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與壁壘,川東根基固

字數:8355   加入書籤

A+A-


    川東腹地,平昌縣,“川東勸學興農所”。
    晨光熹微,草葉上的露珠尚未晞幹,晶瑩剔透的水珠墜在青灰色的草葉尖,折射出淡淡的七彩光芒,隨著微風輕輕晃動,仿佛一碰就會滾落。縣城裏那條新鋪了 “磐石漿” 的主街,在晨曦中泛著青灰色的光,路麵平整得能映出簷角的影子,偶有早起的貨郎推著獨輪車走過,車輪碾過路麵發出 “吱呀” 的輕響,留下兩道淺淺的轍痕。
    街中心那座修葺一新的 “勸學興農所” 大院,朱漆大門上的銅環還沾著晨露。院內傳出的不再是往日的雞鳴犬吠,而是一種陌生卻充滿生機的聲響 —— 琅琅的讀書聲,像一串清脆的玉珠滾過青石。
    教室是用舊糧倉改造的,屋頂的茅草剛換過,透著淡淡的草香。土牆被重新粉刷過,白石灰牆上糊著一層層字紙,上麵用朱砂寫著工整的大字。二十幾個娃娃擠在裏麵,最小的不過六歲,還拖著鼻涕,最大的已有十二歲,站在後排比木桌高不了多少。
    “天 —— 地 —— 人!”
    “日 —— 月 —— 星!”
    “一 —— 二 —— 三!”
    聲音稚嫩,帶著孩童特有的清脆,有的高亢如雀鳴,有的細弱似蚊吟,甚至有些跑調走音,卻都透著一股子豁出去的認真。穿補丁短褂的小栓子坐在最前排,身子挺得像株小樹苗,手裏攥著根燒焦的木棍,在地上跟著比劃 “人” 字的寫法,指尖磨出了紅印子也渾然不覺。他旁邊梳羊角辮的丫頭丫蛋,正用凍得通紅的手指點著字紙,嘴唇跟著領讀的節奏翕動,辮梢係著的藍布條隨著動作輕輕掃過肩頭。
    後排一個瘸腿的男孩踩著板凳才夠得著桌麵,他總在偷偷打量窗外飛過的麻雀,被勸學員用教鞭敲了敲桌子,立刻縮起脖子,扯著嗓子把 “星” 字喊得格外響亮,引得周圍的孩子一陣偷笑。角落裏穿粗布棉袍的小胖墩大概是起得太早,讀著讀著就打了個哈欠,口水差點滴到字紙上,慌忙用袖子一抹,惹得前排的小栓子扭過頭來,朝他做了個鬼臉。
    孩子們大多坐在用舊木板釘成的長凳上,凳腿高低不平,總在地上 “咯吱” 作響。麵前的木桌更是拚湊的,有的缺了角,有的裂了縫,卻都被擦拭得幹幹淨淨。桌麵刻滿了歪歪扭扭的記號,有小栓子刻的小太陽,有丫蛋畫的小花兒,還有人刻了個歪嘴笑臉,像是在給這認真的早讀添點樂子。
    領讀的年輕勸學員穿著半舊的青布長衫,袖口別著塊白布,上麵繡著 “勸學” 二字。他站在字紙前,手裏握著一根竹製教鞭,時不時輕輕點向某個字,聲音溫和卻有力:“大家看清楚,這個‘星’字,上麵是日頭,下麵是生,就像星星從太陽落山後生出來一樣……” 陽光從窗欞照進來,在他身上鍍上一層金邊,也照亮了孩子們臉上專注的神情。
    坐在前排的瘦小男孩小栓子,穿著件打了三塊補丁的粗布短褂,袖口磨得發毛。他讀得尤其賣力,小臉憋得通紅,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聲音因為用力而有些發啞,卻依舊緊跟著前麵的領讀聲。他的手指緊緊摳著桌沿,那上麵有他偷偷刻下的小記號 —— 這是他爹張石頭特意拜托木匠留給他的位置。幾天前,他還跟著爹在地裏拔草,如今卻能坐在這裏認字,這讓他覺得胸口像是揣了塊暖乎乎的炭火。
    隔壁更大的院子裏,“農桑講習所” 的氣氛更加熱烈。沒有讀書聲,隻有老農們七嘴八舌的驚歎、詢問和爽朗的笑聲,像一鍋滾開的小米粥,咕嘟咕嘟冒著熱氣。吳明遠今天也脫下了道袍,換上了一身便於行動的靛藍短打,褲腳卷到膝蓋,露出被曬成古銅色的小腿,像個真正的老把式,被一群真正的莊稼把式圍在中間。
    “吳先生!您這‘新曲轅犁’俺試過了!真神了!” 黑臉膛的老農張石頭嗓門洪亮,震得旁邊的竹筐都嗡嗡作響。他手裏還攥著塊剛從地裏帶來的濕土,指縫裏還沾著泥,“往年俺跟老牛累死累活幹一天,脊梁骨都快斷了,也就犁個一畝出頭!昨天用您這犁,嘿!” 他猛地一拍大腿,震得旁邊的人都嚇了一跳,“牛走得輕快,俺扶著犁把都不費勁,小半天就犁了一畝二!您瞅瞅這土塊,碎得跟篩過似的!”
