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炊煙

字數:4567   加入書籤

A+A-


    炊煙升起,趙牧艱難的勾了勾嘴角。
    穿越過來已經四五天了,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炊煙。
    他走了幾日,周圍的人越來越少。
    或許,他可以暫且在這裏安定下來。
    等養好了肚皮的傷,恢複好了身體,再去圖謀未來。
    唯一讓他慶幸的,是前幾日被人用石刀劃過的地方,已經逐漸結痂好轉,並沒有發炎化膿的趨勢。
    隻要填飽了肚子,身體總會逐漸恢複。
    燃燒的樹枝劈啪作響,趙牧感受到一絲難得的溫暖。
    目光側了側,所及之處江山遼落,居然有萬裏之勢。
    可惜這萬裏河山早已千瘡百孔,枯樹昏藤、黃沙漫卷,令人忍不住生出一種蒼白而又悲涼的無力。
    連續數年大災,無數難民流離失所,路邊隨處可見躺倒的野屍與哭泣的孩童。
    這一路上,許多人的眼睛都已經開始發黃。
    易子而食,析骸而炊。
    這樣的場景,便是史書之中也不多見。
    之所以如此,既有天災,也有人禍。
    天災自然是那些水旱蝗災,人禍則是那些貪官汙吏,以及眾多心思不純者。
    他從史書上看過,說是即便大災之年,糧食也未必不夠。
    而是那些世家門閥和那些糧商,都把糧食藏了起來。
    一方麵,囤積居奇,將糧價推上天。
    另一方麵,隻等餓死的人越來越多,無主的荒地也越來越多。
    然後,這些荒地便都成了那些貴人的私產。
    穿越到這樣一個亂世,趙牧根本無力他想。
    莫說未來,便是第二天能不能睜眼都是未知數。
    回過頭,放在瓦罐裏熬煮的魚湯已經開始沸騰,再等一會兒就可以吃了。
    趙牧咽了口唾沫,不再去想那些遙遠的事情,雙眼死死地盯著瓦罐中的魚湯。
    待到魚湯微微發白,趙牧便迫不及待的用路邊撿來的一個破碗舀了一碗。
    顧不得燙,趙牧胡亂的吹了吹便嘬了一口魚湯。
    雖然沒放任何佐料,可趙牧卻依舊覺得這魚湯無比鮮美,簡直比他前世吃過的所有山珍海味都要強上百倍。
    與此同時,女人舀了一瓢河水過來,潑在燃燒的木柴上。
    趙牧愣了一下,很快明白女人的意思。
    他們走過來的這一路雖然鮮有人跡,可若是任憑炊煙燒下去,難免會引來其他難民。
    如今大部分的難民都聚集在鎬州城外,可在其他地方還是有人的。
    炊煙飄的又高,很難不引人注意。
    趙牧雖然身為穿越者,可經驗終究還是淺了許多。
    女人滅掉煙火,便一如之前那般走到一邊默默地坐下。
    隻是,望著瓦罐中還在沸騰的魚湯不斷吞咽著口水。
    趙牧看著女人,默默地歎了口氣。
    “你也喝吧。”
    這是數日來,他第一次跟女人說話。
    女人詫異的看了他一眼,趙牧指了指瓦罐,說道:“喝吧,這些夠我們兩人喝的。”
    女人這次沒有遲疑,馬上過去給自己舀了一碗魚湯。
    隨即,她便視若珍寶般的捧著魚湯,小心翼翼的喝了起來。
    由於這是幾日來唯一的一次熱餐,趙牧與女人十分貪婪的將瓦罐中的魚湯全部喝完、魚肉全部吃光。
    吃飽喝足,趙牧感覺這具孱弱的身體終於熱了起來。
    連續幾日生吃魚肉,趙牧感覺自己的身體都是冷的。
    若非腹部時不時傳來的痛感,他都以為自己變成了行屍走肉。
    而這碗魚湯,讓他有種終於活過來的感覺。
    或者說,他還魂了。
    看看旁邊的河水,再看看遠處的平原。
    趙牧心中突然湧起杜子美的詩。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可惜現在不是夜晚,既沒有星辰,更沒有明月。
    眼前隻有一望無際的蕭索。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罷了。
    趙牧歎了口氣,看向旁邊的女人道:“我準備繼續向前,你走不走?”
    女人馬上緊張的看向他,手中不自覺的抓了一下什麽東西。
    緊接著,女人的手緩緩鬆開,朝趙牧點了點頭。
    趙牧微微蹙了蹙眉,心道這人莫非是個啞巴?
    不過也無所謂了,他詢問對方也隻是出於禮節性的詢問。
    他跟女人雖然互不相識,可連日來一起趕路,早已經習慣了不遠處有對方存在。
    若是女人不在,他反而會覺得空落落的少了什麽。
    如果路上真遇到什麽麻煩,兩人也可以互相照應,總比孤身一人要強些。
    至於為什麽還要繼續趕路,趙牧則是出於安全考慮。
    這幾日的時間,他已經沿著旁邊這條河走了起碼一百多裏。
    但他卻依舊覺得不夠安全,不安全的原因則有很多。
    吃人的饑民,喝血的土匪。
    甚至,朝廷派來賑災的官員!
    趙牧記得前世看過的琅琊榜,裏麵曾有一段關於賑災的小劇情。
    沈追告訴靖王,以往太子和譽王都會將賑災當做肥差。
    朝廷撥下去的銀子和錢糧,都會被兩人以賑災之名瓜分利益。
    而那些災民,則會被胡亂扣上一頂暴民的帽子,然後派兵鏟除。
    雖說琅琊榜隻是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可真實的情況其實隻會更慘。
    眼下數萬難民堆在鎬州城外,可每日施的粥隻夠幾百人勉強果腹。
    朝廷若是真要賑災,絕不會隻弄這麽點兒糧食。
    很大的可能,便是朝廷賑災的銀子和糧食,都被太子和譽王那樣的人早早瓜分了。
    隻要等到那些難民們忍無可忍發生暴動的時候,他們便迅速派兵鎮壓。
    甚至是,難民們就算一直忍辱偷生,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將難民逼到絕路。
    然後,殺良冒功!
    如此一來,那些官員們有了銀錢,將軍們得了戰功,皇帝平息了天災,自然一片皆大歡喜。
    唯有百姓繼續受苦受難。
    因此,為了防止自己的頭顱被人拿去冒功,趙牧隻想離鎬州越遠越好。
    或許他有些小人之心,可數萬災民堆積在鎬州城下,官府卻始終緊閉大門不聞不問,早晚都是要出大事的。
    女人沒想過這些,但她親眼看到趙牧在河中撈了那麽多魚,便認定了趙牧與其他人不同。
    要想活下去,她就隻能跟著趙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