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材料學的桎梏
字數:5762 加入書籤
林老總的心很細。
萬一人家科研人員有新的想法呢?
不管是空氣動力學,還是材料學。
人家要是覺得少用碳纖維更好,自己也沒什麽話說。
可欒建設長歎一口氣。
“沒有學術上的考量,隻有現實上的無奈。”
“上一版的方案出來之後,我們進行了大規模的討論。”
“各個設計室都覺得沒有問題。”
“唯獨我們的副總設提出了一個問題。”
“目前國內碳纖維的質和量都無法支撐這一版的方案。”
經常造飛機的各位都知道。
造飛機,尤其是戰鬥機。
重量永遠是優先考慮的部分。
飛機輕了,能給動力和載彈讓出的空間更大。
因此采用碳纖維這種輕質複合材料永遠都是首選。
“按照國內目前的產能,高等級的碳布產量不高。”
“唯一那麽一點產量,要優先傾斜給量產機。”
“這就意味著我們這個項目得不到供貨的保證。”
“所以我們做了妥協。”
聽到這兒,林總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了。
“那怎麽行?你們怎麽能讓這種事情幹預設計啊?”
欒建設很無奈:“林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雖然是搞設計的,但我們也要對未來的量產負責。”
一張餅就那麽大。
維修保養拿走一塊。
現役機量產再拿走一塊。
然後航空航天部門再拿走一塊。
留給新機研發的就沒多少了。
國內的高端碳纖產能少的可憐,而且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製約。
欒建設甚至都不敢展望五年或者十年後的未來。
那個時候有沒有突破,也還不一定呢。
如果冒險的用高碳的方案,驗證機肯定是能造出來的。
可是萬一驗證機結果很出色,要量產怎麽辦?
那不就卡住了嗎?
欒建設無奈搖頭:“我們雖然是搞概念機,但總得為後來著想。”
“我明白你的顧慮,但是這個方案,性能打折太嚴重了。”
林梟對這一版方案滿滿的嫌棄。
“你具體告訴我,材料學方麵的製約主要是什麽?”
“是哪個型號的材料逼成這樣了?”
欒建設回答:“主要就是碳布這塊。”
“目前國內的T800等級的碳布能大規模工業化量產,產能夠的。”
“T1000級別差不多能量產,產能有限。”
“但我們這個概念機的方案,要求的是T1100級別的碳布。”
“這個級別的碳布,目前隻存在實驗室方案,還沒有大規模量產。”
“更高的T1200和T1300更是連實驗室方案都沒有。”
聽到這兒。
死去的會議開始攻擊林老總。
作為軍工口的一把手,老總管的部門很多。
不僅僅隻有飛機這一個口子需要碳布。
之前航空航天和導彈部門也都或多或少提過。
說他們的設計目前存在碳布的製約。
但講道理。
林老總已經在很努力的在協調了。
“春天的時候,我就讓幾個研究所聯合起來搞了。”
“他們弄了個產業基地,說是在快馬加鞭的搞研發。”
“一點進度都沒有嗎?”
欒建設搖搖頭:“實驗室的進度倒是有,但是和量產還是兩碼事。”
實驗室那邊T1300都有眉目。
但量產是個老大難的問題。
因為實驗室搞一平方米材料出來,可以不計成本。
但如果量產,成本就是最大的問題。
一款碳布賣幾十個億,就算研究出來也沒用。
林老總也明白這其中的吊詭之處。
實驗室的科研人員,是善於搞研發的。
但落實到量產這塊,光靠搞研發是不頂用的。
還需要全社會的人員和資源參與進來。
想到這兒,林老總輕歎一口氣。
“這一版方案先壓在這兒,你們這個項目緩一緩。”
“我的想法是,要做,就做盡善盡美。”
“等到材料學的問題能落實再說。”
欒建設充滿了懷疑:“能……落實嗎?”
“事在人為吧。”
送走了欒建設。
林梟再次漫步來到窗台邊,打開窗簾打開窗戶。
窗外依然霧氣昭昭,小雨淅瀝瀝。
“娘的,什麽倒灶天氣。”
“天天下。”
“沒完了是吧?”
…
…
與此同時。
距離臨陽一百多公裏遠的海濱城市衛海。
衛光漁具集團會議室。
魏修、劉闖和龔鞠坐在一端,正在的等待主人家的到來。
龔鞠看了看手表,臉上全是牢騷。
“小老板。”
“主人把我們晾在這兒十來分鍾。”
“意味已經很明確了,不太歡迎我們。”
“你覺得這樣的並購,真的有必要嗎?”
這次的會麵,前期搭線的是劉闖。
後期拍板的是魏修。
龔鞠隻是作為勝利防務的二把手,過來付款的。
直至現在,他都對這樁收購案沒什麽興趣。
“這是一家純純的民用廠。”
“搞的還都是消費品,不是工業品。”
“和咱的業務八竿子打不著啊。”
魏修翹著二郎腿,雖然等的有點煩。
但是麵對二把手的質疑。
他還是忍著性子,反向拋出一個問題。
“龔總,我們的勝利防務目前的第一要務是什麽?”
龔鞠經過這些天的pUa,已經學廢了:“賺錢啊。”
“對嘍!”
魏修拍拍手。
“我和劉闖做過市場調查。”
“全國有1.2億釣魚人。”
“沒人平均要有四根魚竿。”
“這個市場是很大的。”
“而從事這個行業大的廠家,暫時還不算飽和。”
“衛光漁具又是業內的中流砥柱,離我們又那麽近。”
“我們入股賺點錢不是很好嘛?”
話是這麽說。
漁具行業不算太飽和。
年輕人也在逐漸入坑,用戶群體還在增長之中。
這個行業確實有點油水。
衛光的實力也在線,起碼是一線品牌。
可龔鞠總覺得不對勁。
“既然大家都能看到這個公司的優點,人家憑什麽跟您談並購入股?”
需要融資的公司,不一定是好公司。
但不需要融資的公司,一定是好公司。
衛光就是這樣。
人家幹的好好地,為什麽要引入一位股東來稀釋股權呢?
龔鞠已經從這等待的十幾分鍾裏,看出了這次談判的結果。
鐵失敗的。
可魏修有絕對的自信。
“憑什麽?憑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