    他粗糙的大手愛惜地撫摸著那架輕便但結構精巧的犁具,犁身是新削的棗木,泛著溫潤的光澤,鐵製的犁鏵閃著寒光。他像撫摸自家娃的腦袋似的,眼神裏滿是敬畏和感激:“這要是開春用上,得多打多少糧食啊!”
    “還有這‘腳踏水車’!” 另一個豁了牙的老漢指著旁邊一架已經組裝好的實物,臉上的皺紋笑成了一朵盛開的菊花。他抬腳踩了踩踏板,水車的木輪 “吱呀” 一聲轉起來,旁邊的水槽裏立刻湧出一股清亮的水流,“嘩嘩” 地淌進旁邊的土溝裏。“俺們幾個老家夥輪流踩了踩,比推那老式水鬥子省勁多了!水流還大!坡地、河邊,都能用!吳先生,您真是活神仙啊!”
    吳明遠捋著下巴上的山羊胡,笑嗬嗬地擺擺手:“什麽神仙,不過是借鑒了前人的智慧,再加上些許琢磨罷了。格物致知,道理明白了,工具自然就能改良得更好用。” 他彎腰從旁邊的布袋裏抓出一把新選育的 “旱地稻” 種子,籽粒飽滿,帶著淡淡的金黃色,“大家看這個,這是新育的稻種,耐瘠薄,就是山地也能種,抗蟲害能力也強。誰家願意試種?秋收時,按增產的三成給獎勵,全是新米!”
    “我!我種!” 一個瘸腿的老農拄著拐杖擠上前,手裏還攥著個裝種子的小布包,“俺家那幾畝坡地,往年種啥都不成,就給俺留兩畝!”
    “算俺一個!”
    “吳先生,給俺登記五畝!”
    人群立刻像潮水似的湧向登記處的木桌,幾個負責登記的文書忙得手忙腳亂,筆尖在紙上 “沙沙” 地寫著,墨汁都濺到了手上。張石頭擠在最前麵,扯開嗓子喊:“給俺登記十畝!俺信吳先生!” 他黝黑的臉上淌著汗,卻笑得格外燦爛,露出兩排白牙,那是一種久違的、充滿希望的光彩。
    而在講習所的一角,那架黃銅打造的簡化版顯微鏡旁,也圍攏了不少伸長脖子的農人。鏡筒是打磨光滑的銅管,底座是沉甸甸的黃銅,陽光照在上麵,反射出耀眼的光。吳明遠讓一個膽大的半大小子從田埂邊揪了片帶著蚜蟲的葉子,放在石臼裏搗碎,用竹片蘸著汁液塗在薄薄的玻璃片上,小心翼翼地放在鏡台上。
    “娃兒,你再仔細看看。”
    那半大小子好奇地湊到鏡筒前,隻看了一眼,就猛地往後一蹦,驚得差點坐到地上,指著顯微鏡結結巴巴地喊:“媽呀!好多蟲!密密麻麻的!在動!在啃葉子呢!”
