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鄒氏的安排

字數:4243   加入書籤

A+A-


    向氏到了李家院子裏,不巧,李家舅舅居然真的沒在家,今日在城裏布店沒回來。
    鄒氏把向氏迎進了屋內。
    向氏就順勢抓住了鄒氏的手,像是又多了個主心骨。
    寒暄了兩句之後,她就連忙將婆母與宋玉臨認親的事情簡單說了一下。最後向氏發愁。
    “表嫂,你說這怎麽辦?如今表哥也沒有在家裏。表哥要是在,也能幫我們招待一下,我和詩涵我們妯娌倆也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鄒氏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你別急,聽我說。這幾十年過去了,姨母他們母子倆能重新團聚,也是難得的好事一樁。
    何況當年的事,也和林江林河沒有關係。你就把那位表弟,先當做親戚一樣招待。
    你且安心,我這就讓家裏的小廝去城裏給老爺,和表妹他們一家送個信,到時候還有林江林河兄弟倆,他們明天一早肯定都回來了。”
    “好。”向氏點了點頭。
    兩人說完話,鄒氏就讓家裏的小廝,駕著馬車盡快趕到城裏,爭取在關城門前趕到。
    要是實在不能,馬車上帶著被子,在城門口睡一夜,明日城門一開,就立馬進城,去給老爺他們遞信。
    那小廝平日裏也是跟在李家舅舅身邊做事的,很是穩妥。
    聽完鄒氏的話,知道這件事事關重大,需要在第一時間讓老爺和杜家那邊接到消息。
    於是他連忙拿了自己的鋪蓋,飛快上了馬車,出了村莊就疾馳而去。
    李家堂屋內,向氏兩隻手絞在一起。想著如今表哥沒在家,她一個人回去,和弟妹兩個人怎麽招待宋玉臨?而且馬上天黑了,還牽扯到宋玉臨睡在哪兒。
    總不能讓人家睡在門口的馬車上啊,那也太失禮了。可是家裏的空間實在小,更沒有多餘的房子,能讓宋玉臨這樣一看就是金尊玉貴的老爺安榻的。
    倒是鄒氏善解人意,拉起向氏的手:“說起來,那位表弟我也沒見過,如今既認了親,老爺沒在家,合該我帶著柏兒去一趟。
    再說了,你家都是女眷,表弟留在你家過夜也是不妥。我們家正好柏兒在,讓他請了他表叔過來,在旁邊廂房睡,也是妥帖。”
    這就是鄒氏說話的藝術了,明明是林家沒有多餘的房子,但鄒氏隻說林家隻剩下女眷了。他們李家的房子多,可以安排宋玉臨入住一晚,倒是隻說家中有柏兒這個表侄子。
    所以有的時候,話說的圓分,會讓別人心裏更多幾分感激。
    這不,向氏一聽,立馬感動的不知道說什麽好,其實她也知道真實原因。所以向氏心裏更是感激。
    隨即她想到什麽,“可是柏兒不是要溫書嗎,今年就要下場秋試了,這沒多長時間了,可別耽誤了柏兒溫書。”
    原來李柏在老家時就已考取了秀才功名,今年秋試,他是要參加的。
    如今一直在家中溫書,李家還特意從京城裏請來一個先生,專門給李柏授課、講解八股。李文彥對李柏那是寄予厚望。
    鄒氏微笑,示意沒事。牽著向氏的手,帶她走過回廊,去到後院。
    如今早已是黃昏後,這個時候,室內光線不好,李柏雖然用功,但也知道勞逸結合,這個時候通常都在後院做一套五禽戲。
    一是緩解,坐了一天疲憊的筋骨,二則,也是強身健體。
    君不見,每次科舉考場上,都有學子因為身體撐不住,而被抬出考棚。
    所以無論是曆朝曆代,真想金榜題名,那風一吹就倒的學子還真不行。
    因為科考,是要在不到兩平米狹窄的考棚裏,熬上三天兩夜,連考三場,也就是九天,吃喝拉撒睡都在考棚裏。
    所以很多考生,考完之後也就虛脫了,要修養好幾天才能恢複。
    日頭的光影漸漸偏離,鄒氏與向氏的腳步也來到了後院。
    “柏兒~”鄒氏喊院子中的李柏。
    李柏抬頭看向鄒氏,與鄒氏身後的向氏,連忙收攏了招式,過來行禮。
    “母親。表嬸。”
    “哎。”向氏應了一聲,點頭微笑。
    倒是鄒氏上前,滿臉的慈愛,拿出手帕給兒子擦了擦汗,之後將姨母認親的事講於了李柏。
    “柏兒,你表嬸家都是女眷,不方便。正好你隨娘過去,請你表叔來家裏過夜,咱家總有你在,你說是不是。”
    “應該是這個禮,母親容我更衣,之後就隨您和表嬸一起去表嬸家,拜訪表叔。”
    “哎,好,去吧。”
    一盞茶之後,李柏就換了一身白衣絲綢的夏衫,得體又涼快。
    隨後,向氏就帶著鄒氏和李柏,步履匆匆地回了林家。
    而林家,向氏走後,唐詩涵看著日頭,馬上就日落西山了,連忙也不胡思亂想了,準備趕快做晚飯,招待這個大兄才是真的。
    於是她連忙去了廚房,金牛和鐵牛也都是很懂事的孩子,兩個人一個幫著燒火,一個給唐詩涵這個嬸子打下手。
    最後做出來三菜一湯,唐詩涵到也沒怎麽受累。
    等到向氏帶著鄒氏和李柏回來的時候,唐詩涵正好將三菜一湯端到堂屋裏。
    到是還沒有去隔間叫宋玉臨。
    到是宋玉臨自己出來了,如今老林氏又睡著了,可能是兒子陪了一下午,一時三刻都沒有鬆手。老林氏途中醒來兩次,看到心心念念了幾十年的兒子一直都在她身邊。
    後來意識也放鬆了,進入了深度睡眠,手也就隨即鬆了。
    宋玉臨看屋裏已經黑透了,想著外麵的宋五和宋六,都還在外麵空地上,怎麽也要安排他們睡覺。
    至於他自己,他就想一直守在母親身邊就好。等明日,該見的人都見了,他是要將母親接回京城裏的。
    所以,很巧的就是,宋玉臨從裏間走出來,正好向氏帶著鄒氏和李柏也來到了院子裏。
    此時,屋外麵還是有一些亮度的,堂屋裏又被唐詩涵點上了油燈,自然不影響雙方的視線。
    宋玉臨這個時候到沒有下午的時候沉默寡言,說實話,下午他之所以沒怎麽寒暄,完全是因為他滿心滿眼都是母親。
    他也沒那個心思再分出一部分的精力,與他人寒暄。
    而這在向氏與唐詩涵眼裏就是氣質高冷,不知道該如何相處了。
    等向氏他們走到了堂屋門口,自是唐詩涵先與鄒氏、李柏寒暄。
    宋玉臨與鄒氏和李柏,雙方倒是沒有一上來就很熱絡,反而是上上下下端詳了彼此一遍。
    之後在李柏的一個行禮問好聲中,打破了彼此之間的沉默。
    雙方寒暄起來,倒是幾句話就熱絡了起來。
    隨後李柏順勢提起,晚飯後可以到他家中休息。
    宋玉臨沒說自己去,隻是拜托李柏和鄒氏幫忙安頓馬車和宋五、宋六。
    最後李柏也看出來了,這位表叔今晚定是要守在姨婆身邊的,也就沒有再相勸了,隻表示一定會安排好表叔家的馬車和小廝。
    而突然一聲響亮的咕嚕聲,吸引了大人們所有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