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江晨根據地曝光,刷新崗村的認知:這怕是一個國家吧!

字數:9460   加入書籤

A+A-


    此時。
    崗村已經被筱塚義男的匯報瘋狂刷新他對八路軍的認知。
    連零式戰機都被擊落了。
    這太不可置信了。
    零式戰機,那是帝國航空兵的驕傲,竟然在對付一支“土八路”時被擊落?
    這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對八路軍能力的理解範疇。
    “司令官閣下,這個江晨經營的根據地,經過這半年的經營,尤其是融合了之前被他們占據的周邊區域。”
    “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以裏隆村為主的‘鐵三角’防禦體係。”
    筱塚義男的描述充滿了無力感:“他們自稱此防禦體係,可抵禦十萬雄兵。”
    “雖然誇張,但其防禦力確實超乎想象。”
    他詳細解釋道:“這個‘鐵三角’,內部地道、暗堡、明碉、雷區密布,交通壕連接各處製高點和支撐點,形成了交叉火力網。”
    “兵力可以在內部快速機動支援。”
    “外圍設有大量的警戒哨和遊擊區,我們的大部隊一旦進入,就會不斷遭到小股精銳的襲擾和伏擊,疲於奔命。”
    “尤其是雪豹部隊……”
    “等我們主力抵達其核心防線前,早已成了疲敝之師。”
    “還要麵對他們以逸待勞的凶猛火力和堅固工事……”
    “之前第五師團的失利,以及零式戰機的損失,都與此防禦體係有關。”
    崗村久久無言,聽筒裏隻有筱塚義男沉重的呼吸聲。
    他望著地圖上那個被筱塚義男描述為“鐵三角”的區域。
    仿佛看到了一根深深紮入山西腹地的、難以拔除的鋼鐵毒刺。
    一個原本小小的八路軍連長,在半年時間裏。
    竟然成長為了一個擁有強悍軍隊、先進特戰理念和銅牆鐵壁般根據地的可怕對手。
    這個江晨,究竟是何方神聖?
    崗村心中第一次對山西的戰局,產生了一種近乎失控的預感。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筱塚義男繼續:“崗村閣下,情況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嚴峻。”
    “江晨根據地的防禦,絕非‘鐵三角’那麽簡單。”
    “那根本是銅牆鐵壁!”
    “上次戰鬥,我們派出的三架零式戰機執行偵察任務,飛抵根據地上空不到十分鍾,就全部被擊落了。”
    崗村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難以置信的急切:“筱塚君,你應該清楚零式的性能。”
    “除非是遇到盟軍最先進的防空武器,否則絕不可能被如此輕易擊落!”
    筱塚的聲音裏滿是凝重:“根據戰機殘骸的彈痕分析,以及地麵偵察兵傳回的消息。”
    “江晨的根據地部署了防空武器。”
    “而能擊落零式戰機的,我反複推測,唯一的可能就是: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高射炮?”
    崗村的聲音瞬間帶上了驚怒,聽筒裏甚至傳來他猛地起身時。
    就連椅子與地麵摩擦的刺耳聲響。
    “你是說,江晨的手上有德軍的88毫米高射炮?”
    “筱塚君,你知道那是什麽武器嗎?”
    “那不是普通的防空炮,是德軍的王牌裝備!”
    崗村的情緒並非沒有緣由。
    88毫米高射炮作為德軍在二戰中的標誌性武器。
    其參數與性能足以讓任何一支軍隊為之忌憚。
    這款由克虜伯公司研製的高射炮,炮管長度達4.93米,口徑88毫米。
    炮身全重約5.5噸,需要十餘名士兵協同操作。
    其最大射程可達15.1公裏,最大射高則能達到10.6公裏。
    遠超當下絕大多數戰機的飛行高度。
    在射速上,它每分鍾能發射1520發炮彈。
    搭配高爆彈時,彈頭裝藥量可達0.84公斤。
    一旦命中戰機,足以瞬間將其撕成碎片。
    更關鍵的是它的對空能力。
    在歐洲戰場,88毫米高射炮是盟軍戰機的噩夢。
    自1940年德軍入侵高盧雞以來,這款高射炮在防空作戰中創下了驚人戰績。
    據德軍官方統計,截至1942年,88毫米高射炮累計擊落盟軍戰機超過3000架。
    其中包括美軍的P40戰鬥機、英軍的噴火式戰鬥機等主力機型。
    甚至在北非戰場,隆美爾的部隊還將其平射用於反坦克作戰。
    擊毀了數百輛英軍坦克,可見其性能之全麵、威力之強悍。
    “閣下,我比任何人都清楚88毫米高射炮的價值。”
    筱塚的聲音裏帶著一絲苦澀:“且不說它的作戰能力。”
    “單是獲取難度,就足以讓任何一支非軸心國軍隊望而卻步。”
    “這款高射炮是德軍的核心裝備,隻優先供應給德軍部隊。”
    “連我們陸軍多次向日耳曼提出采購,都被以‘產能不足’為由拒絕。”
    “想要搞到它,要麽得通過極其隱秘的地下軍火通道,付出的代價堪比等量的黃金。”
    “要麽就得從德軍手中繳獲。”
    “但德軍對這款炮的管控極為嚴格,戰敗時寧願炸毀也不會留給敵人。”
    “江晨一個八路軍的根據地首領,他怎麽可能搞到這種武器?”
