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受害者聯盟

字數:5831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
    陳濤一晚上沒睡,帶著濃重的黑眼圈站在廠區門口。
    他也不是不想睡。
    實在是鬧挺的沒辦法睡。
    敢情昨天那三個穿製服的沒有開玩笑,簡直就是雷厲風行。
    一晚上的時間。
    兩個中巴車的製服就進駐了衛光漁具。
    電腦全部加密鎖網,庫存全部貼了封條。
    連人事檔案都被拷貝封存了好幾批。
    吭哧吭哧的幹了一個晚上,陳濤懸著的心越來越緊。
    天剛蒙蒙亮。
    一輛考斯特緩緩駛入廠區。
    前後各有兩輛黑色的無牌車輛護衛。
    看到這個架勢,陳濤就已經喘不上來氣了。
    車上走下來的人們裝束無比統一,全都穿著行政夾克,隻有打頭的那兩位穿著軍服。
    “陳總你好,空軍研究院鄭宇智。”
    陳濤連對方的名字都沒有記住。
    注意力全程都在鄭宇智肩上的那一顆星上了。
    我了個乖乖。
    少將,還是這麽年輕的少將。
    就算是我犯了天條,也不至於讓少將來槍斃我吧?
    “我們這次過來,主要是要對貴廠做一下調研,關於複合材料方麵的。”
    懸著的心終於死了。
    陳濤心裏大概有數了。
    所謂的複合材料,說的就是碳纖維。
    這玩意兒除了民用領域還算小頭,軍用領域才是大頭。
    因此這個行業比較敏感。
    之前還有一些小企業,因為違規出口被查了的。
    陳濤猜自己遭重,大概也和這個原因有關。
    “首長,我們衛光一直是合法合規經營。”
    “我們嚴格遵守國家的進出口管製條例。”
    “從沒有向外出口過任何型號的貨物。”
    鄭宇智笑著點點頭:“這點我們知道。”
    來之前。
    國安和科工委的保密部門已經把衛光查了個底朝天。
    要是有違規行為。
    鄭宇智比陳濤先知道。
    相比陳濤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鄭宇智的狀態很放鬆。
    他指了指廠區內的兩座雕像。
    “這二位是?”
    陳濤哪有心情扯這個。
    但人家發問了,自己又不好推脫。
    隻能如喪考妣的介紹。
    “右邊這位是我父親,公司的創始人,前幾年去世了。”
    鄭宇智地點點頭,看向左邊做工較新的雕像。
    “左邊的這位呢?也去世了嗎?”
    “不不不!”
    陳濤連忙擺手。
    “左邊這位是我們公司的恩人,活的好好的。”
    鄭宇智一時不解:“恩人?”
    “是的,在我們公司最艱難的時候,人家帶著技術和資金不求回報的投資。”
    “所以我想著給恩公豎一個半身像。”
    “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
    鄭宇智點點頭:“那我就了解了。”
    轉過頭。
    鄭宇智指向自己身後的人群。
    “我介紹一下吧。”
    “這位是西研院的吳院長。”
    “這位是中航集團的葉總工。”
    “這位是應用化學中心的胡主任。”
    “這位是……”
    鄭宇智一連介紹了好幾位。
    全都是業界大拿,鬢角斑白。
    陳濤也是會找規律的。
    他在這些人身上看到了共同點。
    這些人所工作的單位,都是複合材料界的中流砥柱。
    要麽是上遊研究所,要麽是下遊應用。
    想到這兒,他懷著疑問抬頭:“這麽說來,各位領導是為了碳纖維來的?”
    “是這樣的。”
    鄭宇智語重心長。
    “我們基本上都是從事碳纖維行業的研發和生產工作的。”
    “陳總也算是這個行業裏的人。”
    “你也知道,這個行業我們國家起步晚,存在被卡脖子的現象。”
    陳濤一臉驚訝:“是嗎?”
    鄭宇智:“不是嗎?你們做魚竿,也要用到碳纖維,難道你們不被卡脖子嗎?”
    陳濤:“卡倒是卡的,前幾年我爹就是因為這個被卡死的。”
    回憶起往昔。
    陳濤有些失落。
    衛光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
    他爹陳光接手了一家過硬的玻璃纖維工廠,然後進行了民營化改革。
    老陳頭是有遠見的。
    看到了國內漁具市場的潛在效益,於是大手一揮,決定將工廠的方向全麵轉型。
    很快,他的付出就得到了回報。
    兩千年初,衛光漁具就成為了國內第一大魚竿廠。
    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技術也在迭代。
    玻璃纖維已經滿足不了魚竿的需求了。
    於是老陳頭到處跑技術,好不容易從東麗買來了一條報廢的生產線,做出了國內第一支碳纖維魚竿。
    “我們做碳纖維的魚竿的時候,國內外技術存在明顯的代差。”
    “我爹尋思這麽下去不是辦法,一定要自研。”
    “但那些國外大廠都不出讓技術和設備。”
    “我們隻能摸索,前幾年掙的錢,都被投進實驗室了。”
    “我爹也因為久久沒突破,心梗走了。”
    陳濤說著說著,抬起頭看向鄭宇村。
    “當時我以為隻有我們被卡,沒想到你們也被卡了。”
    “咋不卡呢?”
    鄭宇智暗自神傷。
    他自己的主業就是材料學。
    從一開始的鈦64,再到後來的碳纖維,全都是國外領先。
    從鄭宇智進入國防口工作開始,他印象中自己就在翻大山,一座又一座。
    很長一段時間。
    航空口的工作動力都來自於與怨氣,能養活邪劍仙的那種。
    身後的那些專家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的歲數比鄭宇村大二十多歲,也就多了二十多年的屈辱。
    吳迪回想起行業內的情況,一把辛酸淚。
    “國外產業化的時候,國內的技術才剛萌芽。7511會議之後,統籌規劃了500萬元,搞了五個技術攻關組,後續六年又追加了2600萬投資,終於有碳纖維原絲和長絲的生產能力,能滿足一定國防需求。”
    “可是同時我們放眼外邊,人家的技術也在突飛猛進。”
    “我們看似有進展,實則和人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葉鵬飛聽到這話,也想起了自己參加工作的那一年。
    “當時我還在西工大材料所,剛畢業。”
    “上麵的政策是造不如買。”
    “而且還有巴黎統籌條約在那兒限製,國外不出售技術,也不轉讓設備。”
    “我們單位當時想著鑽空子,從國外弄回來一台設備,結果到手還不能用。”
    “上麵領導也因為這個事兒搞得心裏沒底,不敢加大投入。”
    鄭宇智連連點頭:“這個事兒我聽說過。”
    “當時我們想把SU27國產化。”
    “結果整個項目都卡在了複合材料這一關。”
    陳濤聽著這幾位的牢騷。
    感同身受。
    他們被卡的這些年的經曆,和自家廠子一模一樣。
    可是!
    今天是什麽鬼?
    “各位領導,你們把我廠子封了,不能隻是為了訴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