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我推舉的人不是你

字數:3839   加入書籤

A+A-


    李泰認定了兵權於自己已經是唾手可得,而且這一切還是李承乾促成的。
    隻要兵權到手,他並不在乎現在展現一下“兄弟親情”,這在父皇麵前也能留下極好的印象。
    李承乾卻微微一笑:“魏王這是怎麽說呢?你人在長安,負有轉運糧草的重責大任,而且也是父皇親自指派的。”
    “轉運糧草之事,雖然不是衝鋒在陣前,但各種細務繁瑣,想來也是讓魏王你勞神勞力的。”
    李泰心中大感驚喜,同時也有些警惕。
    自己處處針對李承乾,但是他不但拱手把兵權讓給自己,現在又在朝堂之上說著自己的好話,誇讚自己的功勞……
    這,這很不對勁兒吧?
    他幾乎疑心李承乾是不是在並州被薛延陀人把腦子給打壞了。
    “咳,確實是很辛勞,但是這都是我的本分之事。”
    以李泰之智,一時間竟不知道該怎麽接口,生怕李承乾的誇讚背後隱藏著什麽陷阱。
    房玄齡則含笑道:“三位皇子領受陛下之重托,雖然職責不同,但也都做得有聲有色,此真陛下之幸事,朝廷之幸事啊。”
    李承乾續道:“正因為魏王現在責任重大,而且已經上手,算是理順了大唐供應軍需糧草的各個關節,若是此時換人,又要重新熟悉,豈不是影響前線將士作戰所需?”
    “依為兄看來,魏王的位置還是不要輕動。”
    “皇兄太客氣了……呃,哈?”
    李泰順著剛剛的話頭,還想要客氣一番,但很快就品過味兒來,自己好像被耍了?
    李承乾擺了擺手。
    “這絕不是客氣,而是以朝廷為重,也正是因為魏王的責任太過重大,所以並不適合北上領兵。”
    “父皇,依兒臣之見,可以由晉王李治,移至太原,由程、李二位將軍輔佐,整合東西各軍,以備征伐草原,反擊薛延陀部!”
    “什麽!”
    眾人皆驚,而且把目光移到了並不顯眼的李治身上。
    李承乾剛剛的鋪墊,竟是為晉王做的。
    想想好像又挺合理的。
    李承乾自己想要擺脫嫌疑之地,極力推掉了兵權,又開口說需要皇子坐鎮,協調眾將,但東宮顯然不可能支持自己的對頭魏王……
    那剩下的選擇,豈不是就隻有晉王一人了!
    隻不過,因為晉王年紀尚幼,過去在朝堂之上不算引人注意,似是帶領數十萬大軍,坐鎮北疆對抗強悍的薛延陀部……大家自然不可能想到他的身上。
    可是,之前李承乾也說過,作為大軍主帥,未必需要衝鋒陷陣,有程李等將軍輔助,甚至也不需要他親自指揮作戰。
    作為陛下嫡子,大唐親王,他在前線自然就有足夠的權威令將士束手。
    他在太原,便是代表大唐朝廷與陛下,足可鼓舞士氣,也能讓阿史那等異族將領不敢有異心。
    李泰的臉色則變得非常難看。
    “皇兄,你這是什麽意思!”
    李承乾很是“無辜”地道:“青雀何有此問?為兄可是一片為公的赤誠之心啊。”
    “莫不是青雀你有什麽更好的安排,我想父皇和滿朝文武也都洗耳恭聽,看魏王你是準備如何安排。”
    李泰的臉色再次漲紅。
    他當然很想直接爭奪兵權,但是現在他萬萬不能直接表現出來。
    蕭言之事,父皇可以相信自己,但是滿朝文武必定有人已經對自己生疑,覺得王氏隻不過是成為自己的替罪羔羊。
    而且他剛剛不顧嫌疑,公開讚成先收回李承乾的兵權。
    哪怕這是李承乾自己提出來的,可是以魏王府跟東宮的矛盾,此舉也極為惹眼。
    假如他又因為李承乾提議的新主帥人選不是自己而動怒,甚至親自下場爭搶這個主帥之位,那等於明明白白地告訴所有人,自己急不可耐地增強實力,其意便在於劍指東宮,想要壓過李承乾這個太子!
    “我,我隻是覺得,稚奴年紀尚小,不足在擔當此重任。”
    “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朝廷若是讓從來沒有領兵經驗的晉王北上太原,恐怕不夠謹慎,若是有失,則必使我大唐失卻北方屏障,悔之晚矣。”
    李泰一共才讀過那麽點兒兵書,直接在朝廷上扯了出來,以顯示他跟李治是不同的,他至少是讀過兵書的……
    李承乾步步緊逼得道:“原來如此……隻不過,真要說起來,皇兄我奉聖命領兵出征,也沒有什麽用兵經驗,最終還是在幾位將軍的輔助之下打了勝仗。”
    “若依你的說法,那麽除了皇兄我之外,大唐諸多皇子都沒有領軍經驗,豈不是全都無法為父皇分憂?”
    “父皇!稚奴雖年幼,但行事沉穩,此次奉父皇之命安撫長安三輔之地民心,頗有建樹,以他領並州大都督之職,鎮守太原,當不至有失。”
    “而魏王李泰,不如還是讓他在後方轉運糧草,兒臣身在長安,也可以為他分擔一二,以免魏王過於操勞啊。”
    李承乾幾乎可以肯定,暗中跟薛延陀部勾結,把大唐後方轉運大營的情報透露給白默的,必是魏王!
    他當時便放棄了把太子讓給這貨的打算,必要先把晉王李治給扶持起來。
    白默雖然被斬殺於戰場之上,但是李泰能做出第一次,也就能沒有心理負擔地做第二次,再派出密使跟薛延陀的領軍大將勾結,絕非不能想象。
    李承乾自然要想辦法盯住他,免得他又搞出什麽小動作,真害得大唐前線將士慘遭敗績。
    李世民敲了敲禦案。
    兩兄弟立即停下了爭論和虛假的“客氣”,俯首聽從父皇的旨意。
    李世民淡淡地看著李承乾。
    “高明,你回長安,還不知道長安民間議論與禦史彈劾,卻已經準備得如此萬全,隻是為了推掉北疆兵權?”
    被陛下提醒,很多朝臣才反應過來。
    李承乾甚至都想好了舉薦晉王代領兵權,顯然不可能是臨時起意,而是在返回長安之前就已經想好了。
    蕭言的彈劾,李世民要對王氏施以雷霆手段,他還不知道呢!
    大家自然不可能認為李承乾有什麽陰謀……若有陰謀,反而應該緊緊握住兵權不放才對。
    李承乾心中一緊,沒想到,自己的作為稍有不合邏輯之處,竟完全無法瞞過李世民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