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特一縱擁兵九個團,兵力三萬五,蘇長青前往國都
字數:5236 加入書籤
“貴部需派遣一名擅長軍事防禦之軍官,前往鬆戶,以協同抗戰。”
“經我部研究。”
“黃埔四期生蘇長青適配此次任務。”
“同時,我部希望貴部能在我部的指揮下,協同作戰。”
“派出一定兵力馳援國都,以示堅決抗戰到底之決心。”
看到電報內容中提到的些許字樣。
蘇長青哭笑不得。
感情自己也成了談判中的籌碼?
“此事。”
“我知道了!”
“回複總部,就算蘇長青願意接受組織的一切安排。”
“是!”
蘇長青原本是想著等虹軍改編成八路軍之後。
再率領兩萬大軍,南下支援大夏國都。
卻沒想到,那邊對自己是心心念念。
這仗還沒開打,就想著把自己給調過去。
想來,那邊是試圖通過這種手段。
再次對自己進行利誘以進一步爭取自己。
當然,這也是他的一貫手段罷了。
對此,蘇長青也是心知肚明。
離開五台山根據地前往總部之前。
蘇長青對已經擁有三萬五千人的特一縱,進行了新一輪的整編。
在蘇長青的支持下,目前特一縱已經發展成為了九個團。
其中782團、783團、784團,為特一縱的正規主力團。
782團團長李雲龍。
783團團長丁偉。
784團團長孔捷。
除了這三個正規團之外,剩下的都不是特一縱的正規團。
這隸屬於特一縱編外的幾個團。
分別是新一團,團長為龍文章。
龍文章收攏的更多是潰兵、逃兵。
就連蘇長青也不得不承認,這小子在忽悠人上麵是真的有本事。
當然,作為將帥。
能忽悠住手下的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本事。
至於新二團,團長為李赤水。
李赤水是原四方麵軍的軍官,後成為清風寨的二當家。
再加上朱子明也是出身清風寨。
所以此部的組成,大多是以“義匪”為基礎。
也就是不欺負普通老百姓,專盯著劣紳地主、小鬼子以及貪腐敗類進行劫掠之人。
而李赤水也是頗有能力,至少眼下經過思想教育的這個團,對李赤水還是服服帖帖的。
當然,這其中也有蘇長青派駐了大量基本連排指導員的原因在。
至於新三團,團長鄧雲,這是一名走過兩萬五千裏長征的老兵。
也是蘇長青非常信賴的軍官,軍事素質過硬,指揮能力上。
新四團,團長林向前。
此人是蘇長青在過草地途中,遇到的一個出身舊軍閥的軍官。
後投身於虹軍,並且參與了多次戰役。
像赤水之戰。
其作戰就非常的英勇無畏。
而騎兵團,團長劉雲彪。
他也是特一縱中,為數不多擁有絕妙騎兵指揮能力的軍官之一。
炮兵團,其團長為趙章成。
趙章成對炮兵的運用有獨到的見解。
其能力也是十分之突出與強悍。
在羅店鎮之戰中,其與李雲龍率領的騎兵配合極為默契。
更是斬首了奉軍的指揮部。
蘇長青也是在那一戰之後,對趙章成印象極為深刻。
除此之外,還有偵察營、反坦克營、工兵營、通訊營以及醫療部隊等等。
一應俱全。
足足三萬五千名戰士,蘇長青即便是從中抽調兩萬南下。
五台山根據地也不至於因為這兩萬多兵力的離開,而無法保住眼下的成果。
“以宋學弟和丁偉的閱曆以及經驗,想要保住眼下的勝利成果。”
“還缺幾分領導力。”
既然要離開,蘇長青當然得做好萬全準備。
雖然蘇長青對宋學弟和丁偉的才華,並沒有太多的質疑。
但五台山根據地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
所以蘇長青認為,還是需要一個老成持重、能力超群之人。
來穩定五台山根據地的局勢。
想到這裏,蘇長青的腦海中立刻跳出了某個人的模樣。
要說誰最適合在自己離開五台山根據地的時候,成功保住五台山根據地的果實。
那就非蘇長青的老學長莫屬了。
據蘇長青所知,自己的老學長將來會被任命為“旅長”。
如果等正式命令下來之後,蘇長青再想搶人的話,那就不太可能了。
想到這裏,蘇長青也沒有任何猶豫。
他當即給總部發去一份電報,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以及請求總部將他的老學長派過來,臨時接替自己的職位。
蘇長青的電報,很快得到了總部的回應。
原來總部所考慮到的問題,與蘇長青如出一轍。
五台山根據地從整個戰略布局來看,是極為重要的。
蘇長青離開,五台山根據地群龍無首。
勢必會出現亂子,到時候可不就是給了小鬼子一個可乘之機?
精通曆史的都知道,魏晉南北朝時期,天降猛男劉裕在收複長安城之後。
由於自己的幕僚劉穆之身亡,匆匆趕回建康稱帝。
而長安城也因為劉裕的離開,而徹底群龍無首。
在這種情況下。
赫連勃勃趁著劉裕離開帶來的混亂,一舉拿下了長安城。
更是將劉裕麾下的一眾名將,斬殺一空。
所以,總部才會與蘇長青一般。
有一樣的想法。
雙方一拍即合,而蘇長青也在安排好五台山根據地的事情後。
親自前往了總部根據地。
並且與總部進行了深入的溝通與交流。
總部對蘇長青的那些提議,自然是一一答應。
至此!
蘇長青前往鬆戶、前往夏國國都之事。
也是成為了板上釘釘之事。
而另一邊。
隨著小鬼子航空母艦編隊抵達大夏鬆戶一帶,小鬼子對大夏國的挑釁越發的肆無忌憚。
而小鬼子目前,也僅僅需要一個借口。
以此發動對大夏國鬆戶等地戰爭的借口。
當然,大夏國同樣覺察到了小鬼子的陰謀。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從大夏國的蜀地、滇地、桂地、鄂地……
之前還在因為地盤拚殺的軍隊,終於是擰成了一股繩。
從全國各地而來,密密麻麻的地方軍閥部隊。
朝著大夏國的國都方向趕去。
在這一刻!
大夏老百姓放棄了仇恨與恩怨。
準備攜手共同抗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