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痊愈

字數:7907   加入書籤

A+A-


    匆忙吃完最後幾塊羊肉,陳舟拿下擺放在廚房食物架頂層的一堆玻璃罐子,將內容物可能是植物種子的那幾瓶單獨挑出來,在灶台旁排成一列,挨個打開蓋子用手扇出氣味輕嗅。
    大多數玻璃罐子裝的種子發出的氣味都很輕微,且很特別。
    有的種子辛辣、有的種子帶有微微的香甜氣味、有的種子很清苦、還有種子有股黴變的氣味,甚至有冒著臭味的種子。
    陳舟很難用語言形容這些稀奇古怪的種子到底是什麽氣味。
    他隻能說這些藥的氣味與中草藥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源自大自然的,充滿原始色彩的氣味。
    除氣味明顯的種子外,還有些種子聞起來完全沒有任何氣味。
    對付這些“氣質內斂”的種子,就得使用些特殊的手段了。
    陳舟往木簽上刷了一層油,然後將種子粘在上麵遠遠用火烤,不讓種子被烤糊。
    受熱後,原本無味的種子開始散發出不同的氣味。
    陳舟坐在矮凳上努力嗅聞,將每一瓶種子的氣味都記錄在了筆記本上。
    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他將辛辣、香甜以及刺激性較強的種子與其它種子隔開,準備重點培養它們,沒準這些種子裏就有可以代替辛香料的植物。
    儲存環境足夠幹淨,在沒有蟲類啃食的情況下,種子的保質期很長。
    隻要它們足夠飽滿,且未受到翻炒醃製等加工,從理論上說就有發芽的可能性。
    找來幾雙幹淨襪子,把種子取出放在襪筒中,浸濕後塞進玻璃罐子裏,再把玻璃罐子擺到溫暖的地方,剩下的就是聽天由命了。
    運氣好的話,幾天以後就會有種子發芽,長出植株。
    運氣不好的話,也就是顆粒無收。
    不過那也不會浪費多少資源。
    泡濕的種子還可以晾幹,襪子也可以洗幹淨重新穿,這種買賣陳舟還是很樂意做的。
    ……
    在這一周時間裏,除了燒製陶板、抓住山羊、泡發種子外,還有兩件小事值得一提。
    自1月24日捕捉到提子,到3月3日已過去39天。
    經過短暫的關押期和漫長的栓繩期,提子的脾氣已經愈發接近陳舟印象中的家貓了。
    它現在會定點排便,對人類也不再表現得那麽抗拒,哪怕手上沒有食物,也能輕輕撫摸它,甚至將它抱起。
    同時提子還有個優點,就是不護食——至少在受到陳舟注視時是這樣的。
    感覺馴化的差不多了,在3月3日中午,陳舟解開了提子脖頸上的長繩,把它抱到了臥室內,試探著將它放到地上,觀察它的反應。
    來到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提子的尾巴不再驕傲地翹起,它謹慎地在臥室中走了一圈,東聞聞西嗅嗅,始終沒有加速跑出房間的舉動。
    跟著提子在屋裏東走西看,一直來到儲藏室,提子一直沒有未表現出想要逃走的跡象。
    幾乎可以肯定,在人類的投喂下,它已經過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不想重歸野外,過辛苦打獵求生的日子了。
    現在就算把它丟出去,恐怕它也會厚著臉皮跑回來。
    新捕鼠員工入職,陳舟把小灰灰和提子放到一起,像它們的領導一樣,對著兩個小家夥念叨了一大堆勉勵的話,並在發言最後畫了一個餅——如果表現良好,以後請你們吃鯊魚肉。
    當然,這個表現良好究竟要多麽良好,就不是它們能決定的了。
    以後具體是指什麽時候,那也說不準。
    ……
    提子刑滿釋放,現在獲得獨棟貓窩和自由上廁所權算是窯洞近期發生的一件大事。
    陳舟不用每天清理貓屎,少了一份工作。
    小灰灰卻遭了殃。
    從提子去掉束縛開始,它就失去了進入廚房的權利——那裏不是它的地盤。
