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最沒用的一集(求訂閱)

字數:8394   加入書籤

A+A-


    暴雨如注。
    室外一片黑暗,陳舟邁出洞窟,傳入耳中的隻有接連不斷的雨聲。
    大簷帽的帽簷被豆大的雨點敲得向下彎曲,短短幾秒就洇濕了布料。
    收緊脖領,避免雨水順著脖頸流進衣物,低頭辨別著道路,陳舟走下平台。
    太陽未升,黑暗是世界的主色調。
    視線被雨水遮蔽,一切都浸沒在模糊的水痕中,平時熟悉的坡上坡下也變得陌生起來。
    平台邊緣的砂土未經鞏固,在雨水的衝刷下已經開始化作泥水往下流淌,甚至有細石聚成的土層成片滑落。
    見到這種景象,陳舟又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在平台邊緣也砌一道牆或是搭建護坡,隨後一手按住即將被風刮飛的帽子一手捏住領子快步衝向不遠處的田地。
    閃電光芒的照耀下,他看到田頭的稻草人被淋成了落湯雞。
    往日隨風飄動的布條此刻全部低垂著,再無趾高氣昂的勁兒,縮水的體型更使它顯得狼狽不堪。
    掛著兔子皮的旗幟也被刮歪了,有一個根基不穩的杆子甚至被吹倒在地,貼在積水中,滿是泥汙。
    田地的土溝裏尚沒有積水,被旱季折磨的土壤貪婪地汲取著水分。
    稻苗、大麥小麥都被雨按下頭,彎成弓形在風中飄搖。
    它們的莖葉是那樣纖細,卻又那麽堅韌頑強。
    被雨水洗滌,莊稼一掃往日的灰頭土臉,露出了鮮嫩嶄新的綠。
    看到珍貴的莊稼還保持著完好的狀態,陳舟鬆了口氣。
    帶著滿靴的泥濘,他緩緩穿過稻田,順著田溝巡查大麥小麥,幫被雨澆塌的田壟填補土壤,扶正即將被壓倒的莊稼……
    直到確定這兩百零幾株寶貝蛋兒能夠獨麵風雨後,他才匆忙跑回洞窟。
    在外停留接近半小時,陳舟的大簷帽和厚衣服全都濕透了。
    它們畢竟隻是布料和少數皮料製造的日常衣物,並不是雨衣,經受不住長時間暴雨的考驗。
    廚房的篝火燃燒正旺,大鐵壺內的兔肉粥咕嚕咕嚕響,冒出一股葷香。
    燒紅的木柴劈啪作響,熱浪滾滾,烤紅了陳舟的臉。
    摘下簷帽,擦了把臉上殘餘的雨水,脫下衣物,掛在架子上放在篝火旁烘烤。
    夾在涼風與熱浪之間,陳舟裸露著脊背和胸膛,整個人被映成了紅銅色彩,端著木碗,舀出一大勺肉粥,吹著熱氣,小口咀嚼吞咽。
    比起在船上淋濕那次,這回他的準備充分多了。
    一碗肉粥下肚,麵對篝火的部分全被烤幹了,腸胃暖暖的。
    他又側過身,享受著熱浪細致且持久的按摩,再次盛上一碗粥。
    填飽肚子後,身體也幹的差不多了,脫下靴子烤了烤腳,添了幾根木柴,陳舟踏著洞窟內硌腳的砂石地回到了臥室。
    臥室內沒有火堆,溫度陡然降低了一個檔次。
    齜牙咧嘴地走過砂石地,踏上木地板後,陳舟撥弄掉粘在腳底的小石子,快步來到床邊的矮櫃旁,從中取出一身薄內衣穿上,這才感覺暖和不少。
    穿襪子時,看著被硌紅的腳底板,陳舟發誓一定要把整個屋子都鋪上地板。
    雨季就要到來,同樣的事,他不想經曆第二次。
    ……
    篝火一直燃燒到雨停。
    太陽早已升起,天還是灰蒙蒙的,陰著,說不定什麽時候又會降下一陣雨。
    這樣的天氣便是老天爺發善心給放的假,可以暫時停止戶外工作,留在家中休息或幹些室內的輕快活兒。
    陳舟卻穿上了還有些潮濕的衣服,戴上簷帽,拿起手斧和匕首,準備出一趟門。
    原因無他——今天是第八次神秘獎勵到來的日子。
    擔心這次獎勵是怕雨淋的物品,又怕自己被淋濕時間太久失溫,或者引發感冒扛不住病一命嗚呼。
    陳舟耐著性子等到雨停,終於下定決心,還是要去看一看。
    萬一這次的獎勵真是怕水的精密儀器或是怕濕的鐵器,亦或是書籍或者電子產品,他的損失可就大了。
    訓走非要跟著自己的來福,讓它回到窯洞休息,陳舟獨自前往沙灘。
    踩著濕潤的林中道路,腳下不時一滑。