    “這就是禍害咱莊稼的膩蟲!” 吳明遠提高了聲音,向周圍的人解釋,“用這‘顯微之鏡’,咱們就能看清它的模樣,知道它怎麽生,怎麽長!知道了根底,才好想法子治它!燒草木灰水、用煙葉水…… 法子多著呢!比去廟裏磕頭管用!”
    老農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睛瞪得溜圓。有人伸手想去摸顯微鏡,又怯生生地縮了回去,嘴裏喃喃地說:“這玩意兒真神…… 比土地爺還靈……” 他們看著那神奇的銅鏡,又看看吳明遠,眼神中的敬畏更深了,但這敬畏,不再是對鬼神的盲從,而是對這能讓他們看透田裏禍害根源的 “學問” 的信服。
    與此同時,北線,米倉道咽喉,新築的 “天狼堡”(棱堡)工地。
    烈日當空,像個巨大的火球炙烤著大地,空氣仿佛都在扭曲,遠處的山巒都被曬得有些模糊。巨大的條石在 “磐石漿” 的粘合下層層壘砌,形成帶有尖銳棱角的、傾斜的厚重牆體,石縫裏還在往外滲著灰白色的漿水,在陽光下閃著光,透著一股堅不可摧的氣勢。
    烈日下,工匠和士卒們揮汗如雨,號子聲、錘擊聲在山穀間回蕩,經久不息。一個赤著上身的石匠正掄著大錘敲打條石,“嘭嘭” 的聲響震得腳下的土地都在發顫,汗水順著他古銅色的脊梁往下淌,在地上砸出一個個深色的圓點。
    趙猛騎著一匹黑馬,如同一尊黑鐵塔,矗立在剛築起的、高達三丈的棱堡角台上。他臉色黝黑發亮,像是被煙熏過,盔甲下的單衣早已被汗水浸透,緊緊貼在身上,勾勒出結實的肌肉線條,甲片之間的縫隙裏都能看到滲出的汗珠。
    “都他娘的給老子快點!再快點!” 他聲如洪鍾,震得旁邊幾個新兵耳朵嗡嗡作響,“七月十五!老子不管你們是吃土還是喝風!這天狼堡、金牛堡、鐵壁關,三座棱堡,必須給老子按時完工!炮位要裝好!‘轟天炮’要架穩!瞭望哨要能看清十裏外的兔子!”
    他猛地抽出腰間佩刀,雪亮的刀鋒在陽光下閃著寒光,指向北方蜿蜒險峻的米倉古道:“讓那些躲在陝西、想伸頭過來瞅瞅的朝廷鷹犬、流寇探子都他娘的看清楚!川東的北大門,從今往後,就是銅澆鐵鑄的!誰敢來碰,老子就用這‘轟天炮’,把他娘的骨頭渣子都轟上天!”
    一個負責後勤的小校官氣喘籲籲地跑上角台,甲胄都跑歪了,“將軍!民夫那邊…… 有些怨言…… 說咱們催得太急,抽調的壯丁太多,耽擱了夏種……”
    趙猛豹眼一瞪,額頭上的青筋猛地跳了跳:“放屁!耽擱夏種?要是誤了修堡,韃子流寇打進來,到時候連種莊稼的地都沒了,還談個屁的夏種!” 他一腳踹在旁邊的石堆上,震得幾塊碎石滾了下去,“告訴那些唧唧歪歪的裏長,再敢動搖軍心,耽誤工期,軍法從事!糧食不夠,讓陳墨從庫房裏調!人手不夠…… 去跟劉子墨說,把那些剛分到田地、暫時閑著的半大小子也拉來搬石頭!”
    他的語氣斬釘截鐵,帶著不容置疑的鐵血威嚴,佩刀 “哐當” 一聲插回鞘中:“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川東的生死存亡,就在這一兩個月了!”
