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拜師
字數:3752 加入書籤
前幾天杜幼菱托大哥杜星劍幫她找一找,看有沒有致仕的太醫能教她醫術的,如今杜星劍回來說的好消息,正是這件事。
晚飯飯桌上,杜星劍對著家裏人說:“我去太醫院打聽了幾天,最後聽一位剛進太醫院的年輕太醫說,有一位致仕許多年的王老太醫可能會願意教姑娘家學醫術。那王老太醫家,與他家是世交。
說是王老太醫家的兒子,不願意承襲老人家的衣缽,一心隻想考科舉,可惜如今還是個秀才。倒是老人家裏有兩位孫女和一個孫子,對醫術頗為推崇。
老人家十分樂意將一身醫術傳給後人,就算是姑娘家,也十分樂意傳授。
而且聽說他家隔壁,有一戶人家,家裏的姑娘也想學醫術,王老太醫也願意一起教。既如此,我想,王老太醫他肯定也願意教菱寶,畢竟菱寶這般聰慧好學。”
說著杜星劍又將視線投向杜幼菱:“所以我又去了王老太醫家,帶著禮物上門拜訪了一番,王老太醫果然十分慈眉善目。在我表明了來意之後,說是隻要你願意去學,他就願意教。”
“真的嗎,那簡直太好了!謝謝大哥,大哥操心了~”
杜幼菱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開心。
杜老二和李月娘也滿臉笑容。女兒學不學醫,他們不在乎。他們在乎的隻是,女兒想學什麽,能得償所願。
想找到這樣一位老師,就找到了這樣一位老師。
二哥杜鴻羽放下筷子說:“明日要去拜訪嗎?最好是爹娘你們帶著菱寶去,禮數更周到一些,也表明你們願意讓菱寶跟著王老太醫學醫術。王老太醫也能更放心的收下菱寶。”
的確,如今京中的閨閣千金,學的多是琴棋書畫,姑娘家學習醫術,多多少少是有些特立獨行的。
王老太醫雖願意教,但是最好的,是爹娘帶著菱寶一起上門拜師,表明父母是支持的。這樣最好。
杜老二和李月娘點點頭,說:“應該這樣的。”
杜老二又說:“那這樣,我讓杜田去給李府送個信,給大舅哥說一聲,我後天再去陪他下棋。”
說著就吩咐了貼身小廝杜田。
三哥杜永豐看著杜幼菱也說:“那我給菱寶你拜師準備禮物,明日你上門拜訪的時候,這些禮物三哥都給你準備好。”
杜澤恩也接著說:“那我做幾樣拿手點心,軟糯香甜好消化的,適合老年人吃。菱寶,明日你一起帶著去。”
杜幼菱笑著點點頭:“謝謝大哥,二哥、三哥,還有五哥!”
……
次日,杜幼菱像往常一樣,早晨洗漱後到正院去吃了早餐。
早餐後,杜幼菱發現給王老太醫帶的禮物,還有糕點之類的,三哥和五哥果然全都備好了。
如今管家已經拿上車了,隻需要杜幼菱和杜老二、李月娘夫婦倆,一起上車出發去拜訪王老太醫就好了。
馬車行駛了大半個時辰。
到了西城的水南巷,這一條街上都是官宦人家。
王老太醫的家就在巷子的末尾,門口有一棵大槐樹,枝葉繁茂,樹蔭蓋了整個巷子。微風搖曳,這個巷子看著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杜家的馬車到了王老太醫家門口,杜老二先下車,然後伸手扶住李月娘下車,接著是最後的杜幼菱。
等杜老二李月娘夫妻倆帶著杜幼菱,出現在王老太醫家的門前。報上姓名時,門房昨日就得了消息,知道杜家今日會來到訪。
當即就一人上前行禮,一人進去府門稟報去了。
不多時,從府裏出來一個年輕的公子,正是王老太醫的孫子王景。
“是杜老爺、杜夫人還有杜小姐吧?昨日杜星劍杜大人來拜訪過祖父,祖父有令,如若杜家小姐今日來拜師,就迎進來。
杜老爺、杜夫人、杜小姐,裏麵請。”
“謝謝小公子。”杜老二和李月娘微笑著點頭道謝,杜幼菱也是,跟在後麵,對王小公子道了謝。
王小公子也就是王景,倒是頗為開朗,笑著說:“杜小姐不必多禮,沒準今日我們就是師兄妹了。”
杜幼菱笑意盈盈:“若是拜師成功,那以後可就勞煩師兄多多關照了。”
“嘿呀,哪裏的事,小事一樁,小事一樁。”
麵對笑意盈盈的杜幼菱,說話還這般客氣有禮,王景倒是難得的有些害羞了。
一行人隨著王景,穿過院子,往正院走。
王家宅子不同於平常京官中宅子,最大的特別之處,就是院子兩旁的空地上,種了許多藥草。
雖是藥草,但是也很有觀賞價值,而且走動到附近,一陣微風襲來,還可以感受到縷縷藥香,聞著十分安神。
等走到正院裏,杜幼菱還看到了一棵叫不出來名字的綠樹,此時枝葉繁茂,亭亭如蓋,樹枝上簇擁著宛如白雪堆砌的花團,錦簇雪白,煞是好看。
等進了正院,又往東走,王老太醫住在自己的院子裏。
一進院子,居然還能看到院子空地上,居然有一塊方方正正的藥田。
由此可見,這王老太醫實在是對醫術十分熱愛。
杜幼菱對拜王老太醫為師,又多了幾分期待。
等杜幼菱一行人到了廳堂上,王老太醫和杜老二和李月娘寒暄一番,也見了杜幼菱。
觀察一會兒,看著杜幼菱問:“你真的想要拜我為師?先不要回答,我先說我的要求。
拜我為師簡單,但是之後學習醫術,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女子雖說不能開醫館,不能去給別人治病行醫,但是學習醫術也可為了自身安危,在危機時機,也可救至親之人的性命。這是好處,但是學醫也有壞處。”
就見王老太醫捋著自己的白胡子說:“學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通常是寒來暑往,一日不輟的。杜姑娘,你兄長貴為今科狀元郎,相比平日裏他寒窗苦讀時,你也見過?”
杜幼菱很恭敬地回答:“是,幼菱見過兄長,寒來暑往,不曾有一日荒廢,十年寒窗苦讀,終得高中榜首。”
王老太醫點點頭,然後說:“那你可知,這學醫比科舉還要費時間,費精力,卻並沒有什麽“金榜”給你考。
有的是人,從垂髫小兒就開始認藥材,背藥方,要學上二十年左右,才能有些許底氣給人看病開藥。有的是人,直到胡子花白才能被人認可醫術,成為一名好大夫。
而且學醫過程中,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日日不輟,這些你可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