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煙雨江南春無盡 霧裏芳草鳥殷勤

字數:3708   加入書籤

A+A-


    蘇州是極靠譜的江南,毫不吝嗇的雨澆在天地之間,打開窗,窗外是蒙蒙的霧氣。
    汪明月小心的挽起褲腳,伴著晨曦踏出了酒店大門。
    幾聲鳥鳴刺破了霧氣,嘰嘰喳喳的領著汪明月的前路。
    “明月,我覺得你還是小心一點,你確定……”
    “他們在扇子廠那裏,我想應該還好吧?”
    汪明月也知道好閨蜜周舟的擔心來自於什麽。近期的社會新聞,讓周舟意識到——網上那句話沒有錯。
    每個行業都有專屬的騙局。
    “他們也沒許諾什麽高薪之類的,看樣子就是缺人手了,剛好看見我在這邊。”其實汪明月也覺得巧。
    好巧不巧,自己在這裏;好巧不巧,居然是之前參賽遇上過的導演。
    “好了明月,也是我給你製造壓力了。”周舟歎了口氣,“你戴好耳機,把我放在書包裏,我們隨時保持聯係!”
    女孩子間的事無巨細,就像蘇州的潮濕一樣,能把人整個包裹住,浸透……
    “好。”
    然而事情遠比汪明月想象的簡單。無非是搭把手,等到原著作者的飛機能起飛了,工作也就算完成了。
    趁著吃午飯的空當,導演放下筷子,出於禮貌和汪明月寒暄了一句:“你當初那個短片,我倒是記憶猶新。”
    “雖然不像大多數參賽作品那樣精致,但是我感受到了你的思考。”
    雖然有記憶,但導演這麽多工作,怎麽可能把汪明月記得那麽清楚——不過是趁著喝水的功夫,回看了一下當時的比賽。
    “拋開故事性,你的短篇讓我很有情感帶入,還在大學,繼續加油,期待看到你將來的作品。”
    話裏七分客套,三分誠意,偏偏讓汪明月抓住了一個重點:“情感”。
    那支短片作為一個溫情片,有一部分是汪明月自己的親身經曆。在被抄襲時更多地保留了故事情節……隻得其形,不得其神。
    “你那支短片後來怎麽樣了?有考慮拍長一點嗎?”吃飽了,喝足了,導演短暫的調整一下。
    一園子的春色被高高低低的拍攝設備阻隔,要人看的不真切。導演收回目光,看向汪明月:“我覺得你的方向性很好,如果結合一些時代熱點,走一些官方扶持的道路,可以讓你更踏實的做自己想做的故事。”
    這兩句是誠懇的,汪明月同樣聽得出來。
    “那個片子後來被人抄襲了。”
    “哦?”對於這種屢見不鮮的事情,導演顯然也沒什麽好驚訝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聽故事的好奇心。
    一滴雨順著屋簷砸到汪明月的胳膊上,兩個人順著雨滴落下的方向抬起頭去看——下雨了!
    一旁站著的攝影和燈光顯然更先一步比兩個人做出動作,衝到就要下起的雨裏,搶救回自己的設備。
    “下雨了,趕緊把設備往屋裏麵搬!”
    “麻煩人家這邊的人幫個忙吧!”
    “快快快,這眼看要下下來了。”
    好一陣兵荒馬亂之後,雨下下來了,設備也及時被搶回了屋裏。
    安靜的坐下來,聽著有節奏的雨敲打著門窗。無論是汪明月還是導演,對於剛才那個“抄襲”的故事,都沒了講下去的心思。
    “你覺得這個故事怎麽樣?”
    汪明月正拿著劇本研究,導演的話忽然在耳邊響起。
    “很符合現在新媒體短劇的方向。”汪明月沒有做過多的評價——麵對這種又土又沒邏輯的故事,汪明月也隻能說一句“我是土狗我愛看”。
    “其實我有時候也會看看,這個節奏和拍院線還是有很大區別。”
    製片人不在身邊,導演又覺得和汪明月聊得來,便也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帶著些許無奈,尬笑了兩聲:“雖說是為了賺錢生活不丟臉,但是拍這類東西,行業裏的熟人還是容易笑啊。”
    來幫忙的不乏廠裏的幾位年輕人。剛來不久的一位30多歲的切工,原本就是做木匠工作的。
    這些年建木質結構房屋的越來越少了,也很少有人專門找人去打家具。
    來到廠裏,安穩、踏實,算是給父母妻兒一個交代。
    木料的香氣結在衣服上,牽扯了滿園,如今隨著風風火火的人們,都聚在這間寬敞的屋子裏。
    “他們這裏是做扇子的?還是做香料的?”
    “這個大園子倒是不錯。”
    製片人那邊還在溝通著原著作者。好不容易從海濱城市起飛,如今目的地又因為大雨無法落地,飛機在上海那邊備降了……
    “那可能還得麻煩咱們這邊一天。”剛掛了電話,製片人就側過頭來笑著朝汪明月點了點頭,“作者那邊打算坐高鐵過來了。”
    汪明月可沒有導演的資曆,站起身來也笑著回了製片人,再坐下來,回應了導演方才的問題:“他們是以做檀香扇為主,我專程來找也是因為有件舊物。”
    “嗯,之前倒是在博物館見過。”
    說著,導演自嘲的笑了笑:“年輕的時候沒錢,哪裏敢看這種東西?出來采風學習,想著能吃飽喝足就不錯。”
    “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一前一後響起的爽朗笑聲,讓導演和汪明月之間更合拍了些——有時候忘年交就是這樣,起源於一次偶然,又好像是必然的人以類聚。
    “看這邊忙完了,我還有一兩天功夫,在這廠子轉轉,或許還有點新思路……這些年重視這方麵,我剛看來來往往的員工,其實也沒有什麽太強的年齡斷層。”
    “嗯,確實值得轉一轉。”
    汪明月的腦子裏,一直縈繞著剛才導演口中的那個詞——“情感”。
    AI是不會擁有人類情感的,而這方幾乎凝固了的廠房和小院裏,最不缺的似乎就是“情感”。
    現實與科技的割裂感,如果能夠拍出來,是汪明月自己心目中“先鋒”的概念。
    “時間也不能這麽等著,看看演員人齊不齊。”同汪明月聊過了天,導演站起身扭了扭有些發酸的腰,“咱們把後麵第20場、第34場、第36場,在室內的內容先調到前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