“記住,定國公府的人一律不救。”
    那些將士很高興,他們都是齊王府的老兵,自然不想救定國公府的人。
    再說,太後作孽,他們為什麽要救她的母族?
    可是雲裳郡主和小王爺互相喜歡,定國公府是雲裳郡主的家,不救行嗎?
    簡玉珩告訴他們:“雲王不讓救。”
    所以他們每天三過家門而不入定國公府。
    今天這個虛弱的求救聲,不是柳南絮,是薑霜的丫鬟婆子。
    薑霜半身不遂,梁景湛在與悟真道人議事會結束,就立即讓人把她弄到府裏三層戲樓的觀景台。
    還存放了幹糧和水!
    梁景湛和梁知年他們都不想離開京城,他們堅信:太後未必會鑿開大堤,就算鑿開大堤,那也是淹死叛軍的必要手段。
    他們很篤定,太後就算逃跑,也不可能拋下他們。
    沒打算走,但是偷偷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水、幹糧、木材、爐子等,在觀景台放了一屋子,足夠他們和侍衛吃一個月。
    梁知夏和梁景沄還專門去街上把能買的糧食都買了。
    不是想著大災中發財,而是想著太後萬一有需要,他們會馬上提供支援。
    隻是他們都沒想到,濁河的威力會這麽大。
    大水竟然連三層的觀景台都能衝進,窗戶衝破,木材全部順水飄走,屋內的糧食、麵粉都泡了黃水,根本沒法吃。
    在大水到來的那一刻,梁景湛的侍衛隻把他抓住提上了觀景台,小兒子梁敬宗距離觀景台有一點遠,侍衛抱著他沒來得及走到觀景台,就被衝走了。
    柳南絮抓著鐵杆,苦熬這幾天,她感覺已經快不行了。
    她肚子疼得厲害,因為受驚,受涼,她發了高熱。
    洪水稍緩,她聽到了有人在救援,她咬牙移到書房外走廊,抱住柱子,大聲呼喊救命。
    結果出來才看見,定國公府一家子都在二十丈遠的戲樓觀景台。
    她站在書房這裏與他們遙遙相望。
    看到梁景湛毫無表情的臉,她才忽然懂了。
    梁景湛早就做好了打算,他叫人把他的癱瘓娘、癱瘓爹、花柳病祖父母都接上高台,獨獨沒派任何侍衛保護她。
    她懷孕的事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他無法親自動手,他一直在找機會除掉她。
    淹死她,就能掩蓋戴綠帽子的事實,還不用得罪嶽家,柳家如果有人活著,還會繼續為太後賣命。
    她看到觀景台的丫鬟敲著銅盆喊救命,而外麵的人根本不救他們,忽然哈哈大笑起來。
    死吧,定國公一門都滅絕了吧!
    *
    濁河北岸。
    濟源郡,齊王私產鳳棲梧。
    岑大儒對《豐州報》增刊做最後的校對。
    太後讓人挖開濁河南岸的堤壩,北岸是完好的,所以大水在南岸一爆發,北岸立即就知道了。
    沈魚早就接了梁幼儀的指令,南岸一爆發大水,立即在濟源郡刊印《豐州報》增刊,對南岸的百姓想辦法救援。
    濟源郡與天奉城隔江相望,一個在南一個在北。
    六月份創建《豐州報》的時候,梁幼儀就提出,為了時效性,在天奉城不遠的城池設立豐州報的分部。
    沈魚六月中旬便關閉天奉城榮寶齋,全部家當搬到濟源郡。
    先做好初期準備工作,選站址,完善設備,采集信息由聆音閣傳遞到豐州總部。
    總部負責每五天一期的正刊,分部原定負責京城附近幾州的信息采集。但是,有極大事情發生的時候,為了信息及時傳遞,分部被授權出版《豐州報》增刊。
    太後水淹叛軍,葬送百萬百姓,這絕對是極大事件。
    沈魚立即決定:出《豐州報》增刊。
    第二次學子請願,太後要殺害岑大儒,子墨派人從宮門口把他救了下來,他的家人,兒孫也被救了,雖然沒有救全家,但是能救出他們祖孫三代人,已經不錯。
    岑大儒一直藏在濟源郡小王爺的私產鳳棲梧,這是一座華貴的莊園,外人也不知裏麵深淺,隻知道外人不得靠近。
    岑大儒一直痛恨朝廷,但是鳳闕叫他暫時忍耐,這次梁言梔不顧百官阻撓,讓人鑿開大堤,水淹天奉城,岑大儒都快氣瘋了。
    沈魚接了梁幼儀的指令,見了老爺子,把豐州報的刻板、印模以及雲王的印信給他看。
    “岑大儒,雲王在濟源設立豐州報分部,小的隻懂刻板、印刷、發行,內容還缺一個把關的人,雲王向小的推薦了您,不知您意下如何?”
    自然沒問題!岑大儒早看了《豐州報》,雖然在他看來,其中不完美的地方甚多,但是其戰略意義,他一眼就能看出。
    一萬個舉手讚成。
    一老一少立馬開幹。
    岑大儒的追隨者,有二十幾個在他看來都是資質不錯的,派沈魚去找回來,結果大部分都死於這場水災,隻找回來四個。
    岑大儒落了一陣淚。
    師徒五個撐起來《豐州報》分部,也足夠了。
    隻用兩天,一份絕對稱得上《豐州報》文筆擔當的增刊完美呈現。
    岑大儒又認真,一字一句核對校驗,幾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務必使得每一個字都成為討伐妖後的利刃。”
    沈魚沒有任何意見,老爺子親自操刀,還能有什麽問題?
