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高產小麥
字數:3166 加入書籤
而閨房之中,尚映雪悄無聲息的流下了一滴眼淚,她旁邊的貼身丫鬟勸道:
“小姐,你就想開了吧。當年的事情,六王爺他一場高燒三天三夜之後給忘記了。六王爺這二十多年來,深中劇毒。據說每日都要喝那勞什子苦藥,想來這麽多年一朝被治愈,六王爺也是看淡了生死,想要出去遊覽山河。倒是也無心情愛了。
小姐你就想開吧,你與六王爺是有緣無份。你何不放下這個執著,另尋良人呢。小姐呀,咱不能總在一棵樹上吊死呀,你往前再走幾步,沒準兒就會看到一棵更高更好的樹啊!”
“可是那年我見他,一眼誤終身。蓮兒,你可知,想了一個人心心念念十幾年。心就那麽大,再容不下其他人了。既然他終生不娶妻,那我也可終身不嫁人。如若爹娘真的看不上我,那我就去找一山頭,去山上當姑子吧,常伴青燈古佛。那時我心裏想的是何人,也沒有人來糾結了。”
“小姐,你糊塗啊!”
……
金秋八月,當京郊裏麥田裏的麥子開始收割的時候,杜幼菱在千水村裏種的高產小麥也都成熟了。
秋風一起,掀起金黃的麥浪,此起彼伏,十分壯觀。更有喜悅,豐收的喜悅、
八月十六,剛過完中秋,杜幼菱帶著全家,一起回千水村收麥子去了。
大曆朝收麥子還是十分原始的,工具自然也就隻有鐮刀。
杜幼菱原本想下田親自去割,可是小麥上麵的麥芒紮起人來也是很疼的,杜老二和李月娘都是割過莊稼的人,自是不讓閨女去幹。
杜幼菱自也是不想讓父母擔心,於是也就不堅持了,隻站在田埂地頭,看著佃戶和杜家的下人一起熱火朝天地收割。
佃戶們也都分工合作,分成兩撥,一撥負責收割,一撥負責把割下來的麥子,搬到地頭的板車上。要到打穀場去碾壓脫粒的。
脫粒之後,再曬幹到可以儲藏了,稱的重量才是真實產量。
至於稱重這事,杜幼菱特地把善於算學的杜葉都給帶回來了,讓他看著千萬仔細,務必把產量弄清楚,要精準。
杜葉說:“小姐放心吧,我一定仔細看著。”
“嗯。”
把這事兒全權交給杜葉之後,杜幼菱的確放心許多。
杜幼菱帶著耀哥兒站在田埂地頭,雖然沒有下地割麥子,可是看大夥熱火朝天的收割也是極為有趣的,杜幼菱並沒有直接回三進院等著。
甚至在幾畝地收完之後,杜幼菱心血來潮,還帶著耀哥兒拿著小籃子去地裏拾麥穗去了。
原本這事李月娘也是要製止的,他家如今不缺那幾個麥穗,但是杜幼菱畢竟是未來的太子妃,李月娘總想著女兒這般舉措,別回頭被有心人拿出來說事。
反倒是杜幼菱勸慰她:“娘,你不用憂心,也不用這般小心,看著我什麽都不允許做,擔心這樣做影響不好。有什麽影響不好的啊,我是下地也好,拾麥子也好,都沒有什麽不能說出去的事,我和京城的那些世家貴女和大臣的女兒不一樣。
慕容玄要是喜歡那些時刻謹慎,不肯有一絲行差踏錯的高門貴女,那我和他也不是一路人,以後也沒必要在一起,所幸他並不是那樣的人。我問過他,無論我做什麽標新立異的事,隻要不是錯事,不是違法之事,他都支持我。所以娘啊,你不用這般小心,沒事的。”
杜幼菱這般說完,李月娘自是也不攔著女兒和大孫子一起去拾麥穗了,甚至來了興致,自己也從侍女那要了一個籃子,跟著閨女和大孫子一起去地裏彎腰拾麥穗了。
什麽?你說杜老二,杜老二早已經和佃戶們一起去割麥子了,如今忙得熱火朝天,脖子上搭著一塊白色的布巾。不知情的人離遠一看,或許會奇怪,這是哪來的富家老爺穿著綢緞去下地幹活。
天公作美,秋收時一直都是晴朗的日子,秋高氣爽,甚至沒有一天的陰天。
先割的是杜幼菱的高產麥子,割完了這些高產麥子。佃戶們又去割普通糧種種的麥子,而杜幼菱這邊早就已經開始組織人碾壓麥子,收集麥粒了。
就等用兩種不同的種子種出來的小麥,回頭對比畝產呢。
田地裏的麥子全部收完,又用了十天,兩種麥種種出來的小麥,也算好了畝產。
普通糧種種出來的小麥是兩百三十斤,而用杜幼菱拿過來的高產糧種種出來的小麥,居然畝產高達860斤!
其實杜幼菱拿出來的高產糧種,要是在21世紀種出來的話,小麥畝產量肯定在千斤以上,但是那個時候有各種化肥,如今在大曆朝倒隻能上農家肥,自是不能比的,所以有了860斤這個產量,對此,杜幼菱也是十分滿意。
畢竟,這畝產可是將近翻了四倍!
而除了杜幼菱覺得滿意之外,其他人那都是震驚了!畝產860斤那是什麽概念?在他們的認知中,畝產300斤,那都是侍候莊稼的人,用了十二分的心思,又加上風調雨順,天公作美,才能有的高畝產。
畝產860斤完全超出了他們認知範圍,要不是親眼所見,複稱了一遍又一遍,幾乎都沒有人敢相信。
杜家人、杜家的佃戶以及杜家的下人,所有經曆了這場秋收的人,要不是親眼所見,那都是完全不敢相信的。
千水村的村民知道這個消息後,那更是驚訝地都睜大了雙眼,甚至還有的人跪在地頭磕頭,感念皇恩厚土,隻要想想這地裏能出860斤的糧食,他們就覺得是神仙顯靈了!
這能養活多少的人啊!這一畝地就可抵四畝地啊,想想都讓人十分激動!
杜幼菱等產量統計出來之後,就派人快馬加鞭回去京城告訴了二哥,並讓二哥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景元帝和慕容玄。
同時也邀請他們可以來千水村,親自收割一次高產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