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聲發財

字數:6911   加入書籤

A+A-


    川東,北線米倉道。崇禎十七年(1644)春末。
    山風像無數把小刀子,刮在人臉上生疼。老把總王魁縮在 “星星堡” 半幹的牆根下,新棉襖的棉花絮從破口鑽出來,被風卷著打旋。他往手上啐了口唾沫,使勁搓了搓凍得通紅的耳朵,嘴裏罵罵咧咧:“他娘的,這鬼地方,石頭縫裏都能吹出冰碴子!”
    可罵歸罵,他的眼睛卻亮得很,時不時往那條盤山路瞟。以前守關隘,就靠個土圍子加半截破門樓,敵人一衝過來,他腿肚子都打顫。現在這 “星星堡”—— 光聽名字就透著新鮮,城牆厚得像座小山,棱角削得尖尖的,炮彈砸過來都得滑下來;炮位藏在牆後,斜著往外伸,既能躲子彈,又能把山溝裏的敵人看得清清楚楚。趙將軍送來的 “轟天炮” 更邪門,看著不起眼,炮彈卻能翻著跟頭往山溝裏鑽,專炸躲在石頭後麵的兔崽子。
    “頭兒,您說朝廷真不會派兵來打咱們?” 一個新兵蛋子湊過來,臉凍得像個紅蘋果,手裏的長槍拄在地上,槍杆上還纏著保暖的破布,“我總覺得心裏發慌,萬一哪天醒來,外頭全是官軍咋辦?咱們這點人……”
    王魁往地上啐了口濃痰,痰在地上滾了兩滾就凍住了。“派個屁!” 他用煙杆敲了敲新兵的頭盔,“你沒聽說?京城都快被李闖王捅成篩子了!崇禎爺自己都顧不上褲腰帶了,哪有閑心管咱們這山溝溝?” 他湊近了些,壓低聲音,“咱們給朝廷遞了個‘安民告示’,唱了幾句‘精忠報國’的高調,再送點陳米爛銀 —— 他們那幫官兒,巴不得咱們在這兒當看門狗,別給他們添亂!”
    他拍了拍冰冷的石牆,石屑簌簌往下掉:“再說了,就憑這‘星星堡’和新家夥,朝廷真敢來?哼,保管崩掉他滿嘴牙!”
    正說著,瞭望哨的吆喝聲順著風飄下來:“有商隊!北邊來的!打漢中‘通遠號’的旗!”
    王魁眼睛一亮,像突然來了精神的老狐狸,猛地直起腰:“來了!都精神點!按規矩檢查,收了稅就放行!” 他特意踹了踹旁邊磨磨蹭蹭的兵卒,“大帥說了,商路通了才有好日子過!別他媽偷懶,仔細搜 —— 但不許刁難,聽見沒?”
    商隊慢慢挪過來,駱駝和馬馱著鼓鼓囊囊的貨箱,壓得蹄子在石板上打滑。王魁看著那些箱子,心裏盤算著:這裏麵準有漢中的鐵料、關中的布匹,說不定還有西域來的香料。這些東西一進川東,經蜀江商行那麽一倒騰,就能變成銀子;銀子再變成棱堡的磚、工坊的鐵、士兵的糧…… 他守在這破地方的怨氣,突然就散了大半。這新東家,確實比以前那些隻知道搶的官兒靠譜。
    塗山,秘密工坊區。“泥巴” 試驗場。
    嗆人的石灰味混著草木灰味,嗆得人直咳嗽。劉子墨蹲在地上,眼鏡片上蒙著層灰,看起來像個剛從灶台裏鑽出來的廚子。他手裏捏著塊灰撲撲的東西,正跟幾個老窯工較勁。
    “劉先生,這‘三合土’新配方…… 真能成?” 老窯工王師傅用粗糙的手指戳了戳那玩意兒,像戳塊凍硬的泥巴,“您瞅瞅,這裏頭摻了這麽多煆燒黏土粉和石膏粉,能有糯米灰漿結實?祖祖輩輩都用糯米熬漿,那才叫真家夥 —— 這新方子,我瞅著懸。”
    劉子墨沒說話,小心翼翼地把那 “泥巴” 抹在兩塊青磚中間,用木槌敲實。旁邊另一堆青磚,用的是傳統糯米灰漿,還冒著點糯米的糊味。“等幹透了再說。” 他聲音有點啞,眼睛卻亮得驚人 —— 這方子是他翻了幾十本古籍,又結合湯若望說的西洋法子搗鼓出來的,要是成了,修棱堡、蓋房子能省多少糯米?那些糯米夠多少老百姓吃的?
