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這次怎麽又多了一粒?
字數:3999 加入書籤
天光還未大亮時,蘇沫淺便催促著渣爹趕緊去縣城買火車票。
蘇俊峰昨晚從鎮上回來後,便告訴了大隊長明天一早離開的事,說是部隊裏親自派了戰友來接他。
也交代了他離開後,宅基地的事讓親戚幫忙看著。
明確表示蓋房子的事,一切都聽他閨女淺淺的。
蘇永慶雖然不理解為什麽讓一個女娃子拿主意,但他也沒說什麽。
蘇俊峰提前去縣城,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昨天晚上也跟二舅通過氣,詢問表弟這娶了媳婦忘了娘的事情該怎麽辦。
二舅告訴了蘇俊峰自己的章程。
他想讓兒子每個月給他們五塊錢的養老費,過年過節的帶著孩子回家看看。
至少讓他們老兩口知道孫子長的什麽模樣。
如果這些辦不到,他讓蘇俊峰把棉紡廠的工作想辦法收回去,不給這個白眼狼了。
二舅的意思,蘇俊峰明白了,他今天離開前,會把表弟的事情處理完。
蘇沫淺一大早塞給了渣爹路費,又在他的行李包裏塞了幾個饅頭,最後把渣爹送到村西頭,這一路走來,蘇俊峰的絮叨沒停過。
蘇沫淺一邊打著哈欠,一邊聽著渣爹各種不放心的叮囑,任何事情都交代的事無巨細。
等到了村西頭,蘇沫淺打算給渣爹告別時,忽然想起什麽,從衣兜裏掏出一個小瓷瓶,倒了兩粒藥丸出來,遞給渣爹:“爸爸,快吃。”
蘇俊峰盯著閨女手心的兩顆藥丸,納悶地問道:“這次怎麽又多了一粒?”
他以前也是被閨女投喂各種藥丸,大多數都是吃一顆,偶爾吃兩粒。
今天又多了一粒暗紅色藥丸。
蘇俊峰嘴上問著原因,但絲毫不影響他吃下去的速度。
他閨女煉製的藥丸,他吃得放心。
尤其是吃完之後,身體暖洋洋的,感覺很舒服,閨女說這些藥都是強身健體的。
至於那顆暗紅色的藥丸,他也問過是做什麽用的,有什麽功效。
閨女還跟他開玩笑,說什麽斷子絕孫丸,他聽了後也隻是一笑而過,小孩子的話,怎能當真。
蘇俊峰跟閨女依依不舍地送別後,這才大步流星地往縣城趕去。
蘇沫淺打著哈欠,繼續回去睡覺。
等上工鈴敲響的時候,蘇沫淺才揉著惺忪的睡眼起床。
今天是賀然哥哥上工的第一天,她說什麽也要去看看。
當她來到堂屋時,一眼看見了麵容和藹的舅爺爺,他正在跟賀然哥哥聊天。
“淺淺,起床了?”
薑豐收率先瞧見了非常可愛的小姑娘,他的眉眼不自覺地放軟,就連問話聲都刻意放低了不少。
“二舅爺爺。”蘇沫淺禮貌地喊人。
薑豐收笑嗬嗬地應了聲,他起身道:“看見你們兩個孩子都挺好,我就放心了,老三走的時候交代過,讓我這個老頭子時不時過來看看你們。”
“謝謝舅爺爺。”
薑豐收又笑嗬嗬地擺了擺手,“你們先吃飯,我去宅基地看看。”
“辛苦舅爺爺了。”
“不辛苦,不辛苦。”
薑豐收望著大眼睛清澈明亮,嘴巴又甜的小姑娘,滿心滿眼地喜歡,到了他這個年紀,其實挺喜歡小孩子,尤其是這兩個漂亮的小娃娃又不嫌棄他這個糟老頭子,他心裏還是挺高興的。
薑豐收離開時,背影都透著愉悅。
蘇沫淺見此微微挑眉,她覺得這位舅爺爺也是個挺有意思的人。
這次見麵,與上次偶遇時的狀態截然不同。
小老頭的眼神裏多了神采,滿臉的皺紋也舒展了不少,就像長期壓在心口的那塊大石,被人挪走了般。
“淺淺妹妹,你先刷牙洗臉,飯菜還在鍋裏熱著,上工鈴聲已經敲過一遍,我先去曬穀場那邊集合,今天第一天上工,不好遲到......”
蘇沫淺一邊接過賀然哥哥遞過來的牙刷,牙缸,一邊聽著賀然哥哥的碎碎念。
“賀然哥哥,你戴好帽子,手套,也別忘了拿水壺。”
周賀然忍不住地又揉了揉淺淺妹妹的腦袋,笑著回應:“放心吧,我都準備好了。”
“那你快去吧,我一會去找你。”
周賀然見時間不早了,又叮囑了蘇沫淺一會吃早飯,便急匆匆地離開了。
小院裏忽然安靜下來,蘇沫淺還有些不習慣。
她一直都是跟賀然哥哥形影不離,他們一起吃飯,一起學習,現在剩下她一個人了,還覺得挺孤單的。
她難過了幾秒後,又開開心心地吃起了早飯。
她甚至還有空想了想渣爹到哪裏了。
又想到李狗剩一家知道渣爹走了後,也不知道會是怎樣的心情,
還有她的大青蛇這個時候也應該出動了。
蘇沫淺此時還不知道,當薑豐收出現在宅基地的時候,已經將蘇俊峰緊急歸隊的消息,以及把蓋房子這事委托給他的事情都告訴了大家。
幹活的壯小夥們一開始還有些意外,隨後便接受了這一事實。
不管誰來監督,隻要給錢就行。
就在大家還以為李狗剩一家,會不死心地來找茬時,李狗剩家出事的消息又席卷了全村。
李狗剩家的女兒李小雪今天早上吃飯的時候,被一條大青蛇咬傷了,也不知道那蛇有沒有毒,反正李小雪的情況很不好。
村裏的赤腳大夫看不了。
隻能往縣城醫院裏送。
大隊長還好心地給他們派了牛車,也不知道李狗剩是不是太過著急,走到半路的時候,竟然又昏迷了。
李狗剩的媳婦嚇得哭喊了一路......
跟著跑了一趟的村民回來說,李狗剩一家沒有十天半月的出不了院。
蘇沫淺聽說了這些消息後,心情很不錯,半個月足夠把房子蓋完了,也不枉費她昨晚撒下的那些藥粉。
今天上午,蘇沫淺先去宅基地轉了一圈,又去找了周賀然。
打聽到賀然哥哥在割豬草,她直奔山腳下。
此刻山腳下的人挺多,確切地說割豬草的人真多,除了村裏的小孩子們外,還有這批新來的幾個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