    隻要小灰灰壯著膽子邁進廚房,就會遭到提子堪稱瘋狂的攻擊。
    別看小灰灰膘肥體壯,比提子胖兩斤多。
    真打起架,它完全不是提子的對手,被一番貓貓爪和連環蹬踹得貓毛滿天飛,慘叫連連。
    陳舟擔心提子把小灰灰打壞,試圖當個和事佬,勸阻脾氣火爆的脾氣。
    奈何他的勸阻隻在打架時起效,離開他的看管,提子還是照打不誤,短短一天時間,就給小灰灰增添了好幾道傷疤。
    兩隻貓,一隻養的時間久,感情深,雖然長得胖乎好看,但是不幹活。
    另一隻養的時間短,感情淺,性子野,脾氣暴躁,卻能抓老鼠捕鳥。
    手心手背都是肉,打提子肯定不行,還指望它看家呢。
    那就隻能委屈小灰灰了。
    無奈,陳舟給小灰灰搬了個家,把它的貓窩挪到了儲藏室。
    儲藏室和廚房之間隔著臥室,提子的攻擊僅限小灰灰染指它的地盤,不會主動出擊。
    小灰灰也樂得遠離這個母老虎。
    現在,它隻想縮在貓窩裏呼呼大睡,睡醒以後填飽肚子在洞口玩耍一會兒,對異性喪失了所有想法。
    ……
    調解兩貓矛盾之餘,陳舟改進了他的魚竿,做出了一個小巧的收線器,安裝到加長加粗的魚竿上。
    這個收線器沒有軸承,使用的是純木結構。
    陳舟在木塊與木塊之間填充了大量油脂用以潤滑,但效果不是很好,收線器轉動起來仍然滯澀。
    在稍加適應後,勉強也能用。
    反正這是一件打發時間的小工具,他連魚都不認識,釣上來也不敢吃,隻想享受釣魚這個過程。
    雨季末期河水上漲,魚類數量也會增加。
    陳舟打算找個無雨的日子,重返小湖釣魚,抓住那條抽了他一嘴巴的家夥,一雪前恥。
    這回他長了記性,不僅給魚竿增加了收線器,還拆下電子木魚邊角上一塊鮮紅的塑料,做了個浮漂出來,並彎曲長針,製造了多種型號的魚鉤。
    除這些工具外,他還用破漁網做了個魚護,加上之前製造的撈網,釣魚佬必備的工具可能就差一個小板凳和打窩用的餌料了。
    都說差生文具多,增添了這麽多件工具,陳舟依舊無法提起信心,確保釣到魚。
    他向來很有自知之明,對自己到底具不具備釣魚技術還是有數的。
    ……
    3月5日。
    日上三竿,陳舟拽掉蒙住腦袋的大海豹皮,撓了撓頭,緩緩從床上爬起來。
    昨晚一夜無夢,也未感到身體不適或是被半夜跑酷的提子驚醒,他睡得很舒服。
    摸了摸額頭,體溫正常,喝了口水,陳舟反複按住左右鼻孔深深呼氣。
    兩個鼻孔都很暢通。
    再出聲說話,喉嚨也不疼了。
    “好了?”
    陳舟喜笑顏開,利索地穿上衣服和鞋,簡單做了幾下擴胸運動,又連著做了二十多個俯臥撐,這才一躍而起。
    臉不紅氣不喘,麵色如常,胳膊也很有勁兒。
    現在他可以肯定,這場折騰他八天多的風寒感冒確實痊愈了,他終於回到了全盛時期。
    “哎呀,好了。
    好了就得幹活了,老這麽閑著也不是辦法。”
    自言自語,拉開床頭櫃,從抽屜中取出筆記本,看著上麵羅列的待辦事項,陳舟的快樂迅速消失了。
    在所有事項最前列,赫然是搬運水泥。
    耽誤了一周時間,沙灘上還剩四十多袋水泥。
    也就是這段時間雨小,不然光憑那張厚帆布和上麵一層樹葉,根本保護不了水泥。
    現在,陳舟要做的可不隻是把水泥搬進帳篷。
    他還得把帳篷原有的屋頂拆掉,將防水布蒙在上麵,並加固整個帳篷,避免它被風雨掀翻,損壞了裏麵的寶貝水泥。
    不僅如此,他還要在帳篷內部搭個架子,讓水泥懸於地麵——被水浸泡的風險也要扼殺在萌芽中。
    在搬運水泥後麵,緊跟著的任務是製造獨輪車。
    獨輪車是搬運營地物資的前置任務,與修路排列在一起,缺一不可。
    這個任務倒是簡單,陳舟養病這段時間雖然工作態度比較懈怠,整天不是研究吃就是研究玩,卻也沒有將所有時間都浪費掉,斷斷續續也鑿刻了幾個小時車輪。
    當然,他鑿刻這幾個小時的進度可能還不如之前專注工作兩個小時多。
    稍微累一點,就趕緊提醒自己“我是個病人,我身體虛弱,我不能太累”。