    還好帶著手斧,隨手砍斷一根粗樹枝,修理掉上麵的樹杈充當手杖。
    盡量放緩速度,保證每一步都穩穩當當踏在地上,陳舟花費了比平時多一倍的時間才來到沙灘。
    雨後不久,海浪卷著渾濁的泡沫,沙灘彌漫著比往常更濃烈的腥氣。
    裝著獎勵的紙盒被雨淋濕,變成了深褐色,表麵軟塌塌的,已經顯現出了內部物體的輪廓。
    那是一根很長的物體,看起來與尺子或者帶鞘的長劍相似,但厚度又不太符合。
    它的形狀很簡潔,給陳舟的感覺不像是書籍、電子產品或精密儀器,若說是鐵器倒有可能。
    透明膠帶箍住了紙盒,使它濕透後依舊保持著大致的形狀。
    雨說下就下,到這個時候,陳舟根本沒興趣享受拆盲盒的快樂,他三下五除二拽掉濕噠噠的瓦楞紙,看到裏麵的東西,不由愣了一下。
    那是三根迭在一起的木質長條狀物體。
    最頂端的木條最長,中間其次,最底下的木條最短。
    目測它們的長度分別在70、50和30厘米左右。
    所有木條的形狀大體相同,一頭方一頭扁圓,方的那頭都打著孔,上麵係了一根小黃繩。
    它們的做工符合現代流水線工藝的特色,拋光精細,紅褐色木料表麵塗著一層清漆,因被淋濕,上麵還掛著水珠。
    方頭握柄上刻著防滑的竹節狀突起,增加了木條的細節。
    雖使它顯得更加精致,卻改變不了它是一件廉價物品的本質。
    見到此物,陳舟感到莫名的熟悉,他隱約記得自己在哪裏見過類似的東西,一時間卻想不起來。
    不過無論這三根木條的作用是什麽,它們注定是目前收到的所有獎勵裏最沒用的三件。
    電子木魚能看個樂嗬、肛塞有金屬件、矽膠手機殼能割開當氣密封條。
    這三根木條能幹什麽?
    島上什麽都缺,就是不缺木頭。
    鬱悶地拿起木條,攥著最長那根的方形木柄,把它當作手杖杵著地,陳舟腦海中靈光一閃,總算想起來這到底是什麽玩意兒了。
    在北方農村,冬天屋外冷,屋內熱,進出房屋常要切換大棉鞋和拖鞋。
    低幫鞋容易進雪,不適合積雪厚重的北方地區。
    大棉鞋通常是高幫的,換鞋時若是用手提鞋,容易弄得手指一股臭腳丫子味兒。
    古代的王公貴族最受不了這個,慢慢便演化出一種叫鞋拔子的工具。
    它的下沿呈圓弧狀,打磨光滑,形狀貼合人的腳後跟,可以代替人手輔助穿鞋。
    陳舟小時候曾見過老太爺用鞋拔子穿鞋。
    老人家當時年近九十,用的鞋拔子是件白銅製品,陪伴老人家足有三十多年了,老人去世後,隨他一同下葬。
    可能是因為現代運動鞋越來越寬鬆,且符合人體工學。
    自老太爺以後,陳舟就再沒見人使用過類似的東西。
    “唉,也不能說這東西完全沒用。
    等我在島上待到五十多歲,彎不下腰的時候,沒準就要靠這東西穿鞋了。”
    將三根鞋拔子分開,挨個掂量。
    分量不輕不重剛剛好,尤其是最長的那根,揮舞起來有種棒球棍的感覺,呼呼作響。
    陳舟輕聲感慨。
    “還是現代工藝優秀,一根普通的鞋拔子都做的這麽講究,拋光這麽細致。”
    說完,他又補充了一句。
    “比17世紀的船舵握著都舒服。”
    念叨著,收起三根鞋拔子,望了望天色,比之前陰沉得更加嚴重。
    這雨醞釀了足有四五個小時,說不準啥時候下起來,不早點啟程到時候被截在山路上就麻煩了。
    正準備返回洞窟,陳舟的視線在海上隨意瞥過,突然發現渾濁的浪花間有兩個小黑點浮動。
    出門沒帶望遠鏡,眯起眼睛聚光,努力觀察著那兩個小黑點,他有點懷疑那是兩隻海龜在海麵上遊動,要往岸上來。
    再一想不對勁。
    “紀錄片裏的龜類可沒有浮在水麵遊泳的習慣,通常潛在水裏。
    現在風浪這麽大,在水底遊泳更節省體力,假如我是海龜,根本不可能浮出海麵。”
    “如果它們不是海龜的話,有沒有可能是船上的木桶漂流過來?”
    認真分析。
    陳舟覺得自己從船上搬運物資的時候搜索的已經足夠幹淨徹底,按理說不會再有遺落的木桶。
    若是附近有商船或者海盜路過,他們船上的木桶也不可能順利漂洋過海,來到近岸。
    “那是什麽東西?”
