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惠民鋪開業

字數:3719   加入書籤

A+A-


    開業的時候,杜家人沒露麵,是杜葉全權包辦的。
    辦的也很是熱鬧,這附近的百姓,不止是小商小販,就連住在很遠地方的百姓都來了。
    一聽說這惠民鋪賣的貨品居然是“肥皂”,很多人都很是好奇,一定要來看看。
    那香皂他們雖然沒用過,但是也聽說過,整個京城,上至達官顯貴下至普通百姓,誰能擁有香皂都覺得頗為自豪。
    當然,他們各有各的自豪。那些達官顯貴現在追捧的已經是最高級別的“調香皂”和“四合香皂”。普通的香皂,他們家裏早就買了許多了。
    而對於小富之家,買一塊香皂,就夠在左鄰右舍跟前吹好久了,畢竟一般人家不一定舍得買。
    最後,對於小商小販和平民百姓,那十兩銀子一塊的香皂,的確不是他們能消費的起的。
    可是這“惠民鋪”,據說裏麵賣的“肥皂”和那“香皂”很像,當然和人家不是一個級別的,差了許多,可是價錢也便宜的徹底啊!
    惠民鋪的夥計,前幾天在門口宣傳,說是一塊肥皂隻要一百文!
    這一般的人家都買的起啊!
    所以,正式開業這一天,可是吸引了好多百姓過來圍觀。
    杜葉雖然在杜氏酒樓,被熟客們所熟記。但是在長興街上的杜氏酒樓,那裏的食客,和長青街附近的百姓都很少有交集。所以來參觀惠民鋪的人,幾乎都沒有認識杜葉的。
    而會去開在朱雀大街上的玉緣閣的客人,也不會來長青街上消費。
    所以,惠民鋪的身後倒是沒有多少玉緣閣的影子。
    這些小商小販還有普通百姓一窩蜂地湧到惠民鋪的門口,從看到杜葉讓人演示的肥皂用法,這些百姓就再也忍不住了!
    他們親眼看見,那個小廝打扮的人,一雙油汙的雙手,用肥皂輕擦了幾下,之後再放入清水中揉搓,一雙手再拿出來的時候,居然肉眼可見的潔淨。
    觀看這一幕的老百姓一下子都激動了起來,要說平時洗衣浣物最不好處理的是什麽,當然就是油汙了。衣服上的油汙特別難洗掉,洗不掉下次再穿,再弄上髒汙,衣物上的那一塊就更難清洗,總之就是非常埋汰。
    可能其他地方的百姓不是很在意,可是京中的百姓都是很講究門麵的,為此還發展出了“浣衣”這一行當。就是花錢,別人給洗衣服。用皂角,再經曆多遍的捶打,雖然費時,但是會洗的比較幹淨。
    可是,要是家家戶戶都有了這肥皂呢,該有多麽的方便啊!
    火熱之情在老百姓的心中成燎原之勢,他們再也按耐不住,一股腦衝進惠民鋪,就開始搶著買肥皂。
    杜葉也早有準備,選的夥計有十幾個,光賬房先生就有三個,倒是一時之間,也忙的過來。
    賣肥皂,杜幼菱就沒實行“限購”。本來香皂實現“限購”,也隻是為了提升“逼格”,走的是高端路線。
    肥皂本就是為了方便百姓們的,是日常用品,杜幼菱自然不會再去實施限購。
    誰想買多少就買多少,一次買多少塊都可以。
    所以等到傍晚,杜葉坐著馬車來到杜家,杜幼菱聽到他的匯報還是小小地驚喜一下。
    原來是老百姓們太熱情了,惠民鋪一天居然賣出了一千五百三十八塊,比玉緣閣開業時多賣出去了五百多塊。
    雖然惠民鋪一天的淨利潤還不到玉緣閣一天盈利的零頭,但是杜幼菱本來開設惠民鋪也不是主要為了賺錢。
    對於這個結果,她很是滿意。肥皂賣得好,就意味著老百姓們真的很需要如今的肥皂。
    她做不到兼濟天下,目前也沒有這樣的想法。隻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些好事,還能賺些小錢,她覺得很好。
    ……
    杜家正廳裏,晚飯時分。
    一家人圍坐在圓桌旁,上麵的菜式五葷三素,不是多奢侈,也很是富足。
    一家人其樂融融,吃的很是開懷。
    臨近飯畢,杜清安清了清嗓子,拋出來一個大消息,也讓杜家人都很是震驚。
    就聽杜清安清潤的嗓音響起:“爹娘,師父說,不想讓我參加明年的會試……”
    杜清安還沒說完,就被李月娘打斷了,“這是為何?!”甚至她夾著的一塊菜都因為驚嚇嚇掉了。
    杜老二這些年下來,到是多了幾分養氣功夫,如今沒有很是震驚,隻是問著四兒子,“盛山長這是何意,是覺得你學問還欠些火候,還是怎麽?”
    其實中了舉人,卻不參加第二年會試的人,也大有人在。有的人是學問到頭了,再考也知道自己恐不能榜上有名。
    所以就直接找門路,參加地方官府的考試,做個小官。
    還有的學子,就是覺得自己學問還欠些火候,準備三年後再考,取個更好的名次。
    而杜清安,兩者都不屬於。
    就聽到杜清安解釋道:“爹娘,師父說我學問沒問題,明年如果照常參加會試,不說一甲,二甲總是沒有問題的。
    隻是我今年剛剛束發(十五歲束發),要是明年得中,就要入官場了。師父覺得我的心誌還需要再磨礪一番,不適合這般年紀,就早早步入官場。想壓一壓我,也讓我再讀三年書,沉澱一番閱曆。下一屆再考,到時候再入官場,年紀閱曆也都十分合適。”
    杜清安這話說完,杜家的其他人也都陷入沉思之中。
    說實話,杜老二一開始的期盼,當然是次子和四子一同參加會試,再一同殿試,要是能一門前三,一個狀元,一個探花。說實話,當即讓他死了他都是高興的,這是多麽天大的榮耀啊!
    可是聽到清安這麽說,杜老二也冷靜下來,說實話,盛山長的話的確在理。他一個泥腿子出身,雖然對科舉入仕做官不是很清楚。但是聽也聽說過一些,官場那可不是好走的。
    清安與鴻宇不同,鴻羽到了哪裏,杜老二相信他都能如魚得水,鴻羽有謀略、穩重且多智。
    但是清安則不同。清安本來的性子就單純一些。
    加上爹娘強健,上麵還有三個哥哥。定居京城後家中又富裕,清安幾乎沒操過什麽心,心思還是如從前一般幹淨通透,對於人情世故也就不是多麽精通了。
    這個年齡這般心性,的確不是很適合就這樣跨入官場,壓三年也是好的。
    杜老二自己想通了其中的道理,也就很好接受。
    倒是問起杜清安,他自己心中是如何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