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雨季將至

字數:4354   加入書籤

A+A-


    足足熬了五天,才將所有皮下脂肪熬完。
    2月3日下午,陳舟結束了最後一塊肥肉的熬製,把溫度下降的海豹油裝入了塑料袋中——熱油會燙壞塑料袋。
    隨後他將5kg裝的塑料袋統一搬運擺放到了避光幹燥的儲藏室木架上,留待日後使用。
    海豹油的包裝共有四種,分為玻璃器皿、玻璃罐子、大酒桶和塑料袋。
    陳舟準備拿玻璃器皿和大酒桶中的油做食用油,這些油大概有九十斤左右,如果煎炒頻率不高的話,足夠消耗三年。
    在這三年時間裏,就算再沒有海豹從這邊登陸,他也能捕魚熬油或是前往島的另一端獵殺企鵝熬油,補充油脂。
    至於塑料袋中的海豹油,則作為燈油使用,預計高強度使用一年多毫無問題。
    除熬油外,陳舟還將大部分海豹肉切成了細條,用鹽醃製後簡單放在火堆旁烘烤,待肉條表麵變幹,掛在木架上風幹。
    海豹的肺已經有些腐臭味,他不敢食用,隻能把它切碎扔在廁所中堆肥。
    海豹的心肝被切成小片,熬油時放進壺中簡單炸了炸,一部分給來福和兩隻貓食用,一部分陳舟揣在兜裏當小零食吃,味道還不錯。
    在熬油過程中,小海豹肉塊上的皮毛全部被剝了下來。
    按照處理大海豹皮的流程,陳舟製造了許多個晾皮架,繃緊小海豹皮,刮掉上麵殘留的碎肉脂肪,將其同大晾皮架整齊排列到一起,遠遠望去頗為壯觀。
    兩隻海豹給陳舟帶來的收獲非常巨大。
    他現在可以盡情吃肉,盡情點燈,短時間內再不用擔心脂肪和蛋白質攝入不足。
    但豐富的收獲也伴隨著資源的消耗,最為嚴重的便是食用鹽的消耗。
    陳舟本來有兩大箱及幾小袋食鹽,熬油醃肉後,他的鹽隻剩三袋了。
    做飯、燉菜,給羊補充鹽分,這三袋鹽隻夠用兩三個月。
    現在,新舊問題此起彼伏,食物和油脂搖身一變,化作食鹽問題重新困擾著陳舟。
    旱季還剩最後十餘日,趁著太陽烈,他最好盡快挖出晾鹽池,弄點粗鹽出來。
    不然等到雨季來臨,他就隻能在室內使用效率極低的煮鹽法製鹽,或者等雨季結束後才能大規模產鹽了。
    ……
    2月5日,大海豹的皮完全晾幹。
    陳舟將皮毛中的沙礫和其它髒汙清潔幹淨,然後用大海豹皮裹住石塊,將其沉入水中浸泡。
    這個處理階段大約要持續2~3天,直到可以用手拔去外層較長的海豹毛方能進行下一步。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臨近雨季,陳舟感覺山上的空氣似乎變得比往常潮濕了。
    森林中打蔫兒的植物也變得精神了,枝葉舒展,神采煥發,似乎在提前歡迎即將到來的降水。
    一股強烈的緊迫感驅使著陳舟加快工作進度。
    從2月5日開始,他白天搬運石塊,晚上點燈挖地基,每天隻保證6小時的睡眠,同時減少用餐時間,全力趕工。
    2月8日,石材終於湊夠,陳舟一邊挖地基一邊往山上搬運門框、窗框、房門和窗戶。
    期間他砍伐了不少足夠粗壯的樹木,堆在林地間晾曬。
    船上帶下的成品木材終有用光的一天,他得提前為未來的消耗做準備。
    2月9日下午,回到山下營地時,他拆開了王靈官銅塑像的包裝,將整尊塑像取出來放倒,研究它的底座能不能卸下來。
