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趙牧的手段
字數:4416 加入書籤
聽到寧無缺的話,皇甫無極的心情總算好了許多。
雖然他不覺得寧無缺帶領區區一萬人就能給左賢王帶來什麽麻煩,但至少寧無缺還可以給他表態。
不像那些廢物,每次遇到事情隻知道縮脖子。
跟個縮頭烏龜一樣!
“好!”
皇甫無極滿意的點點頭,說道:“寧將軍訓練騎兵辛苦了,隻要能解決蠻人這個心腹大患,不管你想要什麽賞賜,朕都可以盡量滿足你!”
雖然是畫大餅,但畫大餅的手段沒人抵得過皇甫無極這位皇帝。
畢竟,寧無缺也是給他畫餅而已,那他給寧無缺畫一個也沒什麽問題。
寧無缺當即激動的跪地叩首,又說了一些表忠心的話。
蕭方望著激動的寧無缺,嘴角微微勾了勾。
不得不說,寧無缺最近的表現確實有些出人意料。
尤其是寧無缺訓練的那一萬騎兵,他也去看過了。
雖然比不上蠻人的騎兵精銳,卻也比其他那些草包強多了。
把寧無缺提到這個位置上,可能是他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隻是要想實現他的目的,光靠寧無缺可不夠。
最近這段時間,他已經秘密聯絡了幾個在外征戰的將領,甚至是許下了許多重利。
隻要他一旦動手,這些人便會立刻給他反饋。
而且除了那些將領,蕭方也跟左賢王有過聯絡。
不過從聯絡的效果來看,似乎並不理想。
蠻人的野心,要比蕭方想的更大。
即便蕭方當真將皇甫無極取而代之,他也必須要麵對蠻族這個大麻煩。
而這,也是蕭方最為擔心的一點。
如今的大蘄雖然天災人禍,可其實真要是算起來,大蘄並不窮。
大蘄窮的隻是那些百姓,但那些世家卻依舊一個個富得流油。
蕭方若想實現目標,必然少不了那些將領和世家的支持。
如今還有蠻人這個心腹大患,蕭方必須要好好想清楚了才行。
皇甫無極原本還想看看這些臣子,有沒有人能夠想出一些辦法。
若是實在不行的話,或許他也隻有將暴君這條路走到底了。
朝堂上的這些大臣,許多都是世家之主,或者是那些世家中至關重要的存在。
若是將這些人扣下,然後強迫那些世家出錢出糧,或多或少都可能給大蘄稍微止血。
可如果不是實在走投無路,皇甫無極也不想用這樣的手段。
因為,那樣的話他不僅是一個暴君,而且就算度過了眼下的難關,將來也會處處被這些世家針對。
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著玩的。
……
術縣。
隨著蜂窩煤的推廣,如今的術縣再次迸發出了許多活力。
那些剛剛從山裏出來的山民,已經通過製作蜂窩煤找到了新的活路。
可這也隻是暫時的,而且製作蜂窩煤的工作交給了這些山民,那些術縣以及其他縣城原本的百姓也會覺得不太公平。
好在眼下天寒地凍,這些人就算心有不滿也不會直接聚集。
何況,趙牧原本就給許多百姓發過糧食,如今又給他們免費發了許多蜂窩煤,他們也不好意思直接找趙牧的麻煩。
但說白了,這些事情也隻是權宜之計。
如果每次都靠著趙牧給他們發糧食、發蜂窩煤,那些人也會生出懶惰之心。
升米恩、鬥米仇的事情,趙牧見過太多太多。
隻不過如今趙牧需要籠絡人心,隻能暫時這般。
他倒是想過跟這些百姓簽訂文書,說明那些糧食和蜂窩煤不是送的,而是借的。
可這樣的話,那些百姓也會生出一些其他想法。
哪怕嘴上不說,心裏也會記恨。
人心,絕對是一個最複雜的東西。
趙牧召集眾人,專程商議過這件事。
可直到最後,也沒商量出個所以然。
還是趙牧最後拍板決定,今年的糧食和蜂窩煤,都算是免費發放給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幫他們渡過難關的。
就像是,朝廷的賑災一般。
趙牧如今成了西路統帥,也有理由賑災。
但到了明年,可就沒有賑災這一說了。
不過雖然明年沒了賑災,趙牧還會提前派人幫助這些百姓種地,幫他們度過難關。
到了最後,趙牧決定將手下的所有讀書人和戲子全部召集起來。
既然原創他不會,那他就抄作業!
前段時間他讓王虎派人下去查探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但那些人做的可不僅僅隻是查探誰活不下去了。
他還讓那些人,搜集了一些土豪的罪證。
殺了那些土豪,然後把田地分給被欺壓的百姓!
不!
光是分給那些百姓還不行!
趙牧前世也見過許多人,有些東西明明不是這些人的,可隻要他們用的時間長了,他們就會認為這東西是他們的。
比如一個最簡單的東西:公共車位!
雖說這個時代的百姓,大多都是淳樸的。
可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但俗話也說了防人之心不可無。
因此,趙牧不能把那些田地免費發下去,而是租給那些百姓一段時間。
簽訂好了文書,根據收成確定租金。
而且文書上約定的時間也不能太久,三五年就必須到期。
到了時間,這些田地還要收回來,然後重新租給其他人。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一些看不到的齷齪。
至於許多百姓缺少種子的事情,趙牧準備按照宋朝的青苗法來實行一段時間。
其實青苗法的初衷是好的,就是為了幫助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讓他們可以活下去。
隻是到了後麵,被那些貪官汙吏給玩壞了,成了他們賺取銀錢的另一種手段。
趙牧始終覺得,任何政策的好壞,不能隻取決於政策。
而是,要看執行的是什麽人!
就算政策再好,下麵的人隻要想鑽空子,肯定還是能夠鑽到空子的!
至於說他先前說的那些讀書人和戲子,趙牧準備讓那些讀書人寫一些戲本子,然後讓那些戲子來進行文藝演出。
這年頭百姓沒什麽娛樂,他隻要派人出去演出,不但可以調集那些百姓的積極性,還能夠從另一方麵宣傳他的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