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進城修火炕
字數:4371 加入書籤
先選擇給一般的富貴人家壘火炕,是有原因的。
一是,現在時間緊,就算是壘火炕,估計在雪災來臨前也隻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了。也就意味著今年他們的生意做不了多久。
二是,壘火炕肯定不會便宜,畢竟一個火炕能用幾十年,之後燒柴火和燒碳那可不是一個價格,便宜多了去了。
分析下來,先給一般的富貴人家壘火炕是最合適的。
李文彥聽到杜幼菱說,先做富貴人家的生意,當即就露出讚賞之情。
隻是,突然來了興趣,想再考考小外甥女。
“可是,菱寶啊,那一般的富貴人家也不是怎麽好說話,對我們這樣的平民百姓有時候都愛搭不理的,你要怎麽做這個生意呢?”
各種信息在腦海中滾了一圈,杜幼菱就得出了方法:
“舅舅,按照你對行情的分析,一戶人家正常用碳的話,半個冬天要用500斤,那整個冬天就要用1000斤的碳。”
“一些富貴人家用的是紅木炭,100文一斤,那一個冬天他們光在炭火上就要花費100兩銀子。”
“那我們給那些富貴人家壘一個火炕就要100兩銀子好啦。那些人家一聽,一個能用幾十年的火炕,隻需要他們一年的炭火錢,絕對很爽快地就要壘一個。”
李文彥則是越聽越心驚,她這外甥女的算術怎麽這樣了得。
“菱寶啊,你這莫不是天生做生意的料,這算術比你表哥都要好了。”
杜幼菱和杜鴻羽心裏同時咯噔一下。
杜幼菱想,要遭!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她穿越小世界時在21世紀學的數學了,怎麽辦,在線等,挺急的。
杜鴻羽看著有些心虛的小妹,眼神像能說話一樣,“讓你嘚瑟,被舅舅發現不對勁了吧。”
他倒是對小妹的聰穎接受良好,畢竟天才特別容易理解天才,他反而不易理解庸人。
杜幼菱看著二哥,無聲地求救:“二哥,救命~快幫我圓回來!”
杜鴻羽雖然樂得看小妹的笑話,但情況不一樣,還是迅速給她解了圍:
“舅舅,你也覺得菱寶聰明吧,我教了她一些《九章算術》裏的算題,沒想到,我們家菱寶還會觸類旁通。”
李家舅舅原本還疑惑著,小菱寶雖然聰敏,可是怎麽會對生意上的事這樣清楚,畢竟妹妹家也不從商。
原來,根在這兒呢。難怪了,自己這個二外甥向來聰穎過人,和小菱寶的感情也最好,還經常喜歡教她識字。
李家舅舅笑嗬嗬地道:“我說呢,我們菱寶怎麽懂得這麽多,原來是鴻羽你這個大才子教的啊。”
杜鴻羽裝作害羞:“舅舅莫要打趣我了。”
“哈哈哈。”
李月娘帶著孩子,在李家舅舅這邊,眾人相談甚歡。
杜老二帶著大兒子,也將願意來學的村人帶來了。
一下子人太多,也教不過來,就先帶來了20個人。
因為早和李家舅舅說好,要來給他壘火炕,所以,李家舅舅這邊的磚也是早就準備好的。
就在李家舅舅的臥房裏,眾人開始實施起來。
杜鴻羽幾個兄弟一邊動手操作,一邊放慢動作給村裏人講解。
因為挑來的村人,多是年輕力壯的大小夥子,不僅有力氣,而且腦瓜子轉的快。
村裏的二十個大小夥子就正好分成五隊,四個人跟著一個杜家兄弟在學。
杜家兄弟在壘,村裏的這些男丁就在旁邊比劃著學。
偶爾,杜家兄弟還會指導著他們動手,讓他們試兩下。
一天的時間不到,一個嶄新的火炕就出現在了李家舅舅的臥房裏了。
眾人連忙拿曬好的樹枝填進去,點火看看。
一刻鍾不到的時間,火炕的表麵就已經發熱了。
李家舅舅摸著這暖烘烘的火炕,激動得不得了。
這般好的火炕,那一般的勳貴人家都不一定有,沒辦法,外麵的匠人技藝還是不純熟。
隻有皇宮裏有地龍,可是,那宮裏的手藝怎麽會往外傳。
沒想到,有一天,他李文彥也能享外甥女和外甥的福,也享受一把睡火炕的好滋味。
次日。
杜家五兄弟,帶著一開始來學的二十個人,又去給前裏正家壘了火炕。
主要是杜家五兄弟在旁邊看著,那二十個男丁下手幹活。其中有不熟練的,杜家五兄弟隨時指導。
沒想到這些大小夥子還學的挺快的。
到了下午四點多的時候,他們就將前裏正家的火炕給壘好了。
前裏正,也就是李樹,摸著這點起火來暖烘烘的熱炕,心裏別提多感動了。
李樹的大兒子,李大力說:“爹,家裏的其他幾間房,也都能壘上火炕。我們二十個人,今晚就將自己學的手藝傳給家裏人,讓他們練練。一兩天的時間,村裏就能輪流著壘上火炕了。”
“哎,好好好,真好!”李樹想,這裏正啊,果然就應該交給杜老二,你看,他們家,這做的多好。
帶著村裏人都蓋好房子之後,這才多久,就研究出了這樣精細實用的火炕。
老頭子我啊,果然沒看錯人。
於是,接下來幾天,千水村的人又忙碌起來了。
原本挑的二十個人,都回家去教自己的兄弟。
杜家兄弟又教了兩撥人。
三天後,一部分人留在村裏,給村子裏的人家壘火炕。
杜家人帶著技藝最純熟的二十個村人,進了城,去給富貴人家壘火炕賺錢。
秋水村的人,有幾個還是第一次進城,看這高大的城門,站崗的官兵,寬闊的街道,還有穿著錦緞華服的城裏人。
心裏都撲通撲通的亂跳,勾著頭,也不敢亂瞟,別回頭冒犯了貴人。
杜老二上一次進城,那是帶著村裏人買磚買瓦的,直奔東市,買完了就走。
可是這一回,他們是來做生意的。
還是那富貴人家的生意,說不得,要與那貴人打交道。
這樣想起來,杜老二就有些底氣不足,腿肚子有些打抖,他畢竟隻是個平頭老百姓啊。
其他村裏人更是沒好到哪裏去。
杜鴻羽看著他爹,也明白,這做生意的事不能多指望他爹。
“這京城之中,東富西貴,南貧北賤。按理說,我們可先去東區的住坊,可是怎麽開個頭呢?”
杜鴻羽雖說,於讀書之上,才華橫溢,但是經商之事,還是有些欠缺的。
隻是,好巧不巧的,李家舅舅一直在城裏尋摸的店鋪有了眉目,今日也無法到場幫著一二。
三弟杜永豐雖說於經商一道上,頗為機靈,可是畢竟才13歲,來了這天子腳下的京城,也有些拘束。
就在眾人站在寬闊的朱雀大街上,拿不定主意,腳步停滯之時。
一直窩在杜老二懷裏的杜幼菱說:“要不我們先去齊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