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蹊蹺之處
字數:5557 加入書籤
與此同時。
西京複合材料研究院。
國家複合材料專項攻關小組成立後的第一場集中會議。
來自各領域的研究員齊聚一堂。
陣容幾乎是國內複合材料領域的全明星了。
來自南飛的副組長葉鵬飛一臉嚴肅不苟言笑。
雖然他也在攻關組之內,但是他和其他理論性專家的視角不一樣。
別人都在討論困難,都在著眼於實際的理論課題。
他最關心的,還是碳纖維工程化的問題。
因此不論實驗室有多大的成果,在他看來都是徒勞。
當來自西研院的另一位副組長吳迪跟他交流時,他的眼神全程不在線。
“吳組長,你說的這些我都明白。”
“全國有七個實驗室都有進展。”
“但都隻是在實驗室領域,不值得我們開心。”
吳迪輕歎一口氣:“那也沒辦法,總得一步一步做起,尊重科學規律啊。”
葉鵬飛:“我尊重,但時不我待啊。”
“這次我過來,不但帶來了人手。”
“還帶來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一筆錢。”
“上級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這筆錢專項用於複合材料領域。”
“不光要投在研究上,更要投在企業上。”
“但凡是從事複合材料研究的,都要做到應投盡投。”
這一次上級也是被逼急眼了。
不但從各單位抽調人手,組成了專家團。
還專門協調了資金。
要知道。
像這樣的大基金,是不計成本不求回報的。
甚至,都沒有上限。
這多少算是一個好消息。
吳迪點點頭:“那這樣的話,我們要盡快擬出一份名單,重點把錢投在幾個技術領先的研究所上。”
“不!領導囑咐了,社會企業也要投。”
聽到這話。
吳迪微微一愣:“據我所知,社會企業這塊,研發還是比較滯後的。”
葉鵬飛何嚐不知道這一點:“領導的意思是,廣撒網,哪怕虧一百次,也不能放過一次。”
“那行吧,具體名單,還是找組長商量一下。”
葉鵬飛伸手看看自己的手表:“鄭組長怎麽還不來,會馬上要開始了。”
正說話間。
鄭宇智從遠處風風火火的走了過來。
“各位!”
“對不住!”
“我來晚了!”
葉鵬飛和吳迪打量一眼組長,然後麵麵相覷。
看他這個精神狀態。
不但沒有任何的緊迫感,反倒是有些喜悅。
“鄭組長,有什麽好事兒嗎?”
鄭宇智沒有解釋:“事已至此,趕緊開會吧!”
幾分鍾後。
圓形會議室裏座無虛席。
國內最強的碳纖維研究團隊齊聚一堂。
而且鄭宇智的身邊還有一些陌生人,他們明顯不是攻關組內的成員。
這些人也沒來得及介紹,就直接被安排在了主席台上。
鄭宇智負責主持會議,但他沒有任何的廢話。
“大家安靜一下,今天的討論主題我要臨時更改一下。”
“你們麵前的桌上有一份報告,先看再說。
“看完說說你們的感想。”
話音落地。
大家齊刷刷的打開報告,傳出窸窸窣窣的聲音。
文件的封麵標示的很清楚。
文件的來源是西研院高分子研究實驗室。
【關於某單位送檢的2種碳纖維材料的初步檢測報告】。
這種報告已經是老生常談了。
沒吃過豬肉,誰還沒見過豬跑?
暫時複合材料雖然不能量產。
但無論是實驗室樣品,還是海外樣品,弄幾平方去送檢還是有可能的。
之前也有一些單位拿自己的實驗室樣本去送檢,效果都還行。
關鍵是。
檢測沒有卵用,要大規模量產。
因此與會人員還是用相對理智的心態分析。
“拉伸強度超過6000?很可觀了。”
“誰說不是呢,我看這樣子,像是東麗的產品。”
“百分之百是東麗的T1000。”
“不是,東麗做的再牛逼,和咱有啥關係?”
“我是真看不了這些,越看越酸。”
報告中的材料一定是高等級的碳纖維,沒毛病。
關鍵國內沒有這個技術。
因此被檢測的材料隻能是國際龍頭。
所以與會人員越是討論,就越難受,像是幹嚼檸檬一樣。
就在這時。
鄭宇智突然咳嗽一聲,嘴角比AK還難壓。
“各位先靜一靜。”
“我有一個問題!”
“以報告上的數據來看,這種材料有沒有軍用的可能!”
話音落地。
與會人群愣了一秒鍾。
隨即露出了不理解的表情。
這叫什麽話?
鄭組長好歹也是公關組的組長。
他應該清楚的知道各單位的需求。
就憑這個數據,絕對是目前碳纖維的天花板。
“軍用?啥用都夠了。”
“這個數據領先目前工藝三五年了。”
“有什麽說什麽,這材料給我們航天口千八百噸的,我們今年穩拿科技進步獎。”
“空軍可比你們航天口需求緊,我要有千八百噸,新飛機的設計立刻能落地。”
“都別做夢了,這種材料怎麽可能立刻量產?”
角落裏。
一位專家還是比較冷靜的。
他出聲打攪了大家的美夢。
像這種最高等級的材料,能有兩平方出來做測試,都已經很好了。
量產?想屁吃。
他將報告合上,有些垂頭喪氣。
“如果這是東麗實驗室的產物,和我們一分錢關係都沒有。”
“不但也沒有幫助,甚至還有些打擊我們積極性。”
“就算是東麗,從實驗室到量產,還有至少一兩年的時間。”
“遠水不解近渴。”
話音落下。
會場內的歎氣聲此起彼伏。
自己的失敗固然沮喪,但敵手的成功才會讓人心態炸裂。
但鄭宇智的嘴角卻一直上揚。
“咱們今天不提別人,隻注重於報告本身。”
“請大家再看看檢測報告。”
“看看有沒有什麽端倪?”
葉鵬飛覺得鄭宇智的狀態有點奇怪,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拿一份檢測報告,又不說清楚情況。
但礙於組長的麵子,他還是再檢查了一遍。
你還別說,真有蹊蹺之處。
“組長,送檢的材料,應該不是碳布或者原絲吧?”
“我看這個檢測數據。”
“怎麽看怎麽像是一根中空的管狀物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