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基座
字數:5354 加入書籤
劉為民的團隊這一次過來,不光是單純的技術援助,更是憋了一口氣。
整個團隊,都經曆了玉盤11號的失敗。
因此士氣已經來到了穀底。
所有主創人員都咬著牙,想向外界證明自己。
而這一次。
魏修強力入駐這個項目,又給他們一劑強心針。
業內都傳說,魏修出品,必屬精品。
他們相信在魏修的帶領下,大家一定能打好一個翻身仗,為自己證明。
因此到了食堂,劉為民就迫不及待的問道:“魏總,什麽時候帶我們去車間?”
“去車間?去什麽車間?”
劉為民:“我聽說玉盤項目的火箭已經立項了,我們不得去看看?”
“嗷,那個啊,不急。”
魏修心裏一緊。
心說劉總設也太敬業了。
火箭是立項了不假,但那個項目根本不用劉總出手。
劉總是什麽人?
玉盤項目的總工,好歹也成功發射過七八次。
到了龍星航天那邊一看,稍微一指點,龍星航天的水平不得蹭蹭往上升?
“箭體這塊,您不用管,我全權負責。”
魏修看似大包大攬,實則是在極力躲避。
“您隻需要給我一個運載方麵的專家,跟跟項目即可。”
劉為民聞言,心中不禁暗歎。
好魄力!
魏總敢這麽說,說明他對運載已經十拿九穩了。
這樣,團隊就可以不用操心火箭方麵的事情,轉而專心在衛星上做工作了。
於是他立刻點名:“遊方!”
“到!”
飯桌上,一個三十多歲的眼鏡站了起來。
劉為民介紹道:“魏總,這個是我們團隊裏專門負責運載的,他深度參與過長征係列的研發,可以說是火箭專家了。”
看著比自己大不了許多的遊方。
魏修豎起大拇指:“科研團隊真的是越來越年輕了,挑大梁的工程師才二十幾歲?”
遊方不好意思的擺手:“魏總真會說話,我三十二了。”
“三十二也不大啊。”魏修滿意的笑了。“那以後就讓遊工跟我一起跑運載,剩下的劉總師您別管了,您專心搞衛星即可。”
“衛星這塊,其實進度很快的。”
劉為民還是有些激動。
“上次您點出衛星的共振問題之後,我們已經做了全麵的運算。”
“問題大差不差。”
“我們隻需要改變衛星表麵的材料即可。”
如果不是魏修,重新設計一顆偵查衛星的時間無法預計。
因為研發團隊不知道上一顆的問題在哪裏。
如果找不到問題,那麽整個設計都要推翻重來。
幸運的事,魏修從天而降,指明了問題。
這樣,衛星團隊的工作量直接減半。
他們知道問題在哪裏,所以解決問題即可。
唯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工廠重新製作衛星的時間。
這也花不了多久。
但魏修擺擺手,一本正經:“還是仔細點好,時間上您不用急,我們這個項目沒有時間表。”
“那怎麽行?”劉為民一驚一乍。“萬一我們的進度落後了,趕不上火箭的進度怎麽辦?”
劉為民來之前已經了解過了。
上級同意了魏修用民用衛星替軍用衛星打掩護的想法。
而且他還聽說,鷹醬那邊的客戶那邊已經下單了。
民用項目和軍用項目不一樣。
軍用項目是不講究時間效率的,民用項目不一樣。
萬一耽擱進度,魏修是要賠錢的。
但魏修仍然風輕雲淡:“沒事的,火箭的可以等。”
“可是鷹醬客戶你怎麽交代?”
魏修擠出一抹笑容:“錢我已經收了,我才不管他們呢。劉總,你就安安心心設計你的衛星,慢慢來。”
魏修用盡了畢生的所有演技。
就這。
還差一點沒繃住,笑了出來。
當下的這顆火箭,進度肯定是很快的,畢竟是個殘次品,是個草稿。
這顆火箭上天必出問題。
所以,魏修壓根也沒想讓這顆火箭上搭真正的衛星。
留給劉為民的時間還是很充足的。
魏修希望用這段充足的時間,為衛星平台做一次改型。
“圓規正傳,劉總。”
“你覺得我們這次發射一顆偵查衛星上去。”
“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劉為民:“什麽意思?”
“偵查衛星的功能單一,隻能用來偷窺。”
“可一旦發射上去,就永久的占據了一個有利的軌道。”
“我覺得有點浪費資源了。”
話說到這兒。
飯桌上的所有人都停止了進食。
他們都在回味魏修這番話,越琢磨,越是感同身受。
劉為民第一個點頭道:“是啊,軌道空間確實是有限的。”
“之前也有很多人提出,近地軌道除了偵察之外,其實還有更大的功用。”
“比如日後部署太空武器之類的。”
“隻是目前的科技水平沒有發展到那一步,大家隻能在偵察衛星上下功夫。”
不在近地軌道布置武器。
難道是不想嗎?
是不會。
講道理,搞出一顆高精度的偵察衛星,都快透支這一代科研人員畢生的精力了。
魏修突然抬頭:“所以,為什麽我們不做一個更好的平台呢?”
“你的意思是?”
魏修開始下套:“你們看過挖掘機吧?”
“挖掘機爪,就是一個快接裝置。”
“按需使用,能裝鬥,能裝錘,能裝鑽。”
劉為民福至心靈:“你的意思是通用性運載平台?”
眼看著劉總師能跟上自己的思維,魏修覺得無比欣慰。
跟會魔法的人交談,就是這麽的順暢。
不像龔鞠,一口一個“不是吧?”
隻會抬杠。
“當下,我們勝利防務在固態電池方麵有極大的進展。”
“這個技術是可以應用在太空領域的。”
“這意味著太空技術有了更強有力的能源保障。”
“有了這個基礎,我們可以想象一些功能更加複雜的空間平台。”
劉為民聽得入神。
誠然,空間設施的能源是製約他們發展的第一大攔路虎。
太空中的太陽能板倒是能提供來源。
但是儲能是個問題。
常規的電池自重比達不到航空器的要求。
但固態電池就不一樣了,他們的體積小,存儲能量大。
如果使用得當,完全可以保障能源。
“有了可靠的能源,我們可以多想幾步。”
“深空之上,不僅有偵察一個活兒幹。”
“所以,我們發射一個基座上去。”
“就像挖掘機一樣,想幹什麽活兒,對接什麽艙,是不是更能有效利用資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