    隨即他驚訝地發現,這尊銅塑像的匠人製造塑像時使用的工藝非常傳統。
    銅塑像的底座沒有使用膠水黏合,也沒有焊接,而是用一種交錯咬合的工藝安裝在塑像底部的。
    如果要把底座卸掉,隻需使用鑿子和錘子沿底座邊緣撬開交錯咬合的銅條即可,不會對塑像造成過於嚴重的損毀。
    而且用完銅底座後,說不定還能原模原樣地安裝回去。
    對陳舟而言,這無疑是個意外之喜。
    正好,他下山時帶了鑿子和錘子,本打算暴力拆卸,這回倒是歪打正著,派上了用場。
    忙活了一陣子,他成功拆掉了銅像的底座。
    整塊底座呈長方形,邊角帶有弧度,內部稍微凹陷,厚度大約有8毫米左右,足見塑像用料紮實。
    最重要的是,這塊底座還自帶“鍋沿”。
    將那些突起的長銅條重新壓低,一片挨一片連接在一起,就是一整圈完整的鍋沿。
    雖不能指望它們完全攔住鍋中的油,但也聊勝於無。至少煎魚炒肉的時候不用再擔心鍋中間的食材從鍋邊滑出去了。
    當然,這個“平底銅鍋”也不是十全十美。
    比如沒有把手,拿不起來;容易燙手;下凹弧度太小,不能用於燉菜以及沒有鍋蓋等缺陷。
    但對陳舟來說,這幾個缺點完全可以接受。
    把沒有底的塑像重新裝回木箱,背著平底銅鍋回到了窯洞,正想清理清理銅鍋,然後生火炒菜,陳舟突然發現他還沒有適用於銅鍋的灶台。
    底座上沒有打出孔洞,拴不住繩子,也無法掛在支架上。
    在使用它之前,必須得給它量身定製一個石砌或磚砌灶台。
    砌灶台不是什麽難事,卻也需要花費一些時間。
    按照計劃,眼下應該優先解決其它事情,銅鍋都拿回來了,炒菜早晚能吃上。
    無奈地把平底銅鍋放到了廚房牆邊,陳舟轉而去查看泡在水中的海豹皮。
    可能因為水桶太小,海豹皮浸泡三天後外層長毛還未鬆動。
    到今天已經是第四天半,就算水少浸泡效果差,也該結束此道工序了。
    將包住石塊的皮毛從水中取出,陳舟試著拔了一撮皮上濕漉漉的海豹毛。
    “可以了!”
    看著沾在手指上的毛發,他很是欣喜——放置多日的海豹大腦終於有用武之地了。
    點燃篝火,往海豹大腦中添加些許油脂,將其混合在一起放在火上煨烤,直至這團滑膩的物體變得十分稠密。
    陳舟坐著矮凳,將皮毛攤在膝蓋上,把大腦和油脂結合成的稠密膏狀物抹在皮子內側,同時用鈍刀和木棍刮除海豹皮上的長毛。
    緊挨著火堆,他不時還要借助木柴散發的煙將毛皮熏幹。
    按照貼吧老哥的說法,熏煙能使塗抹在毛皮上的混合物溶液發生反應,讓毛皮鬆軟柔順。
    收尾工作細致且漫長,容不得敷衍了事。
    最近這段時間幾乎每天都熬夜工作,相比掛著油燈挖地基,處理毛皮已經是難得的輕快活了。
    耐心處理著皮毛,連邊邊角角都不放過。
    夜已深,篝火的光芒也減弱了。
    搓揉著手中柔軟且閃爍著油光的海豹皮毛,感受其纖細絨密底毛帶來的順滑手感。
    將皮毛重新掛回晾曬架,欣賞著上麵與眾不同的銀白色花紋,陳舟充滿成就感。
    第一次鞣製皮毛就如此成功,工作甚是順利,他今晚可以睡個好覺,做個美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