    幾天後,王師傅扯著嗓子喊:“幹了!能砸了!”
    劉子墨拎著大鐵錘,手心全是汗。他先走到糯米灰漿粘合的青磚前,深吸一口氣,掄圓了錘子砸下去!
    “哐當!” 磚縫裂開,糯米灰漿碎成了渣。
    王師傅撇了撇嘴,沒說話。
    劉子墨走到自己那堆青磚前,咬了咬牙,一錘子砸下去!
    “咚!” 一聲悶響,震得人耳朵疼。青磚晃了晃,可那灰撲撲的磚縫,居然隻裂了幾條細紋,沒散架!
    “我的娘哎!” 王師傅眼珠子差點瞪出來,伸手去摸磚縫,手指都在抖,“這…… 這玩意兒比糯米漿還結實?” 他突然一巴掌拍在自己大腿上,“劉先生!這方子神了!快記下來!熟石灰七成,煆燒黏土粉兩成,石膏粉一成…… 水要慢慢加,攪拌到能捏成型…… 晾幹得陰幹,不能曬太陽!”
    劉子墨抹了把臉上的灰,笑得露出白牙:“就叫它‘磐石漿’!讓工坊加緊造,北邊修堡壘要用,南邊鋪路也要用 —— 越多越好!”
    看著工匠們七手八腳地開始按新方子調配材料,劉子墨心裏那塊石頭終於落了地。這才是真正的 “利器”—— 不用來殺人,卻能撐起川東的骨頭。
    嘉陵江畔,塗山船廠。春日暖陽。
    江風帶著水汽,吹得人身上暖洋洋的。葉夢珠站在船台上,看著剛刷完桐油的 “川江級” 快船,船身狹長低矮,在陽光下閃著油亮的光,像條準備躍水的魚。
    “夫人,您瞧那邊!” 船廠大管事老張湊過來,臉上堆著笑,指著旁邊的幹船塢 —— 裏麵的龍骨已經鋪好,工匠們正在釘肋板,那規模比 “川江級” 大了一圈,“那是‘夔門一號’,按您的意思放大到八百料!船底比尋常船厚三成,既能裝貨,又能架炮 —— 將來順江而下,保準穩當!”
