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千帆過盡 向新而行

字數:2226   加入書籤

A+A-


    從縣食品加工廠出來,王旭心裏有了底。
    十點之前,王旭趕到經濟發展局,高陽說還有幾件事情需要當麵匯報,於是請王旭先到自己辦公室。
    回到剛離開幾天的辦公室,王旭心中自然感慨萬千。對這間局長辦公室,自己用了20多年時間,完成了從敬畏、仰望到今天可以俯視的過程,一路的艱辛,隻有自己心裏清楚。
    這間經濟發展局局長辦公室,始終是在辦公樓三樓走廊最東頭的南側,多年來一直沒有更換過位置,隻是在王旭任局長的第一年,按照領導幹部辦公用房最新標準要求,在房子中間加了一道隔斷,變成裏外兩間,外屋是局長辦公室,裏屋改造成一個小型接待室。
    局長辦公室的布局,高陽依舊保留了王旭任局長時的老樣子。他深知,從這間屋子裏先後走出來歐陽中、林中和、馬平陽、陳立軍、王旭等多位縣級領導幹部,可以稱作名副其實的縣處級幹部成長的搖籃,對這種風水寶地,必須保持足夠的敬畏,萬萬不可有絲毫的冒犯。
    高陽請王旭坐到局長的老板椅上,王旭說:“帥不離位的,現在這個位置就是你的。這不是一把單純的椅子,他是權力和責任、權利和義務的統一體。我現在離開了,就不適合再坐了。”
    高陽說:“王縣長您不坐,那我隻能站著匯報工作了。”
    經過一番謙讓,最後還是王旭坐了局長位置,高陽坐在對麵客人的位置。
    高陽親自給王旭茶杯續了水,然後匯報說:“王縣長,局裏當前有兩件事情,需要向您匯報。一是關於全年的經濟指標。剛剛閉幕的全縣兩會上,已經明確了全年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目標,作為經濟發展局,所占比重大,承擔任務重,所以,我認為,在指標落實上,應該增速再快一些,起碼要按高出5個點的增速分解落實到各發展載體,這樣我縣的GDP才能在一年內迅速實現在全市的位次前移,趕超兄弟縣區。第二件事就是關於縣食品加工廠拆遷工作。食品加工廠的情況,王縣長您也是比較熟悉的,由於曆史原因,多年來,企業部分遺留問題還沒解決,拆遷阻力很大。但是我們有信心、有決心,積極配合縣拆遷指揮部,排除萬難,采取強有力措施,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拆遷工作,讓縣委縣政府領導滿意。”
    聽完匯報,王旭並不完全讚同高陽的意見:“關於指標數據問題,人代會上確定的目標是實事求是、切實可行的。我的意見是不宜再拔高,嚴重脫離實際的目標不利於經濟長期健康發展。況且在這方麵,我們是有教訓的。關於縣食品加工廠的問題。維護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遺留問題的妥善解決是順利拆遷的前提,前期具體工作還得由你們去做,需要縣政府協調的,可及時向我匯報,我們共同想辦法。我相信,隻要職工思想工作做通了,群眾合法的利益訴求得到滿足了,一切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當然,對於個別無理取鬧,甚至提出過分要求的,無論是誰,都不能姑息遷就,不能讓個別人影響拆遷工作大局。”
    聽完王旭對兩項工作的處理意見,高陽表情略顯尬尷,笑容也有些僵硬,但還是很快表態說:“好的王縣長,還是您考慮得全麵細致。我們一定按照您的指示要求,抓好工作落實。”
    王旭想,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確不假。高陽一直改不了沉不住氣、急於出政績的老毛病,總想著立竿見影、“上午栽樹,下午就想乘涼”,王家嶺合村並居試點的事,這麽快他就忘記了。
    上午十點整,王旭坐在經濟發展局會議室的主席台上,左手邊是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馮坤,右手邊是經濟發展局局長高陽。台下是各鄉鎮分管經濟工作的負責人,這些同誌大多都是副鄉鎮長,但從台上往下看去,年齡相差卻十分懸殊,有的副科級已經幹了十幾年,地中海的禿頂,兩鬢稀疏的白發,已有了幾分暮氣;有的三十來歲,剛剛提拔為副科級,頭發烏黑濃密,躊躇滿誌,意氣風發。
    雖然大家形色各異,但卻都是從事著一樣的工作,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
    官場真是一個隻認職務不認年齡、不認人的地方。
    這時,從會議室門外走進來一位年輕人,提著暖瓶給主席台領導挨個續水。小夥子一米七八的個頭,身材勻稱,眉清目秀,稚嫩的麵龐,藏不住骨子裏自帶的自信和灑脫。
    高陽湊到王旭耳邊,小聲地介紹說:“王縣長,這就是我們局剛剛錄用的公務員小王,叫王晉,家是飛虎鄉的。”
    王旭目不轉睛地盯著王晉,不覺走了神。
    他仿佛看到了當年剛到經濟發展局參加工作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