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和鄉試答卷風格一致
字數:4148 加入書籤
章森和龔巡撫圍繞著幾人來回踱步,心裏其實已經有底了。
就他們寫出來的內容,風格上麵,是完全和他們鄉試中的答卷一樣的。
龔巡撫目光看向席盛和魏世安魏夫人時,人愣了一下。
三人老神在在的,魏世安還低聲湊在魏夫人耳邊說著什麽。
龔巡撫:“……”完全看不出來他們有因為涉及鄉試作弊之事慌亂的心情,不知道還以為他們是來做客的,不是來接受調查的。
而席盛和魏世安,完全是對黎訴等人有信心。
章森掐著時間,他發現黎訴答完時,時間還剩得挺多的。
黎訴仔細又檢查了一遍,也沒有交卷,擔心自己提前交卷會給林澤他們造成心理壓力,影響他們的發揮。
黎訴答完後就看向席盛,席盛在閉目養神,魏世安和魏夫人在眼神交流。
黎訴:“……”
沒有一個人擔心他們這邊如何。
等時間一到,章森和龔巡撫就把幾人的答卷全部收上去了。
龔巡撫協助收走,但批閱答卷之事,他沒有插手,完全交給章森。
他畢竟是蒼梧的巡撫,批閱答卷之事,他需要避嫌。
黎訴他們交完答卷之後,就走到席盛他們那邊去。
魏世安還開口問道,“感覺如何?”
黎訴和雲欽微微點頭,林澤三人則有些心裏沒底,不知道有沒有之前鄉試的時候寫得好。
他們自己已經感知不出來了。
但答題的時候,他們心裏是憋了一口氣的。
章森批閱完成之後,龔巡撫不由開口問道,“章大人,如何?”
章森點了點頭,“水平,風格,和鄉試答卷一致。”
林澤等人鬆了一口氣,其實章森和龔巡撫也鬆了一口氣,沒有問題就好!
不然他們也麻煩。
不過龔巡撫也沒有直接就斷定了,而是開口道,“證明了鄉試的答卷確實出於你們自己之手,但是對於黎訴你義父是否涉及鄉試泄題之事,還不能直接斷定。”
魏世安無所謂地開口道,“那你們去查,我家全是武官,全部在各地駐守,沒有在京城的,我自己也隻是春節回了一趟京城,相信你們查起來花費不了太大的功夫。”
魏世安一點都不怕查,隻覺得這個誣告是無稽之談。
是覺得他是小訴的後台,涉及到鄉試舞弊的案子,會對他有影響嗎?
但他既然早就辭官了,一點也不怕被影響他的官途,家中人的官途,也更是無法影響。
龔巡撫一聽魏世安家中全是武官,還全部在各地駐守,沒有在京城,有點心驚。
武官能在各地駐守不在京城的,全是武官之中的厲害角色。
章森:“……”
魏世安過了這麽多年,還是這樣的一個性子,一開口說話,就有點放蕩不羈的味道。
龔巡撫求助地看向章森。
章森無奈地開口道,“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的。”
雖然他是相信黎訴和魏世安他們的,不過該查的還是要查,流程得走一遍,讓別人挑不出錯。
不管是對於他們,還是對於黎訴他們,都是徹查比較好,免得落人口舌。
因為確實如魏世安所說的那樣,魏家在京城確實算是權貴之人,不過他家和科舉之事,確實很難扯上關係。
查起來也不複雜,這兩年,魏世安也就回去了一次京城。
雖然查起來簡單,不過也需要時間。
黎訴和魏世安他們就被暫時留在了官府,也沒讓他們進牢裏,但是也不能出去。
黎訴他們倒是沒覺得有什麽,就當做換一個地方看書了。
魏世安就十分心煩了,要是沒有出這檔子事,他們怕是已經快到寧信縣了。
他們在官府住了幾天,龔巡撫和章森那邊也查清楚了。
魏世安確實一點接觸鄉試考題的動向都沒有,魏家也沒有。
龔巡撫和章森這幾天也是沒有閑著,心中已經把那個誣陷黎訴他們作弊的人咒罵了無數遍。
本來鄉試結束後,章森和龔巡撫都可以閑下來了。
結果就是因為誣陷一事,讓他們又忙碌了一段時間,還擔驚受怕的。
蒼梧參加這次鄉試的學子們,到現在也沒有離開蒼梧省城。
他們也想等一個結果。
這麽大事,官府最終肯定會把事情調查得水落石出的。
而在這幾天裏,潭州的官員沒少被襄州的官員冷嘲熱諷。
潭州的官員簡直被氣得不輕,同時心裏又擔心得不行。
他不是擔心黎訴他們作弊,他是擔心這次誣告作弊是有預謀的,會讓黎訴他們即便沒有作弊,洗不幹淨汙名。
襄州的官員還當他是害怕,嘲諷得更起勁了。
其他州的官員雖然沒有明確的站隊,不過他們都更傾向襄州的。
沒辦法,襄州是蒼梧最繁榮的一個州。
潭州的官員就有一些孤立無援的感覺。
“這事還沒有定論,各位也莫要說得太死。”潭州的官員盯著襄州的官員開口道。
他現在都開始懷疑,是不是襄州的官員在給他們使絆子,這個誣陷之事,就是襄州的人弄出來的。
反正他們襄州的官員,就是不希望他們潭州好。
完全有可能做出這種事。
襄州的官員們不知道潭州官員的想法,聽他這麽說,隻覺得他在垂死掙紮。
他們也不覺得就潭州的學子,能成為解元。
潭州是一個什麽狀態,他們可太清楚了。
雖然黎訴是明嶽書院的學子,但誰知道他是怎麽進去的?
不是還說明嶽書院的院長就是黎訴的義父嗎?說不定黎訴在去明嶽書院之前,就已經通過某種不為人知的手段,讓明嶽書院的院長收他為義子了。
然後才利用明嶽書院的院長成功進入明嶽書院的。
襄州的官員現在直接覺得黎訴進明嶽書院都是走的關係,不是憑借真才實學。
他們巴不得黎訴等人是真的作弊了,這樣他們被取消了功名,這次的解元亞元,可不就是他們襄州的學子了!
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喜事。
幾個官員來這裏唇槍舌戰了一番,有官兵跑進來開口道,“幾位大人,這次鄉試舞弊之事有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