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做魚食

字數:3841   加入書籤

A+A-


    時間在飛針走線和毛線團的滾動中悄然滑過。
    進入十一月,第一場像模像樣的大雪終於洋洋灑灑地落了下來。
    作為土生土長的東北姑娘,林初夏對此眼皮都懶得抬一下。
    知青點的新知青們大多數都是北方娃,大家該幹啥幹啥,誰也沒像沒見過世麵似的咋咋呼呼。
    林初夏給自己織的毛衣也終於完工了!
    她別出心裁地織了件桃心領,中長款的寬鬆開衫毛衣。
    為了增加點設計感,她還用白色的棉布,給毛衣接了個圓領子,做成了後世常見的“假兩件”樣式。
    穿上身,慵懶隨性的味道立刻就出來了。
    她美滋滋地在鏡子前轉了個圈,左看右看,越看越覺得……自己像個圓滾滾、毛茸茸的小黃人!
    那不算明亮的黃色,配上寬鬆的版型,效果實在有點喜感。
    “噗嗤……”她忍不住對著鏡子裏的自己傻笑起來。
    “哎呀!夏夏你笑啥呢?”趙紅豔聞聲湊過來,隻看了一眼就驚歎.
    “真好看啊!這黃色襯得你臉更白了,氣色真好!”
    她是真心實意地覺得好看,林初夏那身白皮,簡直就是天生的衣服架子。
    孟曉晴也湊了過來,眼睛瞬間就粘在那件新穎又溫暖的毛衣上,羨慕得眼珠子都紅了!
    她一把抓住林初夏的胳膊:“夏夏!好夏夏!求求你,把這件賣給我吧!我出高價!”
    “不賣~” 林初夏拉長了調子,笑嘻嘻地拒絕。
    相處久了,她們之間說話早已沒了最初的拘謹和小心翼翼,多了幾分熟稔的隨意。
    孟曉晴哪裏肯放棄,立刻加碼:“那你再給我織一件!一模一樣的!毛線我自己出!我再給你5張工業票!” 這個價碼相當有誠意了。
    林初夏盤算了一下,貓冬的日子漫長又無聊,織件毛衣既能打發時間又能賺點票,何樂而不為?
    當下爽快地應承下來:“成交!”
    孟曉晴歡天喜地的拿來了她的毛線,是眼下頗為時髦的紫色。
    這顏色織出來會自帶一種沉靜高級感。
    但林初夏接過毛線,在孟曉晴手背上比劃了一下,眉頭微蹙,選擇實話實說:“曉晴啊,這個紫色……好看是好看,但有點挑膚色。”
    她邊說邊指了指孟曉晴的手:“秋收曬黑的印子還沒完全捂白呢,穿這個紫色可能會顯得氣色不太好。我建議你選酒紅色或者純白色,肯定更襯你。”
    孟曉晴低頭看看自己明顯比林初夏深了好幾個色號的手背,再想想自己曬黑的臉,整個人瞬間蔫了,哭唧唧地問:“夏夏!你老實告訴我,你到底是怎麽保持這麽白的啊?風吹日曬都不黑!”
    林初夏:“……” 她總不能說這是地府大轉盤抽中的冷白皮吧?
    “呃…這個…大概…是天生的?”她含糊其辭。
    “也可能跟我後來不怎麽下地有關係?”
    眼看孟曉晴還要追問,林初夏腦中靈光一閃,想起了前世刷短視頻看到的偏方。
    “哎!對了!我好像聽說過一個土法子!用雞蛋清和二次發酵的淘米水混合起來敷臉,據說能美白!要是能加點珍珠粉,效果可能更好!” 她趕緊把這個話題岔開。
    “真的嗎?!” 孟曉晴和趙紅豔的眼睛同時亮得像探照燈。
    美白,對任何年代的女孩子都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夏夏!真有效嗎?多久能白回來?”孟曉晴激動地抓住林初夏的手。
    林初夏有點心虛:“這個…我也沒試過,就是聽說過…效果嘛,因人而異?” 她可不敢打包票。
    “管它呢!先試試再說!” 孟曉晴是個行動派,立刻跳下炕,舀米、淘洗、找容器浸泡,一氣嗬成。
    美白大業刻不容緩!
    三個姑娘正圍在一起,頭碰頭地研究著淘米水該發酵多久,蛋清和水的比例是多少時,屋外傳來了陳東洪亮的喊聲:
    “大家夥兒注意了!都到顧知青屋裏集合一下!有事宣布!”
    三人趕緊披上棉襖,趿拉著厚厚的棉鞋,小跑著擠進了顧雲瀟和鄒城那間相對寬敞的屋子。其他知青也都到了,七嘴八舌地猜測著:
    “啥事兒啊?這麽正式?”
    “是不是要分糧了?盼好久了!”
    “哈哈,我今年工分能有一千五六,總算能過個肥年了!”
    陳東見人到齊,清了清嗓子,提高聲音:“安靜一下!聽我說!好消息!大隊裏明天組織去四道溝水庫冬捕!想去的人,明天早上六點,村口集合!每人交三毛錢給大隊部,這錢包括了來回坐爬犁的車費和交給四道溝大隊的‘入場費’。要是自己有本事能去,不坐爬犁,就交兩毛五,省下的五分是車費。不過!漁網魚竿得咱們自己想辦法!”
    “冬捕?!”
    “撈魚?!可咱們哪來的漁網魚竿啊?”
    “就是啊,誰有那玩意兒?”
    “沒工具咋整?幹看著?”
    眾人麵麵相覷,熱情瞬間被澆滅了一半。
    就在這時,林初夏的聲音響起:“咱們去問問何木匠吧?他手巧,說不定家裏有存貨,或者能指點門路呢?”
    這提議立刻得到了響應!一群年輕人也顧不上冷了,呼啦啦穿好厚外套,爭先恐後地湧向何木匠家。
    果然沒白跑!何木匠家還真有幾根自製的魚竿!
    林初夏、孟曉晴、趙紅豔三個女知青合夥買了一根,花了五毛錢。
    男知青們財大氣粗一點,合夥買了兩根。
    何木匠還熱情地分享了自製的魚餌秘方——挖“紅蟲”
    紅蟲就是蚊子的幼蟲,冰封的淺水區或淤泥下就有,冬天也凍不死。
    一群年輕人又興致勃勃地跑到村口河邊,頂著寒風在凍得硬邦邦的河岸附近開挖。
    男知青們揮著帶來的小鎬頭或鐵鍬在前麵破冰刨土,女知青們拿著小棍子在後麵扒拉尋找那細小的紅色蟲體。
    不一會兒,就收獲頗豐,挖了一大捧。
    回去後按何木匠的方子,摻上玉米麵和紅薯一起蒸熟,捏成團,就等著明天大顯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