    這樣幹活,工作效率根本不可能高得起來。
    提到獨輪車,便不得不提陳舟暫時擱置的輮木成輪工作。
    之前用火烘烤和用蒸汽加熱的彎曲木條讓他隨手扔到了牆角,差點被當成柴火燒掉。
    3月3日,他揀起那幾根試驗品查看一番,發現效果其實還可以。
    火烘烤過的木條有些部分出現了變形和開裂的情況。
    將開裂處鋸開,能看到內部的木纖維受熱脹冷縮影響,發生了少許撕裂情況。
    但這種情況並非全因為熱脹冷縮,也有木頭內部活結的影響。
    砍過劈過這麽多樹木,陳舟如今也算半個木材專家了。
    根據他總結的經驗,木材內部的結大致能分成三種。
    第一種是木頭生長過程中冒出新枝杈產生的活結,活結底部環繞著一圈堅硬的木質,結構強度極高,卻會影響木頭內部纖維。
    加熱木條後,木纖維軟化,活結與其底部的木質卻未得到軟化。
    彎曲木條過程中,其它木纖維被這些“愣頭青”一卡,便無法平滑的變形彎曲,也就出現了撕裂。
    除最為堅固的活結外,木材還有死結和蟲眼兩種損傷。
    死結大多是樹木生長過程中受到意外傷害留下的傷疤,也有可能是患病後枯死的枝杈根部,它倒不像活結那樣堅固,但木質較脆,也是一枚定時炸彈。
    至於蟲眼,就是蟲蛀產生的小孔,在活樹上較為少見,對木質的結構強度損害最為嚴重。
    如果挑選實用木材,最好選用木結少或是沒有木結的木料。
    哪怕是堅固的活結,留在木材上也是一枚定時炸彈,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會害得整塊木材從結節處斷開。
    火烤木條提醒了陳舟,輮木一定不能隨便砍一段木材就用,必須要看清上麵有沒有木結和蟲眼。
    軟化後的木纖維雖然柔韌,但也很脆弱,一不小心就會受損,從而影響整個車輪的強度。
    再看蒸汽熏蒸的木條,狀態比烘烤木條好得多。
    可能是蒸汽中的水份浸入木條內部,軟化效果比較溫柔,適合木纖維緩慢彎曲的過程。
    這幾根木條沒有任何變形,就連撕裂也很少見。
    “看來還是做蒸汽熏蒸爐可行性比較高,但蒸汽熏蒸又需要成功製造陶管,成功製陶則需要燒炭,製陶爐,篩選陶土。
    問題兜兜轉轉,這不又回來了嗎?”
    “算了,我還是用我的實木軲轆吧……”
    想到完成一項工藝需要付出的勞動和前置技術陳舟就腦袋疼。
    剛要合上筆記本,他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洞窟承重。
    當初支起這六根承重柱的時候,他根本沒想把這些柱子當永久工事來用,隻希望它們能撐過地震,不讓窯洞坍塌就行。
    那時黏土材料還未測試完畢,他沒有合適的材料砌起強度比木材高的承重柱,又怕窯洞坍塌,隻能出此下策。
    現在他有承壓強度極高的水泥,完全可以在洞內砌起四根新承重柱,取代木質承重柱了。
    室內建設不怕雨水,砌牆用的各色石塊還在外麵堆放著,數量很多,建造四根水泥柱綽綽有餘。
    唯一的問題是去哪裏搞合格的沙子。
    海沙肯定不能用,河沙倒是有。
    但正值雨季,河水高漲,挖沙不方便,而且挖完沙子還要篩,他壓根沒有篩子。
    “馬上就要步入四月,地震是在四月十八日,我還剩大概一個半月的時間。
    不行的話,隻能先挖取河沙,不經篩選直接和水泥砌柱子了。
    52.5的水泥,就算損失一些強度,也足夠支撐這個窯洞了,那可是大型橋梁才用得上的水泥。”
    抬頭望了望窯洞的天花板,陳舟拿出筆墨,在搬運水泥後麵又塞了一個緊急項目——承重柱。
    感謝:書友尾號0698、月色下灬、聖光大浪、龍.殤、自律的小張同學、道分兩邊、書友尾號7564、星輝映劍影、隻鶴心、餘燼大人、囂風啊、月黑風高UGig、CATLZMY、書友尾號7230的月票,感謝各位支持!
    雙更10/15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