    葉夢珠微微點頭,目光卻越過 “夔門一號”,飄向江邊那片被帆布蓋得嚴嚴實實的區域。帆布下,隱約能看見粗大的鐵構件,那是 “磐石號” 鐵甲艦的骨架。她知道這有多難 —— 鐵板太重,連接的鉚釘總被震鬆,蒸汽機更是老出毛病…… 可她摸了摸腰間的玉佩,那是林宇送的,上麵刻著 “韌” 字。這路必須走,哪怕慢一點。
    “伶仃洋那邊有信嗎?” 她忽然問,聲音很輕。
    老張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剛收到‘鎮海蛟’的信鴿!咱們在澳門西邊搭了個小碼頭,兩間貨棧 —— 地方偏,水深夠,四海幫的人盯著呢,沒被鄭芝龍的人發現。” 他頓了頓,聲音更低了,“就是月港那邊緊,咱們的船差點被鄭家巡邏隊扣了,幸虧塞了銀子才脫身。鄭家那勢力…… 太深了。”
    葉夢珠嘴角勾起一絲冷笑:“深也得趟。” 她轉身往回走,裙擺在船板上掃過,留下淡淡的香痕,“讓商行多備銀子,從鄭家手裏買鐵料、硝石 —— 哪怕貴點,也要買。告訴‘鎮海蛟’,伶仃洋的碼頭要藏好,物資悄悄囤,咱們現在要的是‘穩’,不是‘強’。”
    老張點頭應著,看著葉夢珠的背影,突然覺得這女人比江裏的暗礁還硬 —— 表麵看著平靜,底下藏著能撞碎大船的力氣。
    白帝城,經略府偏廳。燭火搖曳。
    柳如煙像片影子飄進來,獨臂抱著一卷密報,輕輕放在林宇案上。“大帥,朝廷派了密使,溫體仁的門生,姓周的給事中,正往這兒來。” 她聲音壓得很低,像怕驚飛了燭火,“察訪司的人說,他帶的隨從裏,有兩個是軍械監的工匠。”
    林宇放下手裏的《川東水利圖》,拿起密報,掃了幾眼,忽然笑了:“溫閣老這是唱的哪出?朝廷發文書罵咱們‘叛逆’,他倒派個說客來 —— 看來京城的窟窿,比奏折裏寫的還大。”
    他手指敲著桌麵,篤篤聲在安靜的屋裏格外清晰。“姓周的到了,先別見。” 他抬眼看向柳如煙,“就說我去北線巡查了。讓陳墨和劉子墨‘陪著’,好酒好肉伺候,但別鬆口 —— 看看他到底想幹什麽。”
    兩天後,驛館裏的周給事中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陳墨和劉子墨每天陪著他喝酒聊天,從夔門的奇石聊到川東的臘肉,就是不提正事。周給事中終於憋不住了,端起酒杯,假意歎了口氣:“陳先生,劉先生,實不相瞞,京城現在難啊…… 李闖逼近山西,軍器短缺得厲害。林帥這裏若是有富餘的火器,特別是那種‘驚雷’,能不能…… 勻些給朝廷?也算川東為君分憂了。”
    陳墨剛夾起一塊臘肉,聞言 “啪嗒” 掉在盤子裏。他故作驚訝:“周大人說笑了!‘驚雷’?那玩意兒早就封存了 —— 太凶,容易炸膛,傷了自己人咋辦?我們這兒隻有些尋常火銃,守守城門還行,哪敢給朝廷添亂?”
    劉子墨趕緊幫腔:“是啊是啊!再說我們也缺糧餉,工匠們都快斷炊了 —— 要是朝廷能撥些銀子,我們倒能試試造些‘轟天炮’,雖不如‘驚雷’厲害,打打城牆還是管用的。”
    周給事中的臉瞬間僵了 —— 這哪是求火器,是反過來要銀子!他端著酒杯,手都在抖,卻隻能幹笑著:“好說…… 好說……”
    消息傳到林宇耳朵裏時,他正在看新鑄的銀幣。銀幣上刻著 “川東” 二字,邊緣滾了花,比朝廷的劣幣亮堂多了。“想空手套白狼?” 他把銀幣往桌上一放,發出清脆的響,“告訴周給事中,火器沒有,要炮可以 —— 拿糧來換,一石糧換一門‘轟天炮’,童叟無欺。”
    川東腹地,某縣城外。夜色深沉。
    柳如煙伏在田埂下,獨臂端著勁弩,弓弦上的箭閃著寒光。遠處的莊園裏亮著燈,絲竹聲順著風飄過來,還夾雜著狗叫 —— 那是張大地主的宅子。
    “堂主,查清楚了!” 一個黑影爬過來,趴在她身邊,聲音像蚊子哼,“張老財把上千畝水田的地契藏在他小舅子莊園裏,還跟縣衙的錢師爺勾結,偽造了假地契應付清丈隊。錢師爺現在就在裏麵喝酒呢!”