    先把樣稿叫人謄抄一份,交給聆音閣,快馬加鞭送給梁幼儀。
    沈魚帶著榮寶齋的那幫兄弟,加班加點,刻字、印刷。
    七月十五日,《豐州報》增刊完成,梁幼儀的回信隻有六字:一切由爾做主!
    七月十六日,《豐州報》七月增刊發行。
    頭版全部用了黑字加粗。
    【哀悼!百萬生靈,永逝】
    【正清銳評:罔顧民意鑿開濁河堤壩,繁華京城變人間煉獄,罪魁禍首必須嚴懲】
    【山崩地裂,滿目瘡痍,太後娘娘,你可還睡得著覺】
    【百年天奉城,一旦化澤國】
    【天人永隔,晚餐變成頭七飯】
    正清即岑大儒名諱,岑正清。
    《豐州報》全體創辦人員,沉痛哀悼百萬生靈,憤怒譴責太後惡行,字字血,句句淚。
    第二版,便是雲王、炎武大帝救助的新聞。
    【聞“汛”而動緊急救援,勠力同心搜尋救助幸存者】
    【百年瞬間:天奉城緊急救援】
    【眾誌成城,五日緊急救援,雲王搜救、救治百姓二十六萬人,“雲”字王旗成生命指引】
    ……
    岑大儒手下能人很多,大家憤怒之下,文采自是不輸,手下也有擅丹青之人,聆音閣派高手帶他們去現場看了部分場景,回來繪製成圖。
    圖片的力量更甚於文字。
    如果說豐城互市開業那一期《豐州報》振奮東洲大陸,那麽這一期增刊,則震驚天下。
    舉世哀慟,悼念遇難者。
    《豐州報》這期增刊原本設定發行十萬份,但是岑大儒想得更遠。
    “沈掌櫃,你要加大印刷量,最起碼二十萬份起步,如怕虧損,費用我來承擔。”岑大儒說,“這是討伐太後的檄文,也是救助百姓的倡議,更是雲王和炎武大帝一統天下的契機。”
    沈魚說:“哪能讓大儒破費,放心吧,榮寶齋家底不薄。”
    這次增刊,沈魚和手下加班加點,一個梯隊接著一個梯隊,夜以繼日地印刷、打包、運出。
    二十萬份,一邊印刷一邊交給聆音閣的人迅速傳遍天下。
    《豐州報》增刊一出,天下震驚。
    梁幼儀看著增刊,久久盯著一幅圖畫沒有放下。
    鳳闕過來,坐在她身邊,看見那幅圖:一個女娃淚流滿麵,一手抓住皇家祭壇的旗杆,一手去拉親人,親在咫尺,卻隻能眼睜睜看他們被浪濤卷走。浪濤把她的父母祖輩高高卷起,水中還有她兄弟的屍體。
    不遠處是水中孤島一樣的皇宮,巍峨的勤政殿,殿裏宮娥彩女,正在擺筵設席。
    這是一幅極具諷刺的畫,百姓水深火熱,親人咫尺天涯,陰陽兩隔,皇家卻坐在百姓的屍骨上,品嚐山珍海味。
    梁幼儀知道,這幅畫並沒有誇張,現場可能更紮心。
    她閉了閉眼睛,一滴淚從眼角流下來。
    鳳闕伸手給她擦了,說道:“我們已經盡力了。大陳是真的該亡了!”
    雖然梁幼儀隻是做了一個夢,但她從一開始就盡了自己的力量去阻止事件。
    最有機會接近太後、最有希望控製太後、殺了太後的兩個人,太皇太後和悟真道人,在關鍵時刻都沒能豁出去。
    太皇太後隻想保住先帝血脈、太子血脈,一再退讓,悟真道人寄希望於太後能良心發現,念著定國公府的托舉之恩,聽進去他的勸導。
    聆音閣放出風聲,百姓逃走的也不足一成。
    在災難發生前,她能做的預警,都用自己的方式預警到位了。
    鳳闕說得對,大陳從根上已經腐朽,爛透。
    她對鳳闕說:“告訴你的兄弟,把《長相守(下)》也出版吧。”
    “蕭千策怎麽辦?”
    梁幼儀沉默了一會子,眼前浮現那個稚嫩瘦削的小臉,哭著說“姐姐,你快點逃吧”......
    其實《長相守(下)》早就寫好,鳳闕給她看過樣稿,她一直按住,沒讓發售。
    “把波及皇帝的內容都刪除吧。”
    “好。”鳳闕點頭。
    她又對伴鶴說:“通知謝搖光,萊州即日發兵,占領所過州府,投誠者繼續留用,違抗者換掉或殺了。”
    七月十六日,謝搖光率領三千雲騎從萊州直撲天奉城;赤炎王朝十萬赤炎衛從都城定州出發向天奉城推進;豐州軍由原來三十萬,增至四十萬人,快速南下。
    大軍和輿論雙管齊下,劍指大陳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