    途經沙灘已不知多少次,陳舟還是頭一次看到這樣奇怪的東西。
    止住本打算返程的腳步,他又觀察了一會兒,發現那兩個黑點還在向岸邊靠近。
    按照現在的速度,再有半個小時它們就能抵近海岸,然後登陸,陳舟不禁有些慌亂。
    因為他又想到了一種新的可能——那兩個黑點是食人土著的獨木舟,為了躲避即將到來的風暴,他們打算登島暫避。
    沙灘沒有避雨處,土著登島後極有可能前往樹林。
    如果再往前一點,土著便將看到密密麻麻的窩棚和山坡營地,他辛苦積攢的物資可就要落入這群野蠻人之手了。
    心態再不像剛剛觀望時那般平和,陳舟快步奔回營地,放下鞋拔子,找出用於和土著交易的劣質單筒望遠鏡,帶上一把鐵片刀,拎著斧子重回沙灘。
    營地中的優質火繩槍都被拿到了山上,隻剩幾把磨損嚴重的老古董。
    諸如通條、引藥瓶、鉛彈等必備工具營地中也沒留下,倘若真有兩條獨木舟的土著登岸,最好的選擇隻有暫避鋒芒。
    陰雨天火繩槍時靈時不靈,火藥點不著,十字弩對付不了這麽多人。
    假如土著要搬走物資,他隻能聽之任之。
    畢竟獨木舟載重有限,就算滿載,土著也帶不走太多東西。
    而且他們不識得寶物,隻會優先帶走沒用的玻璃珠子、陶瓷娃娃,頂多再拿兩箱短斧和鐵片刀,對島上生活產生不了太大影響。
    舉起望遠鏡,調整著前後鏡片間的距離,在波濤之間搜尋。
    浪花滾滾,擾亂了視線。
    眼睛瞪的滾圓,頻繁轉移方向,陳舟發現那兩個小黑點竟然不翼而飛了。
    “活見鬼了?
    我這段時間休息良好,睡眠充足,倆眼視力超過5.0,不可能出現幻覺呀!”
    再一次拿起望遠鏡,又仔細搜尋一圈。
    大海依舊是浪潮翻覆的模樣。
    泡沫湧上沙灘邊緣,光線昏暗,天地宛如一幅素淡的風景畫,除卻礁石海洋天空沙灘,連隻礙眼的海鳥都看不到。
    雨滴從雲層中墜下,打濕了陳舟握住望遠鏡的手,他緩緩放下望遠鏡,心中疑惑未解。
    “好端端的,怎麽就不見了呢?
    不會已經登陸了吧?”
    雨勢尚小,摘下簷帽撓了撓頭,陳舟忽然想起營地中還有件重寶——王靈官塑像。
    那尊塑像拿回現代賣錢起碼值七八千,放在島上熔鑄成純銅作用也遠非其它物資可比。
    土著要是見到塑像,肯定會以為那是他們天神的造物,繼而把營地的物資當成神賜的禮品,再把這片海灘當成神恩降臨的土地。
    說不準以後還會派來土著祭師和幾十名土著戰士駐紮在這裏,到那時,他可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不行,還是再看看吧。”
    既然產生了土著已經登陸的猜測,陳舟便跑回沿海稀疏的樹林中,蹲在一棵纖細的樹後,隱蔽身形,做賊一樣繼續搜尋。
    這回他的觀察範圍不再局限於海上,將沙灘也囊括其中。
    望遠鏡左右移動,衣服表麵又被淋濕了,陳舟不以為意,視線一點點刮過地皮。
    終於,他在靠右手邊遠處的沙灘上重新找到了那兩個黑點。
    那是兩隻海豹。
    它們一大一小,剛剛鑽出海麵,正在浪潮中慢慢地蛄蛹身體,一前一後,往沙灘前進。
    海豹的體型不算大,身材圓滾滾的,表皮油光錚亮,被淋濕後呈現一種如橡膠的質感。
    向前移動時,它們肥碩的身體前部像極了裝滿水的氣球,砸在地上帶起一連串皮肉顫動,不由讓陳舟產生遐想——
    那裏麵該有多少油啊!
    感謝:我爹、指指丶丶、同學都談戀愛了的打賞,感謝各位!
    感謝:Dennyの豪、書友尾號4280、書友尾號3297、讓我想想AE86、大家繼續繼續、流浪到非洲、指指丶丶、書友尾號7698、湯圓和包子、天空與海拉、氧化年華、明月十四夜、鬼大、書山老林、風的咆哮1994、斃了狗的人、書友尾號7412、五金小黑貓、baihuashu123、雷霆之狂、千山獨絕、祖賢是最美噠、撞鍾的和尚、追風的你、珞珈山劉某人、月色下灬、曾心實意的月票,感謝各位支持!
    雙更1/15已完成,明天六點算首訂成績,超過1500雙更一個月。
    別人上架爆更一兩萬,我半個月加更總字數三萬,比他們持久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