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春耕良種
字數:3696 加入書籤
讓景元帝這邊去找天材地寶,杜幼菱這邊每月去六王爺府中,給六王爺針灸。
六王爺府中,慕容謹笑著說:“勞累了菱兒了。本來該是我這個病患要親去登門的。”
杜幼菱收起銀針擦了擦額頭的汗:“六王爺不用這樣說,菱兒是晚輩,菱兒上門前來是應該的。”
慕容瑾笑的十分溫和。
之後兩人沒有再說其他話,杜幼菱動手開始給慕容謹實施最後幾處穴位的針灸。
其實這套針灸也的確是可以解毒的,這套手法是杜幼菱在係統中特意買的。
但對慕容謹最有效的,還是每次給慕容謹針灸之後,杜幼菱會給他喝一杯,直接用純度很高的靈泉液泡的茶,並告訴他這是獨家配置的解毒茶。
慕容謹自是對杜幼菱十分信任,當即二話不說就飲了這茶,而這茶也是十分有效果,一套針灸下來,加上靈泉液泡的茶。慕容謹的確感覺身體渾身都輕了許多。
二月說話,杜幼菱第二次給慕容謹針灸過後。
慕容謹感覺到從未有過這般的輕鬆,就像是健康人一般!他覺得自己這次,真的有可能治愈。
希望在他的星星眸子裏,如燎原之火,明亮的讓人不可逼視。
……
三月的時候,慕容玄傳來消息,說是單子上的天材地寶大部分已經收集完畢,隻差最後一種,還在搜尋。
而如今慕容謹的身體越來越好,他自己倒是也不胡思亂想了,渾身都充滿了希望,整個人看著精氣神兒前所未有的高漲。
杜幼菱對於那最後一味天材地寶也不急,畢竟不是真的靠那上麵的藥材。
每年三四月份春耕,三月底杜幼菱親自回了一趟千水村。
她想起二哥從青陽府城回來,說是那裏災後重建困難重重,看到最底層老百姓的不易。
青陽那邊雖說地多,但是人也多,而且小麥的畝產都很低。風調雨順,也才畝產兩百斤左右。
青陽府城因為一次小麥灌漿期的大雨,而導致全境的災害。說來說去也有畝產十分低下的原因,他們根本就沒有餘糧。每年的糧食,都是緊巴巴地勉強夠吃。有時候,甚至都不夠!
可是一時半刻,就是大司農也沒有研製出高產的糧種。
而杜幼菱想起了她空間裏的高產糧種,於是就想先種了出來,等種了出來之後讓景元帝親自看看。
眼見為實,畝產幾百斤,景元帝一看這麽高的畝量,肯定很快就會推廣到全國各地的。
到時候,很多個像青陽府城一樣的百姓,都不會再餓肚子了,成為災民了。
畝產大幅度增加,老百姓手裏就有餘糧,就能存起來了。
再有個不是那麽風調雨順的時節,就有個緩衝了。不至於因為一次的天氣原因,就再次全境成災、無糧可吃了。
杜老二對於閨女說,要親自回千水村種高產糧食,十分開心地跟著閨女一起回來了。李月娘自然也跟上。
杜老二和李月娘夫妻倆都知道閨女的神奇之處,對閨女能拿出高產的良種,一點也不吃驚,帶著無比期待的心情一起回千水村耕種。
杜老二和李月娘夫妻倆從柳樹村走出來,當時也都是田地裏種莊稼的。良種的意義,對於老百姓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好處。
夫妻倆聽菱寶的意思,這良種種出來,畝產好的話可以翻個兩三倍不成問題。這簡直不能想象啊!
兩三倍,是什麽概念,原本一家人在風調雨順的時候正好夠吃的,兩三倍,一下子就讓家裏多出來了一兩倍的糧食。這些糧食無論是自家儲存,還是賣糧,對老百姓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恩賜啊!
到時候能多養活大曆朝多少人?!杜老二和李月娘想想都十分激動。
杜家人回到千水村,自然又受到村裏人的熱烈歡迎。
如今杜家的水果罐頭工坊,水果園,養豬場,讓千水村的家家戶戶都有地方工作,在家門口就能賺錢。
甚至是小孩子都可以去杜家的私山去幫忙放羊。
可以說如今千水村家家戶戶的生活,那都不比住在京城裏的普通人家差,個個也都是小富之家了。
房子,家家戶戶都變成了青磚大瓦。吃的穿的不說華麗,但是舒適的棉衣那是人人都有的,手裏還揣著餘錢。
無論是送孫子去上學還是給兒子娶媳婦兒,哪樣都不缺。就是有些個老人生病了,去藥鋪裏買藥那是一點也不虛的。
以前家裏有一個老人,一旦生病,花錢去買藥,幾乎就能拖垮一個家庭。那個時候家裏都沒有多少餘錢,幾副貴重的藥下來可能就要幾兩銀子,是家裏的全部餘財。
可如今千水村的家家戶戶,手裏不說有個幾百兩銀子吧,幾十兩銀子是肯定都有的。
杜幼菱和爹娘回來,自是和村裏的人熱情的寒暄了一會兒。
回到三進院,又休整了一番。
次日,杜幼菱就帶著爹娘一起去他們家田裏準備種糧食了。
翻土這些活計,杜家的佃戶已經做好了。
原本是這兩天就要下地耕種了,正好杜幼菱從京城裏提前遞了消息回來,讓他們播種的時候留下100畝的田地,她要種新良種。
來到田埂地頭,杜幼菱讓人把高產良種拿過來,看著佃戶們耕種。自是不需要她親自去做。
看佃戶們耕種地十分費事,杜幼菱就想起了獨輪播種機。
於是杜幼菱對著跟在她旁邊的暗十二,將獨輪播種機給描述出來,讓暗十二做出來。
當然地裏的活計也沒停。
這獨輪播種機,上麵是一個糧鬥,下麵是用鐵做的輪子,在糧鬥的最下方有個凹槽,是可以漏種子的。
一個人就可以播種,從後往前推,輪子在地裏滾動的時候,糧種就會從小凹槽裏漏下來,這個效率大大提高了播種效果。
“小姐,這獨輪播種機也太神了吧。”他們家一個佃戶說道。
杜幼菱微笑地應對,心裏想著,這都是後世農民伯伯的智慧啊。
杜老二也十分激動得上手,要親自播種一壟地,擼起袖子就幹了兩壟地,一來一回。
再次到了田埂地頭,杜幼菱拿著布巾給她爹擦汗:“爹,歇一歇,先擦擦汗,喝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