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一個炮兵連坐擁六百多門炮?
字數:3479 加入書籤
此時,楊誌華的壓力也十分巨大。
他需要把手頭上各種各樣炮的威力發揮到最大的威力。
比如,簡易戰術組合,爆破+雲梯?。
爆破組先用炸藥破壞敵方防禦工事,隨後利用雲梯實施突擊。 ?
以及垂線法瞄準?,用細線係圓球瞄準目標,提升迫擊炮射擊精度。 ?
還有大拇指瞄準法?,通過目測估算距離,快速打擊敵方指揮部。 ?
當然還可以采用高粱稈套炮彈?,增強平射迫擊炮打擊碉堡的效果。 ?
比如采用“排炮不動”戰術,集中火力打擊特定目標。 ?
還有協同戰術,需要?兵種配合?,如炮兵與機槍手、爆破手協同作戰,形成火力壓製與破防結合。
至於戰術升級?,針對日軍碉堡戰術,發展出“裏應外合”戰術,通過內部滲透瓦解防禦。 ?
討論異常的激烈。
就在楊誌華頭痛的時候,不知道誰喊了一句:“連長,營長他們來了。”
營長?
楊誌華等人起身迎接。
“營長,你咋來了,這是……”
“這是我們的首長……”
“首長好!”
“大家別客氣了,都坐……”副總指揮壓了壓手:“你在探討戰術?”
“是的!”楊誌華簡單的介紹道:“目前,我營的火炮的種類越來越多,所以,我們得找到一種最合適的戰術,將火力發揮到最大作用!”
“那你們探討出來了嗎?”
“還沒!”楊誌華:“炮火襲擊是目前我們重點探討的戰術。”
炮火襲擊是炮兵針對防禦或臨時轉入防禦狀態的敵方目標實施的火力突擊戰術。
其核心任務在於壓製敵方火力係統、破壞防禦工事並為己方進攻創造有利條件。
在戰爭中,該戰術被用於避免敵方炮火反擊威脅,配合攻堅與穿插作戰模式提升戰役成功率。
楊誌華:“炮火襲擊戰術以分鍾為單位計算火力覆蓋時長,強調火力密度與目標精準度,重點打擊敵方核心防禦節點。”
“需與步兵突擊、工兵破障等其他兵種行動實現戰術協同。”
“通過密集火力摧毀或癱瘓敵方遠程火力單位,降低其對己方進攻部隊的殺傷。”
“目標是,針對塹壕、掩體、雷區等工事實施破壞性打擊,為步兵開辟通路。”
“在步兵發起衝鋒前實施高強度短促打擊,擾亂敵方指揮與防禦部署。”
“不過,該戰術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它對氣象條件與地形勘測依賴度高,山地、叢林等複雜環境易削弱打擊效果。”
“短促突擊需精確計算彈藥消耗與後勤補給周期,否則可能影響持續作戰能力。”
聽著楊誌華如此專業的分析,副總指揮和參謀長無不露出驚訝之色。
專業,周全,實用性強……
這是副總指揮的直覺。
有這樣一位炮手在,三營何愁不強大?
但參謀長也有一個疑惑:“整個戰術都是圍繞著密集火力而發起的,我想知道,你們營現在有多少門火炮?”
楊誌華:“不算步兵班排裝備的話,炮兵連一共有686門火炮。”
這還不算擲彈筒。
在楊誌華眼裏,擲彈筒根本不算火炮。
“什麽?”
副總指揮和參謀長瞪大了雙眼,滿臉不可置信。
“六……六百八十六門火炮……”
“這,也太豪橫了吧!”
副總指揮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還是被這個數字給驚嚇到了。
那可是六百多門啊!
放眼整個八路軍,也沒有這麽多門炮啊!
據不完全統計,1940年,八路軍擁有各類槍支19.5萬支,火炮240門,大部分是從日軍手中繳獲的。
主要火炮型號有日軍92式步兵炮?,口徑70毫米,總重212公斤,可分解攜帶,適合山地作戰,在平型關戰役中首次繳獲。
75毫米山炮?,八路軍繳獲的主要重型火炮之一,性能穩定但數量有限。 ?
迫擊炮?是八路軍團級以下部隊普遍裝備,但彈藥稀缺,山東軍區部分主力團僅裝備1門迫擊炮且彈藥僅剩12發。
可想而知,火炮對於八路軍乃是稀缺物。
而。
江晨一個炮兵連就……也難怪楊誌華要說用“炮火襲擊戰術”了。
太富裕了。
“走,帶我去看看……火炮在哪裏?”
楊誌華看了一眼江晨,後者說道:“首長,這邊請……”
“走!大家跟我來!”楊誌華在前麵引路。
很快,一行人便抵達了炮兵連倉庫。
推開門。
眼前的一幕瞬間驚呆了副總指揮和參謀長。
……
這幾天催更票少得可憐啊,諸位,花個幾秒鍾點一下唄,順便給本書一個好評,拜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