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那個老教授,好像不太友好
字數:7926 加入書籤
林天宇的事件在京都掀起的波瀾,正在一點點平息。
媒體的頭條換了新的內容。
人們的談資有了新的方向。
蕭家莊園。
清晨。
蘇婉坐在餐廳的椅子上。
她的麵前放著一杯牛奶,一份三明治。
她的手裏拿著一個平板電腦。
她滑動著屏幕,瀏覽著新聞。
蕭長風從廚房走出來,端著一盤切好的水果。
他把盤子放在桌上。
他拉開椅子,坐在蘇婉對麵。
“今天天氣不錯。”
蕭長風說。
“嗯。”
蘇婉回應了一聲,視線沒有離開屏幕。
蕭長風拿起一片蘋果,放進嘴裏。
他看著蘇婉。
“還在看基金會的事情?”
他問。
“對,後續的收尾工作很多。”
蘇婉說。
“林天宇留下的爛攤子,需要我們一個個去解決。”
“那些被他煽動的合作方,需要安撫。”
“被他破壞的聲譽,需要時間去修複。”
蕭長風點了點頭。
“不急,慢慢來。”
“這次的事情,也算是一次考驗。”
“讓所有人都看清楚了,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蘇婉的手指在屏幕上停住了。
她的眉頭,微微皺起。
蕭長風注意到了她的變化。
“怎麽了?”
他問。
蘇婉沒有立刻回答。
她把平板電腦的屏幕放大。
她又讀了一遍屏幕上的文字。
她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你看這個。”
蘇婉把平板電腦轉向蕭長風。
屏幕上是一篇文章的標題。
《關於京都西郊文化遺址曆史斷代的幾點商榷》。
作者的名字,是王景明。
蕭長風看著那個名字。
“王景明?”
“是那個考古界的泰鬥?”
“是的。”
蘇婉的聲音裏,有了一絲凝重。
“就是他。”
“龍國考古學會的名譽會長,終身教授。”
“他在這個領域,就是權威。”
蕭長風拿過平板電腦。
他開始閱讀文章的內容。
文章的措辭很專業,充滿了學術術語。
但核心的意思,卻非常清晰。
王景明在文章裏提出,根據他最新的研究。
他認為蘇婉基金會正在保護的那片區域。
其曆史價值,被嚴重高估了。
文章列舉了三條主要的論據。
第一,地層樣本分析,與現有的曆史記載不符。
第二,出土碎片的碳十四測定,存在年代偏差。
第三,他認為那片區域,根本不是什麽古文明的遺址。
而可能隻是一個古代的采石場。
文章的最後,王景明提出了他的建議。
他認為,對於這種價值不高的“文化遺產”。
最好的保護方式,不是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原地封存。
而是進行“保護性商業開發”。
這樣,既能保留一部分曆史印記。
又能實現土地的經濟價值。
蕭長風看完了整篇文章。
他把平板電腦放在桌上。
“這……”
他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
“他這是什麽意思?”
“全盤否定了你們之前所有的工作。”
蘇婉端起牛奶,喝了一口。
牛奶已經涼了。
“我不知道他是什麽意思。”
“但他的這篇文章,分量很重。”
“他不是林天宇那種商人。”
“他手裏的武器,是學術,是權威。”
“這種攻擊,比商業上的打壓,更麻煩。”
蘇婉的話音剛落,她的手機響了起來。
她看了一眼來電顯示。
是基金會的助理。
蘇婉接通了電話。
“喂,小李。”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焦急的聲音。
“蘇董,您看到王景明教授的文章了嗎?”
“看到了。”
蘇婉說。
“現在情況很不好。”
助理的聲音有些顫抖。
“文章剛發出來不到一個小時。”
“我們基金會的電話,已經被打爆了。”
“全是各大媒體的記者。”
“他們都在問,我們對王教授的質疑,有什麽回應。”
“還有幾家之前說好要給我們捐款的企業,剛剛打電話過來。”
“他們說,要重新評估項目的價值。”
“捐款的事情,要暫時擱置。”
蘇婉閉上了眼睛。
她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
“我知道了。”
她說。
“你先穩住大家的情緒。”
“告訴記者,我們會在研究過王教授的文章後,給出正式的回應。”
“至於那些企業,不用管他們。”
“我來處理。”
蘇婉掛斷了電話。
她站起身,在餐廳裏來回走動。
蕭長風看著她。
“你打算怎麽做?”
“我必須聯係上王景明。”
蘇婉停下腳步。
“我要當麵問清楚。”
“他的那些數據,是從哪裏來的。”
“他的那些結論,依據是什麽。”
“我不相信,我們整個專家團隊,這麽多年的研究,會是錯的。”
蘇婉拿起手機,開始撥打電話。
她通過自己的關係,試圖找到王景明的聯係方式。
過了十幾分鍾。
她終於拿到了王景明辦公室的電話號碼。
她深吸一口氣,撥通了電話。
電話響了很久,才被接起。
一個年輕的聲音傳來。
“喂,你好,這裏是王景明教授辦公室。”
“你好,我是蘇婉慈善基金會的蘇婉。”
“我希望,能和王教授約個時間見一麵。”
“就他今天發表的那篇文章,我想和他當麵交流一下。”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鍾。
然後,那個年輕的聲音用一種公式化的語氣說。
“不好意思,蘇女士。”
“王教授最近的日程很滿。”
“他沒有時間,接受私人的會麵。”
“而且教授也說了。”
“學術的討論,應該在學術的範疇內進行。”
“他歡迎你們也發表一篇論文,來反駁他的觀點。”
“至於當麵交流,他認為沒有必要。”
“他不想和非專業人士,浪費時間。”
說完,對方直接掛斷了電話。
聽著手機裏的忙音。
蘇婉的手,停在半空中。
她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無力的神情。
……
京都大學。
考古學係。
一間寬敞的辦公室裏。
王景明掛斷了電話。
他推了推臉上的眼鏡。
他的對麵,坐著一個電視台的記者。
“王教授,剛才的電話?”
記者小心翼翼地問。
王景明笑了笑。
“蘇婉慈善基金會打來的。”
“想找我當麵談談。”
“被我拒絕了。”
記者點了點頭,在筆記本上記錄著。
“那您對她們後續可能的回應,有什麽看法?”
王景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我能有什麽看法?”
“科學,是講證據的。”
“我的每一項數據,都經得起檢驗。”
“我的每一個結論,都有嚴謹的邏輯支撐。”
“她們可以反駁,但要拿出同樣有分量的證據。”
“而不是靠著一腔熱情,或者所謂的理想。”
王景明放下茶杯,看著記者。
“我理解她們保護文化遺產的心情。”
“但好心,有時候會辦壞事。”
“把一個古代的采石場,當成聖地一樣供起來。”
“浪費了納稅人多少錢?”
“浪費了多好的土地資源?”
“那片地,如果用來進行商業開發。”
“能創造多少就業崗位?能帶來多少稅收?”
“這才是對社會,對人民,最大的負責。”
王景明的聲音不大,但每一個字,都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
記者連連點頭。
“王教授,您說得太有道理了。”
“您的這番話,可以說是振聾發聵。”
“我相信,您的觀點,一定會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
王景明靠在椅背上。
他看著窗外。
他的臉上,帶著一絲微笑。
這盤棋,他已經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