    “最關鍵的是,想要這種武器形成威懾力,一門還不行,還得多門!”
    “江晨上哪搞這麽多88毫米高射炮?”
    電話那頭的崗村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似乎在消化這個荒謬卻又不得不麵對的事實。
    過了許久,他才用帶著疲憊的聲音問道:“筱塚君,除了88毫米高射炮,你還有其他關於江晨的情報嗎?”
    “他的根據地,到底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
    “還有一個更糟糕的消息,司令官閣下。”
    筱塚的聲音壓得更低,仿佛怕被窗外的風聲聽去。
    “據我們安插在八路軍內部的眼線傳回的消息,八路總部已經全部搬遷到江晨的根據地了。”
    “納尼?”
    崗村的驚呼聲再次響起,這次的震驚比聽到88毫米高射炮時更甚。
    “八路總部搬遷到江晨的根據地?”
    “難道他們就不怕我們集中兵力進攻嗎?”
    “江晨的根據地真的這麽安全,能讓他們把總部都遷過去?”
    “至少目前,我們沒有找到任何進攻的辦法。”
    筱塚無奈地說道:“我們的偵察兵多次試圖滲透。”
    “要麽剛靠近根據地外圍就被發現,要麽根本找不到防禦工事的薄弱點。”
    “更讓人意外的是,據不可靠消息稱,江晨的根據地內部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體係。”
    “甚至設有專門的警察部門、經濟局、糧食局、軍校和醫院。”
    “警察部門?經濟局?”
    崗村的聲音裏充滿了困惑,他從未想過,一個八路軍的根據地會擁有如此“正規”的機構。
    “這些部門能起到什麽作用?”
    “難道不是裝樣子的擺設嗎?”
    “恐怕不是擺設,司令官閣下。”筱塚連忙解釋,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敬佩:“我們的情報顯示,江晨的警察局有專門的偵查隊。”
    “主要負責預防敵特滲透。”
    “上個月我們派去的三名間諜,剛進入根據地就被警察局抓獲,連情報都沒來得及傳遞出去。”
    “至於經濟局,他們主抓根據地的經濟建設。”
    “據說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工廠,能生產農具、布匹,工具,半成品,收工,食品,糧油等。”
    “甚至還發行了根據地自己的貨幣,與周邊村鎮的貿易也做得十分紅火,完全不用依賴外部補給。”
    “而且,他們還有糧食局。”
    筱塚頓了頓,繼續說道:“情報裏提到,江晨的糧食局儲存了足夠根據地所有人吃半年的糧食,而且還在不斷囤積。”
    “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軍校和醫院。”
    “軍校專門培養軍事人才,學員不僅學習戰術,還會學習文化知識。”
    “據說畢業的學員戰鬥力遠超普通士兵。”
    “醫院的設備更是完善,有專門的手術室、病房,甚至還有X光機這種隻有大城市醫院才有的設備。”
    係統獎勵的。
    “更離譜的是,據逃出來的偽軍說,江晨的醫院裏有‘青黴素’。”
    “就是那種能治敗血症、救人性命的神藥!”
    “青黴素?”
    崗村的聲音瞬間變調,像是被人狠狠踩了一腳:“你說的是那種在歐洲都供不應求,一支能賣到上千法郎的青黴素?”
    “筱塚君,你知道1942年的青黴素意味著什麽嗎?”