    小校官噤若寒蟬,連忙躬身領命,轉身時差點被腳下的石頭絆倒,慌慌張張地跑下了角台。
    角台下,號子聲依舊震天,工匠們將一塊巨大的條石緩緩吊起,石麵上還留著太陽曬出的熱氣,在空氣中蒸騰起淡淡的霧靄。趙猛望著那不斷增高的棱堡牆體,又抬頭看了看頭頂毒辣的太陽,喉結動了動,將一口唾沫狠狠啐在地上 —— 那唾沫還沒落地,就被蒸發成了一縷白煙。
    第一百五十四章 伶仃洋上客,初探川東虛實
    伶仃洋,"望海角" 秘密碼頭。
    六月底的海風已添了幾分剛勁,卷著層層白浪狠狠砸向岸邊礁石,碎成漫天飛沫時,便有震耳的轟鳴在海天間回蕩。
    一道簡易卻異常堅固的木質棧橋如鐵臂探入深海,穩穩承托著往來重載。數排由粗大原木與厚實**搭成的棚屋錯落有致,既是貨棧也是臨時居所。碼頭空地上,貨物堆成了山:捆紮齊整的蜀錦在陽光下流轉著綢緞特有的柔光,仿佛把川蜀的雲霞都織了進去;敞開的樟木箱裏,黃連的苦冽、當歸的甘醇、蟲草的清馥交織成濃鬱的藥香,是川地山水凝練的氣息;一桶桶頭榨桐油清亮粘稠,碼得如壁壘般嚴整,在鹹濕海風中漫出獨特的油脂香,帶著幾分生人勿近的厚重。
    幾十名身著統一深藍色棉布短褂的年輕人,胸前 "蜀江" 二字的小小標記在風裏微動。他們正在陳墨的親自督導下做著最後的演練,兩人一組模擬點驗貨物時指尖起落精準,三人成排練習引路時步調節奏一致。動作雖還帶著初習的生澀,眼底卻燃著被委以重任的緊張與自豪,像一群蓄勢待發的雛鷹。
    遠處海麵,數艘懸著 "蜀江商行" 旗幟的 "川江級" 快船,正像矯捷的海燕在起伏的浪濤裏穿梭,執行著警戒巡邏。更遠處的海平線上,幾個模糊黑點正一點點凝實,輪廓漸次清晰。
    瞭望台上,最有經驗的老水手眯眼搭起涼棚,聲音裏滲著不易察覺的凝重:"梟頭兒!東南方向!三艘大福船!看那船型和吃水,是閩浙跑遠海的老手!旗子...... 黑底鑲金邊,繡著金色日輪!是鄭家的船!後頭還跟著兩條蜈蚣快船!"
    梟二像塊被風浪啃噬多年的玄鐵礁石,立在瞭望台最高處。他穿得和商行護衛一般無二的灰布衣,可腰間鯊魚皮鞘裹著的短刀、背上布包裏勁弩的硬挺輪廓,都透著股拒人千裏的寒意。身後一百二十名 "黑風營" 精銳同樣裝扮樸素,或倚著貨堆假寐,或三五成群低語,瞧著散漫隨意。
    但明眼人細看便知,他們看似隨意的站位實則封死了所有要害路徑;低垂的眼簾下,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把海麵碼頭的每寸動靜都網在眼底;身側的手始終與兵器保持著最迅捷的距離,像蓄勢待發的獵豹。
    "總算來了。" 梟二的聲音粗啞如砂紙磨木,"傳下去:魚兒進港,按既定方略各就各位。記牢了,咱們是商行護衛,看好貨、迎好客。沒我的手勢,天塌下來也得笑著瞧完!"
