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你讓朕下罪己詔??

字數:5957   加入書籤

A+A-


    長孫無忌實在是太了解李世民的性格。
    驕傲,驕傲,還是驕傲。
    尤其是對無關緊要的小人物,毫不放在眼裏。
    可趙仙羆現在已經不是小人物。
    看著李世民極力壓製怒火的樣子,長孫無忌道:“陛下,你不能再被情緒左右了。
    你現在應該把趙仙羆當成一個擁有幾十萬兵馬的高原霸主。
    忘記他的年齡,忘記他之前對你的種種冒犯。
    以前的事咱們改變不了,但將來會怎樣,我們現在正確的選擇、部署,還來得及。”
    李世民眼睛緊緊盯著長孫無忌。
    今天的長孫無忌格外平靜。
    當長孫無忌如此平靜時,也就意味著長孫無忌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不怕惹他惱火,隻從完全理性角度思考問題。
    長孫無忌尚且拋下了一切個人情感,自己作為皇帝怎能連長孫無忌都不如?
    李世民當即收起狠厲的目光,仰起頭閉上眼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他按照長孫無忌說的那樣,放下對趙仙羆的過往一切成見。
    隻把趙仙羆當成一個雄踞在大唐西麵,擁有廣闊領土,對大唐極具威脅的高原霸主。
    長孫無忌見李世民已經冷靜,當即道:
    “首先,陛下您殺了趙仙羆的父親趙蘊古,不論趙蘊古到底有沒有徇私枉法,從趙仙羆過往種種行為來看,這個仇他並沒有放下。”
    李世民睜開眼:“你想讓朕承認殺錯了趙蘊古,下罪己詔?”
    長孫無忌點頭:“這可能是決定趙仙羆,會不會在短期內興兵攻唐的關鍵。
    他雖然說不會投靠異族,幫助異族傷害大唐百姓,但我們必須做最壞的打算,比如,實力膨脹後的他隻想報仇,忘記承諾。”
    李世民臉色難看。
    君王強烈的自尊心又開始作祟。
    “你讓朕下罪己詔…”
    長孫無忌沒有理會李世民緊咬牙根的低聲呢喃,繼續分析問題的利害:
    “陛下,咱們現在如果和趙仙羆交鋒,就算最後舉全國之力贏了,也會大傷國本,軍民死傷無數,這豈不讓您多年的苦心治理白費?
    既然如此,為何不能先求和穩住對方呢?
    當年您剛登基時,頡利可汗率軍南下,您不是照樣忍辱負重,方有後麵的北漠大捷,讓頡利可汗灰頭土臉的親自到長安負荊請罪?”
    李世民沒說話,臉色陰沉的可怕。
    當年頡利舉兵南下,逼迫他不得已以疑兵之計,以及許諾給予大量財物,才讓頡利退兵,曾被他視為畢生恥辱。
    好在他韜光養晦幾年後,打敗了突厥,生擒了頡利,洗刷了恥辱。
    但是現在,曾經一個被他毫不在意,乳臭未幹的罪臣之子,竟然也成為了大唐西邊的大患,迫使他不得不再次采取求和的策略,還要下罪己詔,這讓他很難接受。
    長孫無忌看了房玄齡一眼。
    兩人來之前已經討論過眼下,最適合處理大唐與大秦兩國關係的方案,以及如何合力勸說李世民放下麵子,理智抉擇。
    房玄齡收到長孫無忌的目光提醒,當即開口道:“陛下,咱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想這件事。
    您本來就把平定吐穀渾,將吐穀渾納入大唐疆域,定為開疆拓土必做的第二件事。
    現在趙仙羆既然合並了吐蕃和吐穀渾,對我們來說未必全是威脅,同樣也是機遇。”
    李世民皺眉看著房玄齡:“機遇?”
    房玄齡點頭:“趙仙羆現在是成為了大唐最強勁的敵人,可打敗趙仙羆,也就意味著同時打敗了吐蕃以及吐穀渾,收獲了這兩個國家的領土和資源。
    而且趙仙羆還為我們省去了一個步驟,那就是他必然會以漢人的方式去統治教化吐蕃以及吐穀渾民眾。
    那麽往後吐蕃和吐穀渾納入大唐,其民眾對於咱們大唐的各項政令,也就不會那麽抵觸。”
    打敗趙仙羆,就是打敗吐蕃以及吐穀渾?
    李世民眯了眯眼,臉色豁然明亮起來。
    他轉身坐回龍榻,認真傾聽下方這兩個左膀右臂所言。
    房玄齡上前一步,躬身,繼續道:
    “陛下您下罪己詔,對於顏麵來說確實有損,可從長遠角度來看,正是因為您下罪己詔,才穩住了西邊隱患,為將來解決這個隱患贏得了時間。
    那麽將來在史書和後人評判中,不會有人說您下罪己詔是情勢所迫,反而會認為這是您為成就大業,做出了的一項超越尋常君王的偉大舉動。
    請陛下,三思。”
    龍榻上,李世民摩挲著手指沉思。
    長孫無忌見李世民心裏已經鬆動,當即趁熱打鐵道:
    “陛下,其實您下罪己詔,隻不過是承認錯殺了趙蘊古,殺錯一人而已,又不是什麽大罪過,百姓根本就不會覺得有什麽。
    甚至臣敢說,那些能明白您真正用意的人,比如魏征,一定會在朝堂上大聲稱頌您是個聖明的君主。”
    正在沉思的李世民抬起明亮的雙眼看著兩人,手指輕撚著嘴上胡須。
    此時的他已經沒有任何負麵情緒,隻有平靜的思考。
    “讓朕好好想一想,明日朝堂上再議。”
    房玄齡長孫無忌兩人看了眼李世民的神色,知道已經不用再勸,當即躬身行禮離開。
    …
    第二日,朝堂。
    李世民宣布了趙仙羆所建的大秦,已經攻破吐蕃王都的消息。
    這頓時引得文武百官一個個瞠目結舌,驚震的無以複加。
    尤其是高履行,可謂是心情一直在大起大落間。
    高履行才剛剛覺得吐穀渾在大唐吐蕃聯合攻打下,一定隻有覆滅的結局。
    到時候他就能親眼看到殺死他兩個兒子的趙仙羆,像喪家之犬一樣被生擒到長安問斬。
    哪知道一轉眼,趙仙羆竟然變得更強大了,如有神助,用兩個月不到的時間把吐蕃也給滅了。
    “為什麽!為什麽那姓趙的總是如此好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如此的令人匪夷所思!我不服,不服!”
    高履行在心裏哀嚎怒吼。
    緊接著李世民在朝堂上又宣布了一件事。
    那便是他重新審理了一下趙蘊古徇私枉法這件案子,發現趙蘊古犯罪事實不清,齊王長史權萬紀有受高家兄弟唆使,故意誇大其詞誣陷趙蘊古的嫌疑。
    並且權萬紀經審訊後,已經對此事供認不諱!
    所以他決定下罪己詔,另外派遣使者前往大秦,對如今的大秦之主說明這件事。
    同時,作為自知罪孽深重後悔莫及的權萬紀,自願請纓前往大秦,任由趙仙羆這個大秦之主處置。
    聽到這個消息,朝堂之上瞬間炸開了鍋。
    高履行險些氣得吐血。
    他怎麽也沒有想到一場能報仇雪恨的大戰沒有等來,反而等來了李世民對趙仙羆的主動求和。
    他悲憤交加,和幾個缺乏政治遠見,也不懂察顏觀色,卻妄想借這次機會成名,勸說李世民改變主意的禦史,一起以此舉有損大唐上國威儀的名義,大哭著勸說李世民改變主意。
    結果被李世民冷漠下令,讓幾名金吾衛給拖了出去。
    而放眼朝中多數文武百官,正如長孫無忌的預料,都是人精。
    一看李世民那副鎮定自若的樣子,就知道李世民心裏已經有了長遠的‘計劃’。
    於是以魏征為首的人精,大力讚同天子此舉,高呼‘陛下不以天子之尊避錯,實乃百姓之福,吾皇聖明!’。
    李世民平靜退朝,等待著這次遣使交涉的結果。
    他最想知道的就是,趙仙羆到底有沒有報複他的想法。
    …
    長安城中。
    雖然在很多有遠見,也懂得察言觀色的官員看來,李世民主動向趙仙羆求和這個舉動,算不得什麽丟人的舉動,其政治意義很是深遠,且有其必要。
    可消息傳開,尤其是趙仙羆已經同時成為吐穀渾、吐蕃兩個國家的掌權者這個消息傳開,還是在長安百姓當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趙仙羆剛成了吐穀渾之主不到幾個月,又打下了吐蕃,成了吐蕃之主?這可能嗎?這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他莫不真是始皇帝後裔,被始皇帝的魂魄附了身??”
    “什麽魂魄附身,是轉世!我早就聽從疊州那邊來的商旅說過,趙仙羆建立大秦就是以始皇帝轉世的名義,你們大家夥想想,如果他不是始皇帝轉世,怎麽可能做出這種種常人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
    “對,就是始皇帝轉世!”
    於是,趙仙羆是始皇帝轉世的說法,開始徹底傳開,可信度也越來越高。
    李世民雖然預料到會發生這種情況,但眼下他也沒有辦法阻止百姓以鬼神以及轉世論,去討論趙仙羆的種種驚人之舉。
    他現在最想的就是贏得時間,好與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想出一個最完美的策略,用最小的代價打敗趙仙羆。
    隻要時間夠,以大唐上千萬人口,全力召集至少可達百萬兵力,
    對上吐穀渾吐蕃組合起來,總共不到一百五十萬人口的大秦,優勢在他。
    …
    官道上,權萬紀蓬頭垢麵坐在囚車裏,臉色灰敗。
    李世民本來並沒有要用這種方式把他送到‘大秦帝國’。
    是他自己,為了增加求和的勝算,堅持以這種方式到達趙仙羆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