    崗村的激動並非沒有道理。
    1942年,青黴素剛剛進入量產階段,但其產能極低。
    全球範圍內,青黴素的年產量不足100公斤,而且主要被盟軍軍方壟斷,用於救治前線重傷士兵。
    當時,一支青黴素(約10萬單位)在黑市上的價格高達500美元。
    相當於一名鷹醬普通工人三個月的工資。
    在歐洲,青黴素更是被稱為“救命的黃金”。
    許多士兵因為得不到青黴素,僅僅因為一個小小的傷口感染就喪命。
    日軍雖然也在研究青黴素,但直到1942年,還沒有掌握量產技術。
    軍隊中幾乎沒有青黴素可用。
    崗村清楚地記得,去年有一名少將因為作戰時被流彈劃傷,傷口感染引發敗血症。
    日軍動用了所有資源。
    甚至試圖從瑞士走私青黴素,最終還是沒能救活他。
    而江晨一個八路軍根據地,居然有青黴素?
    這簡直比擁有88毫米高射炮更讓崗村難以置信。
    “我當然知道青黴素的價值!”
    崗村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全世界都在搶著要的東西,江晨上哪弄的?”
    “他難道有自己的製藥廠?”
    “這不可能!”
    “就算是鷹醬的製藥廠,也不可能輕易量產青黴素!”
    “具體情況我也不清楚,司令官閣下。”
    筱塚的聲音裏滿是無奈:“但情報來源雖然不可靠,卻有多個渠道都提到了青黴素,恐怕不是空穴來風。”
    崗村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
    他握著聽筒的手微微顫抖,腦海裏反複回蕩著“青黴素”“88毫米高射炮”“糧食”這些字眼。
    就在這時,他突然想起了什麽,連忙問道:“等等,筱塚君,你剛剛說糧食局儲存了半年的糧食?”
    “江晨哪來這麽多糧食?”
    “1942年的華北,到處都在鬧饑荒,別說儲存糧食。”
    “能讓老百姓不餓死就不錯了,他怎麽可能有這麽多餘糧?”
    提到糧食,筱塚的語氣變得更加沉重:“閣下,您說得沒錯,1942年的糧食情況有多糟糕,我們都清楚。”
    “根據我們的統計,今年華北地區因為旱災、蝗災,加上我們的‘三光政策’,糧食減產超過七成。”
    “和北、三東、和南等地,每個縣每天都有至少幾十人餓死。”
    “就拿和南來說,截至上個月,餓死的已經超過百萬。”
    “路邊的樹皮、草根都被挖光,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
    “我們自己的部隊,有時候都得靠搶糧才能維持補給。”
    “江晨卻能儲存半年的糧食,這本身就不合常理。”
    “但據我們從根據地周邊農民口中得知,江晨研製出了一種‘雜交水稻’。”
    筱塚的聲音裏帶著一絲不確定,卻又不得不信:“這種水稻的畝產能達到上千斤。”
    “司令官閣下,您沒聽錯,是上千斤!”
    “要知道,我們有最好的水稻品種,畝產也不過三百斤,華北地區的普通水稻,畝產甚至不到一百五十斤。”
    “江晨的雜交水稻,畝產是普通水稻的六七倍!”
    “有了這種水稻,他的根據地不僅不愁糧食吃,還能大量儲存,甚至接濟周邊的百姓。”
    “這也是為什麽,越來越多的百姓願意逃到他的根據地去。”
    “至少在那裏,能活下去。”
    “畝產上千斤的雜交水稻?”
    崗村徹底愣住了,他感覺自己的世界觀正在被江晨這個名字一點點擊碎。
    他從事軍事指揮幾十年,見過無數強敵,卻從未見過像江晨這樣的對手。
    有能擊落零式戰機的德式高射炮,有能救命的青黴素,還有能解決饑荒的雜交水稻。
    不僅能建立銅牆鐵壁般的防禦,還能設立警察局、經濟局、軍校、醫院。
    把根據地治理得井井有條,甚至能讓八路總部心甘情願地遷過去。
    一個國家也不過如此嘛!
    電話那頭的崗村久久沒有說話,指揮室裏隻剩下電流的滋滋聲。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用一種近乎喃喃自語的聲音說道:“這個江晨……”
    “為何這麽厲害?”
    “糧食、醫藥、武器、防禦、治理……他居然能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太厲害了……我們麵對的,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對手?”
    筱塚握著聽筒,也沉默了。
    因為他們麵對的,已經不是一支裝備簡陋、缺衣少食的“土八路”。
    而是一個擁有完整體係、強大實力,甚至掌握著超越時代技術的可怕對手。
    筱塚義男短暫的沉默後,繼續說道:“司令官閣下,還有一個消息,我需要向你匯報。”
    “根據可靠的消息,江晨有自己的兵工廠……”。
    筱塚義男短暫的沉默後,繼續說道:“司令官閣下,還有一個消息,我需要向你匯報。”
    “根據可靠的消息,江晨有自己的兵工廠……”
    “納尼?”
    崗村的腦子瞬間如五雷轟頂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