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節 皇帝不差餓兵
字數:2492 加入書籤
6分鍾過後,第一回合結束,鈴聲響起,雙方休息一分鍾,工作人員幫他們取下護齒,漱口喝水。司馬目視1號“蠱師”,他的體能消耗並不大,普通成年男性在無訓練的情況下,連續格鬥3分鍾動作就會變形,而職業拳手的心肺功能、肌肉耐力和技術效率遠超普通人,高強度對抗時心率穩定在每分鍾160次,可持續15分鍾以上,“蠱師”有蠱蟲加持,司馬估計要到後半程才能逼出對方的極限。
第二回合基本上是第一回合的重複,過程乏善可陳。從第三回合起,司馬開始反擊,不斷施加壓力,壓榨對方的體力,打到第五回合,1號“蠱師”動作變形,明顯露出疲態,麵對司馬咄咄逼人的進攻,毫無還手之力。司馬及時叫停了測試,沒有必要打完最後三個回合了,對方渾身上下大汗淋漓,就像從水裏撈出來,踉踉蹌蹌走下拳擊台,一屁股癱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喘著粗氣。
五個回合的高強度對抗,精神高度集中,司馬也不是鐵打的,體力消耗很大,感到十分疲倦。他回到更衣室,換下護具拳套,沒顧得上喘口氣,就被“白鴿”叫去監控室。監控室的大屏分成“九宮格”,其中五個小屏重播司馬與1號“蠱師”對打的前五個回合,剩下四個是擊中對手的慢動作回放,臉部變形,汗水橫飛,視覺衝擊力很強。
“白鴿”玩弄著一支簽字筆,十指纖細修長,靈活地轉來轉去,手和筆晃出一團團虛影,令人眼花繚亂。思考片刻後,她在紙上寫下一個“15”,然後跟司馬說了自己的想法,如果他的戰鬥力是這個數值,從力量、速度、耐久、爆發和抗擊打能力綜合評估,1號“蠱師”的戰鬥力可以打多少。“白鴿”強調不用逐項打分,全憑他的主觀印象,可以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再多就沒必要了。司馬考慮片刻,沒怎麽猶豫就給出自己的意見,從五個回合的綜合表現看,1號“蠱師”的戰鬥力是8.5。“白鴿”若有所思,她沒有提出異議,記下這個數值,作為這一次測試的最終結果。
從那天起,司馬正式加入了“白鴿”的項目組,每周固定三個下午前往蠱蟲研究所,與一名“蠱師”對打,最後給出自己的評估意見。他的對手無一例外都種植了“拔山蠱”,戰鬥力普遍在10左右,最低6,最高12,沒有一人能接近“蔣門神”的水平。據“白鴿”說“蔣門神”的戰鬥力差不多接近人類的極限,也就是20左右,他的那條蠱蟲品質低劣,發育不良,否則的話會更高,人工培育的蠱蟲普遍不及野生蠱蟲,這不是個例,研究所對此也很困惑,始終找不出原因。不過她意味深長地補充了一句,對他們這些野生的“蠱師”來說,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司馬一直惦記著她的這句話,回去後想了很多,評估“蠱師”的戰鬥力很主觀,很隨意,就以他的感覺為準,不禁讓人質疑這個項目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白鴿”當真想對“蠱師”的戰鬥力進行客觀準確的評估,進一步細化蠱蟲評級嗎?司馬隱約覺得說不通,這樣的測試忽略了個體的先天差異,而且僅限於“拔山蠱”,像“空想蠱”、“祝融蠱”、“嗜血蠱”這樣厲害的蠱蟲,根本沒法通過一對一的實戰進行評估。“白鴿”顯然是清楚的,但她仍大力推進這一項目,目的何在?
在司馬的印象裏,上一世官方培育的“蠱師”始終沒有成為主流,蠱蟲研究所後來泯然於世,無人提起,至少到他被折磨致死,黑暗世界仍然是“草鬼人”的天下,站在光明一邊對抗他們的也仍然是楊子榮一幫“蠱師”。是人工培育的蠱蟲不足以擔當重任,還是蠱蟲研究所出了什麽意外?這背後是不是有人在暗中撥弄手腳?司馬越琢磨越覺得波詭雲譎,迷霧重重。
司馬迫切希望提升自己的戰鬥力,但“15”似乎就是他這具身體的極限,戰鬥力的數值固然隻是個參考,不代表實戰的結果,他可以“有心算無心”,充分發揮指虎的殺傷力,掀翻戰鬥力20的“蔣門神”,但麵對25以上的對手,十有八九會輸得很慘,除非……把指虎換成槍!
皇帝不差餓兵,“白鴿”很大方,沒有“白嫖”司馬,她從“項目研究經費”裏給予他一定的經濟補貼,司馬除房租外基本沒什麽額外開銷,拿到錢就換成“大秦船舶”,丟進股市不去管它,耐心等待高位收割的一天。
周淩日顯然被“白鴿”警告過,消沉一段時間後,漸漸恢複了常態,她沒有再提“誘導劑”的事,也絕口不問司馬每周三個下午去了哪裏,眼神卻流露出幽怨和好奇。“白鴿”說得沒錯,“高冷”隻是表麵的偽裝,周淩日本質上還是個不成熟的小姑娘。待在一起久了,他們的交談日益深入,司馬了解到“無垢蠱”給她帶來的困擾,以及她希望“換蠱”的真正原因,不過周淩日沒有說出那個人的身份和名字。
兩個多月後,北直市迎來了秋高氣爽的季節,第一階段測試告一段落,司馬前後給30位“蠱師”打分,前期戰戰兢兢,後期駕輕就熟。雖然戰鬥力的數值主觀且隨意,不能說明什麽問題,但這些“蠱師”的差距還是客觀存在的,“白鴿”最後得出三個結論,第一,與野生的“拔山蠱”相比,人工培育的子代蠱蟲普遍存在衰減現象;第二,同一批次培育的“拔山蠱”能力上下浮動很大,修正後的附加戰鬥力基本符合正態分布;第三,剔除偏差較大的數據,初步推斷人工培育的“拔山蠱”對宿主的戰鬥力加成比野生蠱蟲弱50%左右。
對於這一“階段性成果”,所長方天虯十分重視,特地召集各項目組的負責人碰頭開了個會,由“白鴿”做簡要說明。司馬有幸列席,並第一次見到了商陸和高樹人,前者是研究所的副所長,負責蠱蟲的人工培育,後者是資深研究員,負責“誘導劑”的開發和測試。他們都不是“蠱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