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西境狼煙
字數:4182 加入書籤
那一代權相宇文太極,就這麽以一種最屈辱的方式,結束了他那罪惡而又輝煌的一生。
而隨著他的死亡,那個盤踞在大齊朝堂之上數十年之久的,龐大的宇文氏家族,也徹底地煙消雲散。
“陛下聖明,伯爺威武!”
不知是誰第一個帶頭高喊。
下一秒,整個菜市口,都爆發出了一陣驚天動地的,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
那聲音,直衝雲霄,仿佛要將整個建安城都給掀翻過來!
李慶誌聽著那發自百姓肺腑的歡呼,看著那一張張充滿了感激和崇敬的臉,那雙清澈的眼眸之中,也不禁泛起了一絲濕潤。
他知道,從今天起,他才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受萬民擁戴的,合格的帝王。
而他身旁的謝寧看著這一幕,臉上卻是沒有絲毫的表情。
他的心中,甚至沒有一絲一毫,大仇得報的快感。
謝寧歎了口氣,轉身離開。
……
宇文太極一黨被徹底肅清之後,整個大齊的朝堂,都迎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換血。
無數平日裏被打壓,被排擠的,有才華,有抱負的年輕官員,被李慶誌和謝寧兩人,大膽地提拔了上來。
整個朝堂,都呈現出了一片欣欣向榮,煥然一生的景象。
而謝寧,也正式地將他一手建立起來的玄機閣,改編成了神機營。
神機營的總部,就設立在原來的靖安伯府。
這裏,被徹底地改造成了一個戒備森嚴,機關重重的軍事要塞。
紅鯉被謝寧任命為神機營的第一任副都督,總領神機營的一切日常事務。
而清風和明月,則是被任命為左右兩大統領,分別負責神機營的暗殺和情報兩大部門。
至於那些從玄機閣時期就跟隨謝寧的骨幹成員,也都被一一委以重任,成為了神機營的中流砥柱。
宇文太極伏法,賢王被囚,一場席卷了整個大齊官場的血腥清洗,終於落下了帷幕。
建安城的天,在經曆了短暫的黑暗之後,似乎又恢複了往日的清明。
隻是,這清明的天空之下,卻處處都透著一股新生的,卻又帶著幾分緊張和不安的氣息。
金鑾殿上,龍椅之側,近半的朝臣位置都空了出來。
那些新被提拔上來的年輕官員們,一個個身穿嶄新的官袍,臉上帶著幾分激動,幾分忐忑,也有幾分茫然。
他們中的許多人,昨日還隻是個在清水衙門裏熬資曆的小官,卻在一夜之間,便被推上了這大齊權力的中心。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他們感到振奮的同時,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整個朝堂,都籠罩在一種微妙的氛圍之中。
然而,這脆弱的平靜,僅僅隻維持了不到十日。
這一日,早朝的鍾聲剛剛敲響,文武百官剛剛在金鑾殿上站定。
“報!”
一聲淒厲的嘶吼,猛地從殿外傳來。
緊接著,一名渾身浴血,盔甲破碎,隻剩下一隻手臂的邊關信使,踉踉蹌蹌地從殿外衝了進來!
他每跑一步,都在那光潔的金磚之上,留下一個觸目驚心的血腳印。
“報,陛下,西境急報!”
信使衝到大殿中央,用盡了全身最後一絲力氣嘶吼出聲,而後便“撲通”一聲,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徹底暈死了過去。
整個金鑾殿,瞬間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那名信使的身上,臉上寫滿了驚愕和不安。
“快,傳太醫!”
龍椅之上,李慶誌臉色猛地一沉,厲聲喝道。
很快,便有兩名內侍上前,手忙腳亂地將那名昏死過去的信使抬了下去。
而他手中那份被鮮血浸透,早已是看不出本來顏色的奏報,則是被一名小太監,顫顫巍巍地呈到了龍椅之上。
李慶誌一把搶過那份奏報飛快地展開。
隻看了一眼,他那張年輕的臉,瞬間便血色盡褪,變得一片慘白!
“混賬!”
一聲充滿了憤怒的咆哮,猛地從他的口中爆發開來!
他猛地一拍龍椅的扶手,那由上好金絲楠木打造的,雕刻著九條金龍的扶手,竟被他這含怒一擊,給拍出了一道清晰的裂痕!
“衛國,安敢如此欺我大齊!”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衛國?西境的衛國?”
“他們要做什麽?難道……難道他們敢……”
“不可能!我大齊與衛國雖時有摩擦,但已有近百年未曾有過大的戰事,他們為何會突然……”
就在群臣議論紛紛,驚疑不定的時候。
李慶誌那冰冷刺骨的,充滿了滔天殺意的聲音,緩緩地回蕩在了整個大殿的上空。
“十日前,衛國以我大齊內亂,君臣失德,代天伐罪為名,悍然出兵二十萬,大舉入侵我大齊西部邊境!”
“我西境邊軍猝不及防之下,節節敗退!”
“鎮西大將軍王莽,戰死沙場!”
“西部重鎮宣城,以及下轄青陽、落霞三城,相繼失守!”
“如今,那二十萬衛國虎狼之師,已兵鋒直指我大齊腹地,兵臨玉門關下!”
“玉門關守軍不足五萬,岌岌可危!”
李慶誌話音剛落,整個金鑾殿便炸開了鍋!
“什麽!宣城失守了?”
“王莽將軍……竟然戰死了?”
“二十萬大軍,天哪,那衛國是瘋了麽,他們這是要與我大齊,不死不休啊!”
恐慌!
前所未有的恐慌,如同瘟疫一般,在所有官員的心中瘋狂地蔓延開來!
尤其是那些剛剛被提拔上來的年輕官員,更是嚇得是麵無人色,兩股戰戰。
他們何曾經曆過這等軍國大事?
“陛下!”
一名須發皆白的老臣,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老淚縱橫地哭喊道:“衛國兵強馬壯,蓄謀已久,我大齊剛剛經曆內亂,國力空虛,此時,不易與之硬拚啊!”
“為今之計,隻有派遣使臣,前去議和,割地賠款,方能求得一線生機啊陛下!”
此言一出,立刻便有不少同樣是膽小怕事的官員,紛紛跪倒在地,附和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