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鄉試考題

字數:4062   加入書籤

A+A-


    黎訴沿著指示走向自己的號舍,那是一個寬三尺、深四尺的狹小空間,左右以磚牆隔開。
    內有木板兩塊,一為桌,一為凳,上麵有黎訴手上考牌的編號,這就是他未來九天六夜的要待的地方。
    卯時正,三聲炮響,貢院大門緩緩閉合。
    又是一聲炮響,開始下發考題。
    黎訴接過題紙,緩緩展開,目光迅速掃過七道經義題。
    前六道皆出自四書五經,對黎訴來說沒有任何難度。
    看到第七道時,黎訴眉頭微微一挑。
    題上問: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然今天下土地兼並日盛,百姓流離者眾,何以解之?
    這不是傳統的經義題,而是關乎民生的時務策問。
    鄉試中出現此類題目,看來今年的主考官是有考察實學之意。
    周圍已響起此起彼伏的磨墨聲,黎訴卻巋然不動,先在心中構思了一下所有的題目的答題大綱。
    快速在心中理清楚了前麵六題的答題大綱,黎訴目光落在第七道題上。
    無論是曆史的角度,師父所言,書中記載,還是他自己所見,大夏的土地兼並問題確實是一個大的問題。
    即便是富庶之地,也有農民賣兒賣女,若是遇到旱災之類的,饑民啃樹皮食觀音土,更是常見之事。
    土地兼並,貧富懸殊,一直是大患。
    百姓手中沒有土地,隻能被富人驅使,甚至一年到頭都在種地,卻無法養活自己一家人。
    土地大頭都在世家貴族手中,百姓為求一口吃食,不得不被他們所驅使。
    對於世家貴族來說,他們最大的財富並非是他們的錢財,而是窮人。
    黎訴心想,破題當從經典入手,而後切入時弊,最後提出對策。
    黎訴心念一轉,《尚書》有雲: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孟子》曰:民之為道也,有恒產者有恒心……
    黎訴思索完畢,開始研墨,先從第七道題目落筆,動作行雲流水。
    黎訴提筆落墨,小楷在紙上工整如刻。
    “臣對:臣聞王者之治天下也,必以民為本。民之安否,係乎國之興亡。今聖人在上,勵精圖治,而猶有土地不均之患者,豈非法久而弊生,事因而勢異乎?”
    破題即點明主旨,引用經典,而又直麵問題。
    若是一般考生,必先大量鋪陳經典,不敢直指時弊。
    黎訴卻反其道而行,展現出不畏權貴的風骨。
    黎訴雖然還沒有進入官場,但他已經想清楚自己走什麽之道了。
    這題能出現在鄉試,結合師父所言,他知道當今陛下想從科舉中選拔什麽樣的人才。
    什麽黨派之爭?他隻是陛下的忠臣!他要堅定地做實業,搞事業。
    黎訴又繼續落筆,“夫土地者,生民之所依也。古者井田之製,一夫百畝,所以均貧富而安天下也。從古至今屢有限田之議,然終不能行者,蓋利益之根深,而變法之難成也。”
    黎訴從曆史角度分析土地問題的由來,指出曆代改革失敗的根源,言簡意賅,直指要害。
    寫到此處,黎訴稍作停頓,思考對策,單純恢複古製自然不可能,必須有所創新。
    他想起曆史上王安石的方田均稅法,雖最終失敗,卻有可借鑒之處。
    “今欲均土地,安民生,非徒複古製也,當因時製宜。臣愚以為:一曰清丈田畝,使隱田無所遁形;二曰限之以製,一品官毋過千畝,庶人毋過百畝;三曰溢額者分授佃戶,官給補償;四曰興修水利,開墾荒地,以增可耕之地……”
    黎訴的對策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特別是“官給補償”一條,考慮到了實施的可行性,非紙上談兵之輩所能及。
    最後在結尾部分寫道, “然法非難立,難在實行;令非難下,難在持久。若得清廉之吏,真心為民者任之,則不出十年,野無曠土,國無流民,倉廩實而教化可興矣。”
    黎訴既提出了解決方案,又指出了執行的關鍵,思路之縝密。
    黎訴寫完這篇毫無倦意,反而神采奕奕。
    黎訴稍作休息,用了些幹糧清水,便開始處理前六題。
    這些題目對他而言雖然太過簡單,但他並不敷衍,每一題都精心作答。
    《論語》“君子喻於義”一題,他不僅闡釋經義,更結合剛才的策論,論述為官者若隻知求利而忘義,必導致土地兼並等社會問題,前後呼應,相得益彰。
    午後未時,黎訴七題皆已答畢。
    這時尋常考生此刻或才完成一半,黎訴已經在仔細檢查和對自己的文章進行潤色。
    第二天考的是詔、表、判等應用文體。
    黎訴同樣應對自如,寫出的詔書莊重得體,表文情真意切,判詞明察秋毫。
    在“擬梁太宗賜張然手詔”的題目,他模仿太宗語氣惟妙惟肖,既顯君臣相得之情,又有治國安邦之要,文采斐然中見深沉睿智。
    第三天考經史時務策五道,題目涉及邊防、漕運、科舉、鹽政等方方麵麵。
    黎訴引經據典,對曆朝製度得失了如指掌,提出的建議既符合聖賢之道,又切合實際。
    尤其是漕運一題,他不僅指出當前漕運弊端,還算出了改進後每年可節省的漕糧數額,精確到石,顯示了他不僅通經史,算數造詣也是同樣精通。
    正在黎訴滿意地欣賞自己的答卷時,一股臭味襲來,黎訴沒忍住嘔了一聲。
    黎訴:“???”他這邊也不是臭號啊!
    隔壁的兄台是在幹嘛?是拉褲兜裏了嗎?
    隨即,黎訴想到之前好像看到過,有的學子實在憋不住,也不想自己的答卷被戳上屎戳子時,會把襪子脫下來,直接解決在襪子裏麵……
    雖然被隔壁的學子舉報,會被取消考試資格,但大家都是寒窗苦讀,其中的辛苦誰都清楚,一般沒有學子會選擇舉報,忍忍就算了。
    但可想而知,現在是八月份的天,天氣炎熱,那臭味陣陣襲來,其中的酸爽,隻有親身坐在這個位置的人才知道。
    黎訴沉默地捂住鼻子,雙眼無神,但也沒有要舉報隔壁兄台的意思。
    現在也隻能忍著點了,黎訴慶幸自己沉浸在題目中的時候能夠忽略外界的一切。
    所以這個影響不了他答題,隻能影響他進食……
    當其他考生還在奮筆疾書時,黎訴已檢查完畢,捏著鼻子給自己灌了一口水。
    算是讓他體會了一把什麽叫做食不下咽。
    黎訴的答卷厚厚一疊,字字珠璣,卷麵整潔如刻版印刷,無一字更改。
    交卷鍾聲響起時,黎訴離開時腳步肉眼可見的加快,他終於逃離那股臭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