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考慮過魚的感受嗎?

字數:6097   加入書籤

A+A-


    至於嗎?
    陳濤在心裏小聲的嘀咕。
    專家團好像沒吃過細糠一樣。
    看到T800的生產線都樂的合不攏嘴了。
    那要是看到新的生產線,你們不得下巴掉在地上。
    “對了,陳總。”
    吳迪依然沒有得到解答。
    “您還是沒說,T800為什麽滯銷啊?”
    陳濤攤手:“這不明擺著的嗎?”
    “我們有了更好的產品。”
    “恩公技術入股之後。”
    “我們廠有了T1000和T1100的生產線。”
    “T800就用不到了。”
    鄭宇智立刻點頭:“對對對,我就是在網上看到你們有T1100的產品,我買了一根去檢測,發現各項數據都很優秀,我才過來。”
    ???
    陳濤聞言倒吸一口涼氣。
    好家夥。
    得虧這批貨沒有偷工減料。
    不然得遭個大的。
    吳迪和葉鵬飛也後知後覺。
    他們覺得自己之前提出的那些問題就像腦癱。
    對啊!
    人家有了更高等級的T1100,那T800可不就滯銷了嗎?
    雖然來前兒他們知道在這個廠區有點東西。
    很有可能藏著國內第一批量產化的T1100。
    可是真到了現場一看,震撼還是無法從他們的臉上褪去。
    這也太嚇人了。
    咱就不說T1100了。
    就拿T800來說。
    這種產品才是工業級應用的主力。
    航空航天、儲能核電、橋梁基建……
    無數國家級大項目都需要這種材料作為基礎。
    國家的那點產能根本不夠用,需要排隊領份額。
    結果。
    在衛海的廠區裏,好幾百噸的存貨擱那兒擺著。
    像農產品一樣,滯銷了。
    吳迪和葉鵬飛做夢也想不到會是這種景象。
    鄭宇智也是一樣。
    他平複了一些下激動的心情,終於說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陳總,我檢測過你們起重機一號的數據。”
    “各項指標都非常符合我們的需求。”
    “所以我想和您洽談一下。”
    陳濤非常爽快:“行啊,你要多少?”
    “單單是我們空軍一款機型項目,幾十噸是要的。”
    “再加上航空航天其他尖端行業加起來。”
    “我估計要個幾百噸吧。”
    陳濤聞言倒吸一口氣:“幾百噸啊……嘶……”
    葉鵬飛也覺得鄭宇智有點過分了。
    人家T1100是剛剛突破的技術。
    哪兒有那麽多的產能?
    年輕人說話真是沒輕沒重的。
    鄭組長一上來,就把幾乎所有軍用口的用量提出來。
    人家陳總肯定消化不了。
    於是歲數更大一些葉鵬飛立刻打圓場。
    “我知道陳總有困難。”
    “我們可以分期搞嗎。”
    “優先保證幾個緊迫項目的供貨。”
    “後期我們再一起努力擴大生產線……”
    一言落地。
    陳濤立刻搖頭:“沒有困難,隻是我有點沒想到。”
    “沒想到什麽?”吳迪不解。
    “沒想到你們的需求才那麽點。”
    陳濤解釋道。
    “你說一兩千噸,我可能要安排一下,和股東開個會啥的。”
    “一二百噸的話,問題不大。”
    “我直接做主,給你們了。”
    ????
    !!!!
    ????
    三位組長聽的嘴角直抽抽。
    這是人話嗎?
    這可是T1100的產品啊。
    忘簽到一個月,國內能有一百公斤的存貨。
    鄭宇智都能激動到裸奔。
    現在跟人家要一二百噸,陳濤直接大手一揮,自己做主了。
    仿佛還不夠塞牙縫似的。
    “我原本以為你們來,是要掏空我們衛光的產能。”
    陳濤逐漸變得放鬆起來。
    “合著你們國防口的需求也不大呀。”
    鄭宇智眼睛直勾勾的看著陳濤。
    這位陳總說話真的很傷人誒。
    一會兒一臉清澈的問:‘你們空軍沒有嗎?’
    一會兒又說:‘國防口需求也不大。’
    雖然陳濤嘴裏沒有一個髒字出來。
    但鄭宇智感覺陳濤罵的很難聽。
    他十分不理解,這個廠子到底藏著多少的好東西。
    “所以陳總,你們到底有多大的產能?”
    陳濤有些自豪。
    “目前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幹噴濕紡的工藝。”
    “T1100的產量剛到1700噸的樣子。”
    “我們目前魚竿的消耗占到小一半。”
    “現在鄭組長你說要一二百噸,搞不好我還得控製一下產能,關幾條生產線啥的。”
    鄭宇智一個沒忍住:“我了個去啊!”
    哥們兒你說人話行不行啊!
    你這個產能確實得控製啊。
    這幾乎是全球高端碳纖維產能的三分之一。
    鬧呢?
    別人當黃金一樣供著的東西,你當廢鐵一樣生產。
    誰教你這樣凡爾賽的?
    一旁的吳迪甚至有些懷疑陳濤的話語了。
    “不是,陳總,你們魚竿能有那麽大的市場?”
    “這就又不得不提到那個男人了。”陳濤一臉崇敬。
    “你恩公?”
    陳濤抱拳拱手遙拜。
    “我恩公他老人家不僅是個技術奇才。”
    “而且在市場營銷方麵也有過人之處。”
    “當我們出產國產T1100之後,同行們直接急眼了掀桌子。”
    “他們把高端產品的價格下降了小一半。”
    鄭宇智沒明白。
    “同行降價,和你們的產能有啥關係?”
    陳濤慢慢解釋道。
    “我把這個情況報告給了我恩公。”
    “他說既然同行不做人,那我們就把桌子掀了。”
    “恩公讓我擴產百分之百。”
    “諸位也都知道,工業產品這玩意兒,生產越多,成本越低。”
    鄭宇智跟著點頭。
    話是這麽說沒有錯。
    理論上,工業產品如果能無限擴產,那麽成本將會無限趨近於0。
    但這畢竟是理論。
    沒有任何一個產品是無限擴產的。
    就像碳纖維。
    陳濤他們研發出來是用來做魚竿的,總有一個用量上限。
    “恩公的意思是,讓我用低價戰略,應對同行掀桌子。”
    “同行用的是東麗的碳布,總會撐不住。”
    “這樣我們還有可能倒逼東麗降價。”
    “現在產線已經優化的差不多了。”
    “我預計到明年中期,能翻倍。”
    葉鵬飛一整個的好家夥:“就這個產能?你們還敢翻倍?”
    1700噸的數量。翻倍朝著4000噸去了。
    這能造出多少魚竿啊?
    全國釣魚佬不得人手一根大物竿?
    “你們這麽搞,考慮過魚的感受嗎?”
    鄭宇智細思極恐粗思也恐。
    “魚是犯天條了還是怎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