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豪華接親車隊
字數:4268 加入書籤
無奈跟梁振南商量了一通。
最後大手一揮,女人孩子和老人統統住賓館,糙漢子們全部住招待所。
大家都是沾親帶故的鄉裏鄉親,也別分哪家跟哪家了,哪空往哪塞就是了。
事後證明,這樣的安排無比的正確。
鄉下人思想雖然單純,但也是有自己小九九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要是按一家家來安排,能分配到賓館住的固然高興,回去也少不了顯擺一通。
可分到招待所的人家就得心裏嘀咕了。
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親戚,憑啥他們家住得就比咱家好那麽多。
在你宋文心中是不是咱就是不如那幾家啊!
而像這樣子打亂了女人孩子老人優先則不一樣了。
每家都有人能住進了豪華賓館,每家回去都能顯擺。
隻是人多人少的問題而已,能住進去的人少,那也隻能怪自己家來的老幼婦嬬少了,不是人家厚此薄彼。
老家這一邊的親戚,就交由梁振南來安排了。
而房間也是訂了兩天時間,難得老老少少一大家子出來,春節也快到了,小孩子也在放寒假,除了喝喜酒,也得讓人好好逛逛買點年貨不是。
李蘭蘭父母雖然不是本地人,但也在本地工作生活了幾十年,親朋好友也不少,給備了十桌。
反倒是宋文梁英同事朋友比較少,上來也沒幾年,縣供銷社就那麽幾十人,都是雙職工的多。
也不像鄉下似的拖家帶口的齊上陣,最多也就是兩口子帶個小娃娃。
加上宋文這些年交好的人脈,如軍分區的李光輝等,滿打滿算也就六七桌人。
唯一有點遺憾的就是宋向黨同學了。
作為一個現役軍官,唉,沒有同事能來見證他的婚禮。
還好家裏的表兄弟不少,要不然接親的隊伍就太寒磣了。
最得力的便是在深市的倆土豪兄弟了。
把公司裏的轎車全部開了回來,還專門在婚慶公司租了輛敞篷的禮車作為婚車,湊夠了六輛,意為六六大順!
天剛蒙蒙亮,宋同學便起來倒飭自己,雖然亢奮的幾乎一晚睡不著,卻還是精神抖擻。
把自己洗刷刷了一通,臉上抹了媳婦從深市買回來的某品牌進口男士專用麵霜,又在剛長出不足一厘米的板寸上噴了半瓶發膠,再穿上老媽和媳婦共同選上的上紅下黑新郎裝......
看了看手表,怎麽才七點多。
哎,時間過得真慢呢。
李家,李蘭蘭感覺剛迷糊了一下,便被叫醒,從來沾上枕頭便睡著的人,昨晚也翻烙餅似的失眠了。
她們家住的是鐵路小區的平房,門外一片嘈雜聲。
是母親與兄弟們在指揮車子倒車的聲音,還有搬東西的聲音,那是她的嫁妝。
婆家給了兩萬八千八的聘禮,這消息一傳出,眾人嘩然。
一時間,讓她在小區裏成了名人。
要知道,當年跟她一起進單位的小姐妹,哪怕轉了正,現在也才拿一百四十多的工資。
一般的閨女出嫁,聘禮也就一千到一千五之間,個別能給到兩千的,已是讓人羨慕不已了。
可李蘭蘭的婆家竟然一出手就是兩萬多。
兩萬八千八啊,得不吃不喝攢十幾年吧,雖聽說人婆家是做生意的,可那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啊。
這兩年,單位的效益不太好,也有不少人停薪留職下海做生意。
有那賺了錢的娶媳婦嫁女兒,也沒聽說哪個光聘禮就有過萬的。
還有那升級版的三轉一響,冰箱彩電就不說了。
光那輛摩托車,有那識貨的就說了,那是原裝進口貨,省城那賣一萬三千多呢。
乖乖,這加起來就小五萬了吧。
這李蘭蘭可真好命啊。
瞬間,李蘭蘭成了眾待嫁姑娘的羨慕對象。
而一些有兒子的人家卻在暗暗埋怨,這不是攪亂市場嗎!
特別是一些準備要娶媳婦的人家,剛還高姿態說要給人家姑娘兩千塊聘金呢。
這下連人家零頭都遠遠不及,這還怎麽整......
宋家可不知道自己無意中成了眾疾之地。
按原先的想法,梁英是想給六萬六千六的,嫁女兒都陪棟房子了,更何況是娶媳婦。
大哥那邊都娶了兩個了,自家大兒沒指望,二兒子又因故耽誤了兩三年。
盼啊盼,好不容易盼到了,她是恨不得把全副身家都花在上麵了才痛快。
隻是被宋向君的一通話給勸住了。
當時大女兒的原話是,“媽,現在外麵一般行情才一兩千塊,你這給個幾萬塊,雖說給多少是自個兒的事,別人管不著,可向黨還在部隊呢,還是低調點吧,在別的地方補貼回來就是了,給人議論多了總歸不好。”
梁英一聽,那火熱的心逐漸冷靜下來。
想想也是,事關兒子,可不能光任由自己痛快嘍。
嗯,到時候敬茶利是給厚點,再加上上次去京城時謝家回禮的那條祖母綠......
經過多方對比,最後折中一下,聘禮定下了兩萬八千八。
宋向君:“......”
好吧,老媽的這個多方對比,是根據深市和港島那邊的多方對比得出來的結果。
剛開始時的六萬六千六,就是表弟梁建勇和陳丹丹訂親後,舅母經過多方打聽出來的行情之一,六萬六千六,八萬八千八......
由六輛各品牌小轎車組成的花車隊伍駛進了鐵路小區,引來了眾人的圍觀。
隻見各小車前後都貼了個囍字,用鮮豔的彩帶和鮮花裝飾著車身,顯得異常的喜氣洋洋。
打頭的一輛更是張揚的大紅色敞篷車,車前蓋上用199朵粉紅色的玫瑰擺成一個大大的心形,外麵圍了一圈綠葉,上麵還有兩個穿著大紅色鳳冠霞帔的卡通小人。
一看就是新郎新娘的專用車駕。
車隊緩緩前行,圍觀的眾人也跟著車隊看熱鬧。
小孩子更是興奮的哇哇大叫,緊緊跟著紅色敞篷車,稀罕的拍著手。
這年頭,老百姓接親還是以自行車或三輪車為主。
最近這一兩年雖然也有那有門路的借來了小轎車,但最多也就是一兩輛。
在這個十八線的小縣城,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多小轎車組成的迎親車隊。
而且那車子裝飾得多漂亮啊。
以前見過的那些小車,貼上個紅紙剪的囍字再拉上幾條彩帶和汽球,就夠引人注目了。
可這一溜車隊,那囍字,是燙金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格外耀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