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後退決戰

字數:4071   加入書籤

A+A-


    1941年1月中旬,山城重慶,南山,顧老四新購置的別墅。
    這一天,向來霧氣沉沉的陪都重慶,竟也意外地透出了幾分難得的春光。
    顧家別墅內外,此刻早已是張燈結彩,紅綢高掛,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碩大的雙喜字貼在朱漆大門之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院內,賓客如雲,冠蓋雲集。身著長袍馬褂的政界宿老、西裝革履的金融巨子、以及眾多肩扛將星的軍中大佬,彼此寒暄交談著,笑語聲與留聲機裏播放的西洋舞曲混雜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戰時難得的奢華與熱鬧。
    大廳之內,更是被布置得富麗堂皇,紅燭高燒,香氣氤氳。
    正中懸掛著的是國父遺像與青天白日旗,下方設著香案。
    吉時已到,司儀高亢悠長的聲音響起:
    “一拜天地!”
    身著定製中式禮服,更顯身姿挺拔、麵容俊朗的新郎顧家生,與鳳冠霞帔、紅蓋頭遮麵,身段窈窕的新娘沈疏影,在一眾賓客的矚目與祝福中,緩緩轉身,向著廳外天地躬身下拜。
    顧家生臉上洋溢著意氣風發的笑容,但若細看,那笑意深處,似乎還藏著身為軍人在此溫柔鄉中本能的一絲不適應。
    “二拜高堂!”
    端坐於上首的顧老財,今日換上了一身嶄新的暗紅色團花綢衫,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了菊花狀,激動得更是雙手微微顫抖。
    他身旁坐著的是沈老,此刻他氣度儒雅,撚須微笑,眼中滿是對女兒終身有托的欣慰。
    兩位背景迥異的親家,卻在此刻因為兒女的聯姻,而顯得異常和諧。
    “夫妻對拜!”
    顧家生與沈疏影相對而立,緩緩躬身。紅蓋頭微微晃動,隱約可見新娘的絕世容顏。
    這一拜,既是傳統禮成的標誌,也象征著紹興顧家和南洋沈家兩家緊密的聯結到了一起。
    同一時間,周圍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鎂光燈閃爍不停,記錄下這“英雄美人”的完美瞬間。
    禮成之後,盛大的婚宴正式開始了。
    美酒佳肴如流水般呈上,賓客們推杯換盞,氣氛熱烈到了極點。
    顧家生端著酒杯,周旋於各方賓客之間,應對自如,談笑風生。
    他既是今日絕對的主角,也仍是那個在戰場上和官場上揮灑自如的年輕上將。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贛北上空。
    這裏沒有喜慶的鞭炮,隻有撕裂空氣的炮響;這裏沒有觥籌交錯的喧鬧,隻有震耳欲聾的爆炸轟鳴聲。
    淩晨(這裏跟原曆史時間不一樣了)夜色尚未褪盡。
    日軍第11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終於揮下了他蓄謀已久的戰刀。
    集結於樟城地區的六萬日軍,兵分三路,直撲上高的華夏守軍。
    北路軍,由即將調往華北、心思早已不在此地的第33師團(師團長櫻井省三中將)擔任。他們從安義、武寧方向出動,直撲奉新一線。
    這一路日軍的行動帶著一種“完成任務”式的刻板與急躁,他們隻想盡快打完這場“告別戰”,好早日北上,去對付那些被認為“更好捏”的八路軍。
    北路日軍的攻勢雖然看著很凶猛,卻少了幾分狠勁,他們更像是在執行一場例行公事般的作戰,俗話講有“磨洋工”之嫌。
    南路軍,則是由那位憋著一口氣、急於想要證明自己的池田直三少將率領的獨立第20混成旅團。
    這支以“複仇”為精神內核的新生旅團,從義渡街悄然出發,企圖利用黎明前的黑夜掩護,悄悄渡過錦江,執行一次大膽的深遠迂回戰術,企圖一舉繞到國府第19集團軍的側後方,切斷退路,並製造混亂。
    他們的動作迅速,帶著一種賭徒般的心態和第五師團那殘存的驕悍。
    中路軍,正是此戰的核心與焦點,由那位死乞白賴求來這一仗的第34師團領銜。(師團長大賀茂中將)
    他們從西山大城正麵壓上,兵力也最為雄厚,不但配屬了加強的炮兵和戰車部隊,更是氣勢洶洶的直指高安和上高的核心陣地。
    大賀茂這老鬼子可謂是憋了許久的悶氣和表現欲,在此刻完全轉化為瘋狂的進攻欲望。
    他需要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證明自己並非怯戰,更要用國府軍王牌第74軍的鮮血,來染紅自己的戰功簿。
    因此中路軍的炮火準備尤為猛烈,仿佛要將之前所有的委屈和爭吵,都傾瀉在國府軍的陣地上。
    就在日軍的三路大軍如潮水般湧來的之際,華夏第19集團軍也早已嚴陣以待。
    與王要武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不同。羅灼英眉宇間凝結著更深沉的思慮。
    他很清楚,自己肩上擔子的分量。
    這位曆經淞滬、武漢等重大戰役的沙場宿將,從血與火的教訓中悟出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麵對裝備精良、戰術凶悍的日軍,固守隻會待斃。
    “諸位!”
    羅灼英手中的指揮棒精準地落在地圖上。
    “此次日軍兵分三路並進,來勢洶洶。若仍沿用過去的"一字長蛇陣",處處設防,反而會正中日軍下懷。”
    他環視一圈在場的所有將領。
    “敵人的炮兵和戰車部隊,最擅長的就是以點破麵,一旦突破我軍某處防線,便能長驅直入。我們若是分兵把守,則無異於將主動權拱手相讓。”
    羅灼英的語氣愈發堅定。
    “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改變思路?與其在外圍與日軍死頂硬拚,消耗寶貴的有生力量,倒不如我軍主動後撤,采取誘敵深入,"後退決戰"的戰術!”
    他詳細闡釋了這個大膽的作戰計劃:
    “左翼,由第72軍負責,務必頂住日軍第33師團的進攻;右翼,第49軍要牢牢鉗製住敵第20混成旅團。而中路...”
    他的指揮棒往前一指。
    “70軍將部署在中路的突出部,70軍的任務是邊打邊撤,既要給敵人造成頑強抵抗的假象,又要恰到好處地示敵以弱,將日軍主力一步步引入到我們預設的決戰區域。”
    話說到這裏,羅灼英繼續布置。
    “在70軍的身後,才是我們真正的主菜。第74軍!你們將在最後時刻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這個精妙的部署展現了一位優秀指揮官的智慧。
    既避敵鋒芒,又暗藏殺機。各部隊之間環環相扣,既相互策應,又各司其職。
    窗外,遠方隱約傳來了炮火的轟鳴聲,而作戰室內,一場精心設計的決戰藍圖已經鋪開。
    羅灼英最後掃視過全場,語氣沉重:
    “諸位!此戰關係重大,望諸位精誠協作,務必要讓日本人有來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