    柳如煙沒說話,隻是調整了下弩箭的角度。月光照在她臉上,一半亮,一半暗,像塊淬了冰的玉。她打了個手勢,身後的黑影們立刻散開,像水滴融入夜色。
    沒過多久,莊園裏突然喊起來:“走水啦!庫房著火啦!” 緊接著,火光衝天而起,映紅了半邊天。混亂中,一個胖肚子男人抱著個木匣子,跟著幾個家丁從後門溜出來 —— 正是錢師爺,懷裏的木匣子裏裝著他從火場 “搶” 出來的 “真地契”。
    他們剛拐過牆角,突然 “嗖嗖” 幾聲,幾支弩箭釘在腳前的地上,箭尾還在顫。火把 “呼” 地亮起來,照得四周如同白晝。柳如煙站在火把中間,獨臂叉腰,另一隻空蕩蕩的袖管在風裏飄著,像麵小小的黑旗。
    “錢師爺,深更半夜,抱著地契去哪兒啊?” 她的聲音不高,卻像冰錐子紮進人心裏。
    錢師爺嚇得腿一軟,“噗通” 跪在地上,木匣子摔在旁邊,蓋子開了,裏麵的地契散出來。他這才發現,那些地契上的印章是假的 —— 真的早就被柳如煙的人換走了。
    “帶走。” 柳如煙轉身就走,根本不看錢師爺的哀嚎。黑影們像拖死狗一樣把他拖走,火把的光在田埂上拉得很長,像條遊走的龍。
    幾天後,縣城菜市口擠滿了人。張大地主和錢師爺被綁在柱子上,胸前掛著寫滿罪狀的木牌。縣丞拿著告示,大聲念著他們怎麽藏地契、怎麽偽造文書、怎麽逼死佃戶…… 念完了,一揮手:“家產充公,田地分給無地的佃戶!”
    人群裏爆發出叫好聲,震得旁邊的老槐樹都落了葉。有個瞎眼的老婆婆,被人攙扶著,摸著分到的地契,眼淚順著皺紋往下淌:“這輩子…… 終於有自己的地了……”
    柳如煙站在遠處的茶館二樓,看著這一幕,獨臂按在窗台上,指節泛白。她知道,這隻是開始 —— 要讓川東的老百姓真能抬起頭,還得拔掉更多這樣的 “毒刺”。
    白帝城,經略府頂樓。夜。
    林宇推開窗戶,江風帶著水汽湧進來,吹得燭火晃了晃。遠處,“星星堡” 的輪廓在月光下像頭趴著的巨獸;江麵上,“川江級” 快船的燈火慢慢移動,像流螢。
    陳墨送來的賬冊攤在桌上:商稅比上個月多了三成,新開墾的荒地長出了青苗,磐石漿的產量夠修三座棱堡了。葉夢珠的信放在旁邊,說伶仃洋的貨棧囤了不少硫磺,月港那邊從鄭家手裏買了十船鐵料。柳如煙的簡報更簡單:周給事中灰溜溜地走了,張大地主的案子震懾了周邊豪強,察訪司又抓了兩個通敵的舊吏。
    林宇拿起賬冊,指尖劃過 “商稅” 那一頁,嘴角微微上揚。他想起剛到川東時,這裏餓殍遍地,流寇橫行;現在,商隊敢來了,工坊開工了,老百姓敢種地了…… 這 “財”,不是金銀,是這慢慢活過來的川東。
    “差不多了。” 他低聲自語,手指在窗欞上輕輕敲著,“紅臉唱夠了,籬笆紮牢了…… 該想想,怎麽讓這家底兒,變成能扛住大風浪的本錢了。”
    窗外的江濤拍打著礁石,聲音很響,像在為他伴奏。月光落在他臉上,一半亮,一半暗,像藏著什麽沒說出口的心思 —— 那心思裏,有川東的安穩,更有天下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