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0 章 忽悠開始

字數:4004   加入書籤

A+A-


    一行人正緊張地商討著如何運用遊擊戰的策略來對抗北元。
    他們仔細研究著地圖,分析著地形和敵人的弱點,力求找到最佳的戰術方案。
    與此同時,屋外的兀良哈與北元之間的械鬥也漸漸進入了尾聲。
    這場激烈的衝突中,雙方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場麵異常慘烈。
    但在錦衣衛的暗中偏袒中,就是放冷槍,盡管北元使團的人數比兀良哈使團多出一倍,但最終還是未能抵擋住兀良哈使團死命攻擊,遺憾落敗。
    院子內,北元使團的成員們橫七豎八地倒在地上,有的已經失去了生命,有的則身受重傷,痛苦呻吟著。
    而阿魯台,作為北元使團的首領,雖然還能勉強站立當場,但他的身上也布滿了傷痕,顯得狼狽不堪。
    相比之下,兀良哈使團的情況也並不樂觀。
    他們同樣遭受了重大的損失,能夠站立的隻剩下區區十人。
    這些幸存者們雖然疲憊不堪,但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堅決和不屈,緊緊地圍住了阿魯台,逼迫他投降。
    “阿紮失裏,你這是自絕於長生天,草原會降下天罰,懲罰你們這些殘害同胞的叛徒!”
    阿魯台怒目圓睜,指著阿紮失裏的鼻子大罵道。
    麵對阿魯台的指責,阿紮失裏卻隻是微微一笑,反問道:“叛徒?”他的聲音平靜而又帶著一絲嘲諷。
    “到底誰才是叛徒?當年大元建立之時,是誰帶領漢人殺入草原,屠戮我們的同胞?”阿紮失裏的話語如同一把利劍,直刺阿魯台的心髒。
    阿魯台的臉色瞬間變得蒼白,他張了張嘴,想要反駁,卻發現自己竟然無言以對。
    “是忽必烈!”阿紮失裏緊接著說道:“哦,對了,他應該叫劉必烈,畢竟他自稱是劉邦的後代嘛!”
    阿魯台被阿紮失裏的話嗆得說不出話來,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
    然而,阿紮失裏並沒有就此罷休,他繼續說道:“劉必烈就先不說了,大元敗退草原後,你們又是怎麽做的呢?”
    “你們強行在各部落征兵,當年你們在中原享受榮華富貴的時候,可沒有我們的份兒!
    如今你們落難了,卻想起我們來了,憑什麽所有的好事都讓你們占了,而不好的事情卻都要我們來承擔?這公平嗎?”
    阿紮失裏越說越激動:“我兀良哈三部受夠了!我們要生存,我們要活下去!
    既然你們北元朝廷不讓我們活,那我們兀良哈三部就自己走出一條路來!”
    阿紮失裏的話語如同驚雷一般,在阿魯台的耳邊炸響。
    “歸順大明就挺好的,至少他們講道義,幫大明做事就給好處,不像你們北元朝廷,隻知道索取,啥也不是!”
    這一番話如同一把利劍,直插阿魯台和阿紮失裏的心窩。
    就在他們麵麵相覷、無言以對的時候,一陣諷刺的鼓掌聲突然傳來。
    啪啪啪~~~
    阿紮失裏猛地轉過頭去,想要看看是誰如此大膽,竟敢在這個時候嘲笑他們。
    當他看清來人時,心中的憤怒瞬間被恐懼所取代。
    原來,發出這陣鼓掌聲的,正是所有使團都又敬又怕的大明外交部長。
    阿紮失裏定了定神,快步上前,右手握拳,狠狠地錘在自己的胸口上:“大人,投名狀已交,希望您不要食言!”
    陳林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他將徐達往前推了一步:“那是自然,具體事情你找魏國公商議,我隻是外交部長,不管具體行事。”
    魏國公!!
    聽到這三個字,阿魯台和阿紮失裏都如遭雷擊般震驚不已。
    他們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的徐達。
    原來,這位就是名震天下的大明長城魏國公徐達!
    阿魯台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在這裏與這位傳奇人物麵對麵。
    徐達卻沒有絲毫的廢話,他那雙銳利的眼睛如同鷹隼一般,緊緊地盯著阿紮失裏,丟下一句“隨我去五軍都督府”後,便轉身大步離開現場。
    五軍都督府!!
    阿紮失裏的臉上頓時露出驚喜之色,連忙跟了上去,仿佛看到了一線生機。
    而阿魯台則是一臉灰敗,他知道自己此次出使已經徹底失敗了。
    “來啊!給我將阿魯台打出去!外交部不歡迎敵國使臣!”
    隨著這聲怒吼,李順、樸仁勇等人眼睜睜地看著受了重傷的阿魯台被亂棍如雨點般地抽打,像一條死狗一樣被拖出了外交部。
    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恐懼和震驚。
    大明的外交政策似乎在一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如此陌生,他們完全無法適應。
    就在這時,陳林突然看了過來,幾人不禁渾身一顫。
    “朝貢清單都擬好了嗎?”陳林的聲音冰冷而嚴厲。
    眾人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吭聲。
    最後,是李順硬著頭皮回答道:“還……還未弄好……”
    話音未落,陳林的臉色變得更加陰沉:“未弄好還不快去弄!”
    眾人嚇得紛紛低下頭,不敢再看陳林一眼。
    這一次,他們終於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要以最大的誠意來朝貢大明皇帝陛下。
    哪怕是將所帶來的貨物全部獻出去,也在所不惜。
    畢竟,和自己的小命相比,那些貨物又算得了什麽呢?
    對,就這麽辦!眾人在心中暗暗發誓。
    三天後,張赫帶著鄭和、藍玉等人回來了。
    他們不僅帶來了燕王朱棣駕駛鐵甲艦,率領三艘木質戰艦,正式踏上了遠征琉球的消息。
    而在浙東外海的原倭寇老巢,也留下了十艘戰艦駐守,以防止倭寇死灰複燃。
    張赫此行回來,則是接收另一艘已經打造完畢的鐵甲艦,還有1000陸軍隨行一起登島,徹底控製倭寇老巢。
    龍江驛碼頭,依舊是那座熟悉的亭子。
    此刻,這裏聚集了來自各國的使臣,其中不僅有早已抵達的,還有剛剛抵達的南洋一些藩國的使臣們。
    他們或交頭接耳,或低聲議論,似乎都對即將發生的事情充滿了期待。
    而在這熱鬧的場景中,有一個人卻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便是大元知院阿魯台,此刻的他正躲藏在人群的外圍,臉上還殘留著些許青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