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成王敗寇,在此一舉!

字數:4292   加入書籤

A+A-


    榆次。
    地處太原盆地東北邊緣,東接壽陽縣,西鄰太原市,南連太穀區,北靠陽曲縣。
    作為晉中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是連接陝甘寧邊區與華北抗日根據地的關鍵節點。
    同時,作為華北抗戰時期的交通要衝,榆次是寶塔與晉冀魯豫、晉察冀、晉綏根據地物資運輸和情報傳遞的必經之地,境內八縛嶺曾作為地下交通站使用。 ?
    由於地處太原盆地東北邊緣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太原門戶,戰略縱深價值顯著。
    也正因如此,小鬼子在榆次部署了大量的部隊。
    其中就包括常備師團第20師團。
    這是第一軍主力。
    這是日軍甲種師團,全師團約21940餘人。
    該師團裝備步騎槍9430多支,輕重機槍645挺,擲彈筒570多具,配備5840多匹馬。
    重武器方麵,有四一式山炮12門,三八式野炮36門,37毫米速射反坦克戰防炮12門,輕型裝甲車12輛。
    1937年7月,第20師團從半島調入華北,參與平津地區作戰。
    1937年10月,日軍為攻占太原,南路第20師團主力沿正太路西進,與北路第5師團相呼應。
    第20師團在娘子關遭龍國守軍頑強抵抗,傷亡慘重,後日軍調第14師團一部增援。
    於10月26日突破娘子關,隨後相繼占領陽泉、壽陽、榆次,逼近太原。
    1938年,日軍第20師團參與晉東南地區的“六路圍攻”,有3000餘人參戰。
    現在,筱塚義男把第20師團部署在榆次。
    顯然,他是把所有的希望全都壓在了榆次。
    成王敗寇。
    在此一舉。
    此時。
    20師團長叫青木重誠。
    在接管了榆次後,青木重誠把整體的防禦進行了升級。
    青木重誠手指著地圖上的汾河與鐵路線,將防務核心鎖定在“一河一鐵一垣”的地理骨架上。
    用幾天的時間織就了一張讓八路軍攻堅部隊付出慘重代價的防禦網。
    日軍首先把榆次城分為三個防禦圈層,每個圈層都緊扣地形特點。
    最外層是“汾河警戒圈”,他們利用汾河在榆次城北繞流的天然屏障。
    在河岸高坡上修了12個混凝土碉堡,每個碉堡裏都架著九二式重機槍。
    這種重機槍射程達800米,能覆蓋河麵300米寬的區域,而且碉堡之間的射界互相交叉。
    隻要八路軍從河麵或河灘接近,就會陷入交叉火力。
    為了防止八路軍夜間偷渡,日軍還在河岸每隔50米埋一盞電石燈,燈柱上綁著鐵絲網。
    鐵絲網下埋了觸發式手榴彈,一旦碰到就會爆炸。
    十分歹毒的設計。
    同時,中間層是“鐵路封鎖圈”。
    正太鐵路從榆次城東南穿城而過。
    日軍把鐵路兩側50米內的房屋全部拆毀,修成開闊的射擊場。
    同時,還在鐵軌上焊了鋼板,做成臨時的機槍陣地。
    他們用九六式輕機槍搭配擲彈筒,組成“機動火力組”。
    每個組3人,一人持輕機槍,一人扛擲彈筒,一人帶彈藥,沿著鐵路巡邏。
    隻要發現八路軍的身影,輕機槍先壓製,擲彈筒再打集群目標。
    而且日軍還在鐵路旁的電線杆上掛了鈴鐺,繩子一頭拴在鐵軌上。
    火車經過時震動鐵軌,鈴鐺就會響,能提前預警八路軍破壞鐵路。
    不過,最內層是“古城核心圈”。
    榆次古城牆雖然有多處破損。
    但日軍沒有拆,反而用沙袋和磚石修補了缺口。
    在城牆上每隔20米修一個射擊孔,每個射擊孔後都架著歪把子輕機槍。
    城牆根下挖了兩米深的壕溝,壕溝裏灌滿水,水裏插著削尖的竹刺。
    隻要八路軍敢從水裏進攻,必定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而且,在壕溝外還拉了三層鐵絲網,鐵絲網之間埋了跳雷和詭雷。
    有的詭雷綁在雞腳上,隻要八路軍碰動鐵絲網,雞受驚亂跑,就會拉響地雷。
    另外,在城內的製高點,比如鍾樓和城隍廟的大殿,都被改成了炮兵觀測所。
    山炮中隊的四一式山炮就架在旁邊。
    能根據觀測所的指令,精準打擊城外的八路軍集結點。
    而在戰術部署上,日軍完全按侵華時的“據點戰術”習慣來。
    他們把城內的百姓趕到東南角的“集住區”,用鐵絲網圍起來,派偽軍看守。
    既防止百姓給八路軍通風報信,又能把城內其他區域變成純粹的戰場。
    每個碉堡和陣地都留了“退路”。
    比如碉堡裏有暗道通到後麵的據點,一旦被圍,能通過暗道撤退或得到增援。
    而且日軍還搞了“夜間聯防”。
    每個陣地晚上都派哨兵站在高台上,拿著探照燈來回掃。
    隻要探照燈照到人影,附近的機槍就會盲射,擲彈筒也會往人影方向打照明彈,讓八路軍夜間偷襲很難成功。
    這樣的方式屢試不鮮。
    1939年1月,八路軍某獨立團為打破日軍封鎖,對榆次發起進攻。
    主攻城北的部隊剛接近汾河河灘,就被重機槍交叉火力壓製,衝在前麵的戰士成片倒下。
    試圖從鐵路旁迂回的部隊,剛跨過鐵絲網就觸發了手榴彈,爆炸聲引來輕機槍和擲彈筒的打擊,傷亡過半。
    而攻打古城牆的部隊,好不容易衝過壕溝,卻被城牆上的歪把子輕機槍掃倒在城牆根下。
    後續部隊想衝上去支援,又被城內的山炮轟得抬不起頭。
    此戰下來,八路軍付出了三百多人的傷亡,最終隻能撤出戰鬥。
    日軍依托榆次的地理優勢,用輕重機槍、地雷和炮兵組成的立體防禦,成了名副其實的“死亡陷阱”。
    此刻,青木重誠看著自己一手打造的銅牆鐵壁,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隻要江晨敢來,我保證讓他有來無回……”
    青木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與此同時。
    江晨也率部抵達了榆次。
    大戰一觸即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