    七月十四,午後。
    三艘鄭家大福船如三座移動的黑石城堡,緩緩駛近望海角碼頭,最終在距棧橋數十丈的深水區拋錨。黝黑船身吃水極深,顯見載貨之重;船舷兩側炮窗密布,黑洞洞的炮口在波光裏時隱時現,沉默地張揚著海上霸主的赫赫威權。兩條蜈蚣快艇倒像離弦箭,率先劈浪靠上棧橋。
    頭艘快艇上走下一群人,為首者正是鄭芝龍的心腹幕僚陳懷安。四十出頭的年紀,中等身材略顯富態,麵皮白淨得像細瓷,三縷短須修剪得一絲不苟。寶藍色杭綢直裰外罩著玄色暗紋馬褂,頭戴六合一統帽,手裏輕搖柄素麵折扇,瞧著溫文爾雅,氣度雍容。
    他臉上掛著和煦笑容,眼神卻像架最精密的算盤,踏上碼頭的刹那,已把貨物成色、人員神態、布局走向都算得明明白白,連棚屋**的新舊程度都沒放過。
    身後跟著幾名精悍隨從,眼鋒如刀,腰間鼓鼓囊囊藏著家夥;還有兩位賬房先生模樣的人,捧著厚厚賬冊與算盤,指節在算珠上輕輕敲著,一副隨時要清點核賬的架勢。
    陳墨早帶著那群精心培訓的年輕人在棧橋前列好了隊,臉上堆著熱情又不失分寸的笑,快步迎上去:"來的可是福建鄭將軍麾下的陳先生?在下川東蜀江商行管事陳墨,奉林經略之命在此恭候大駕!一路風濤勞頓,先生辛苦了!"
    "有勞陳管事遠迎。" 陳懷安笑容可掬地拱手還禮,聲音清朗裏帶著閩地特有的溫軟腔調,"懷安奉將軍之命特來拜會林經略,代將軍致意。久聞川東人傑地靈、物阜民豐,今日見這碼頭氣象,果然名不虛傳。將軍托帶的閩地特產都在船上,稍後便請貴方點驗。"
    他談吐間禮數周全,目光卻似不經意地在蜀錦堆上溜過,在藥箱縫隙裏停了停,最後落在桐油桶壘起的壁壘上,眼底飛快閃過絲精光 —— 桐油是造船護船的命脈,川東囤積這許多,意欲何為?
    "陳先生過譽了。" 陳墨側身引路,將一行人往布置好的議事棚屋讓,"請!"
    棚屋裏陳設簡單卻周全,桌椅茶具擦得鋥亮,角落裏燃著驅濕的熏香,煙絲嫋嫋裏透著幾分妥帖。
    落座奉茶,幾番寒暄客套後,陳懷安放下茶盞,笑容依舊溫和,話鋒卻悄悄轉了向:"陳管事,貴碼頭雖新,選址卻極精妙,水深且避風,假以時日必成大港。隻是...... 瞧貴方囤積這許多桐油,莫非川東的造船業,已興盛到這般地步了?"
    陳墨心頭警鈴驟響,臉上笑意卻紋絲不動:"陳先生好眼力。川東倚仗長江,水運是命脈,這些桐油不過是用來維護現有船隻,保境安民罷了。倒是鄭將軍縱橫四海,船隊如雲,所需桐油定是海量,我川東這點東西,怕是入不了將軍法眼。"
    "誒,陳管事此言差矣。" 陳懷安搖著折扇,語氣輕快得像在說家常,"桐油是船舶命脈,自然多多益善。我家將軍素來主張 " 以商養兵,以兵護商 ",願與各方豪傑互通有無,共圖富貴。此次前來,一則是為結交林經略這位當世豪傑,二則......"
    他頓了頓,扇骨輕敲掌心,笑容裏添了幾分深意,眼底卻掠過道銳光:"聽聞川東曾製出種叫 " 驚雷 " 的守城利器,聲震百裏,威能無匹?不知這等神物...... 是否尚有留存?若貴方肯割愛,或是賜下製法,我鄭家願以等重黃金相換,再加上月港三處泊位。這條件,放眼海內怕是找不出第二家了。"
    圖窮匕見!陳懷安終於亮出了鄭芝龍的真正算盤!那溫和笑容底下,是對川東核心機密赤裸裸的貪婪與覬覦!
    議事棚屋裏的空氣瞬間凝住,像結了層薄冰。陳墨端著茶盞的手指微微一頓,臉上的笑也僵了半分。棚屋外幾個 "商行護衛"(實則黑風營精銳)身子沒動,眼神卻驟然變成盯住獵物的猛獸,殺氣像冰錐般藏在眼角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