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鎖刃
字數:1374 加入書籤
“倫理鎖”的發現,如同為“根須”聯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它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麵旗幟,一個無可辯駁的道德製高點。
聯盟迅速調整了策略。林小雨團隊晝夜不停,將“倫理鎖”的核心模塊進行優化和簡化,使其能夠以軟件更新或小型外掛模塊的形式,兼容聯盟內其他成員的不同設備架構。他們決定不再被動防禦,而是發起一場名為“明鏡”的聯合行動。
行動日,聯盟成員同時發力。
心橋科技(雖創始人退出,但部分核心工程師因理念不合選擇留下加入聯盟)發布了新版認知訓練小程序,更新日誌第一條赫然寫著:“內置‘倫理鎖’測試版,本地處理數據,算法決策透明可查,拒絕任何未經明確同意的意識層麵幹預。”
那位社科教授聯合多位學界同仁,在權威期刊和媒體上發表聯合署名文章,從倫理學、法學和社會學角度深入探討“神經接口”技術必須內置“失效保護”機製的迫切性,並高度評價了“倫理鎖”的設計理念,將其稱為“負責任創新的技術基石”。
女投資人則利用她的影響力,組織了一場小型的、但參與者份量很重的線下沙龍,直接向關注ESG和科技倫理的資本方展示集成“倫理鎖”的“根須”原型機,與金橡樹黑箱操作的模式形成鮮明對比。“投資未來,不僅要看回報率,更要看風險控製。而最大的風險,是道德和法律的風險。”她的話精準地擊中了某些資本的憂慮。
同時,春風團隊在自己的知學網平台上,開設了“科技倫理”專欄,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動畫,向老年用戶解釋“倫理鎖”是什麽,它如何保護他們的思維自主性。“您的記憶和想法,是您最寶貴的財富,誰也不能未經允許拿走或改變。”這種直白的表述,深深擊中了老人們的內心。
“明鏡”行動像一麵鏡子,照出了金橡樹技術路線的潛在風險和傲慢。雖然金橡樹的水軍依舊在詆毀“倫理鎖”是技術落後者的營銷噱頭、阻礙創新,但質疑的聲浪已經開始在更廣泛的公眾和監管層麵興起。一些原本態度曖昧的專家和媒體開始轉向中立甚至支持“根須”理念。
徐文龍試圖用“蛇吻”分化瓦解聯盟,但“倫理鎖”的出現,反而像一塊磁石,吸引了許多原本觀望的、真正關注技術倫理的小團隊和個人加入聯盟。聯盟的根基變得更加深厚和多樣。
“明鏡”行動的成功,讓徐文龍感到“蛇吻”計劃遭到了挫敗。對方的反擊精準而致命,打在了他最難受的點上——他無法公開否認技術倫理的重要性,也無法立刻在自己的係統內複製一個類似的“鎖”,那等於承認了自己過去的道路存在缺陷。
憤怒和焦躁在他蒼白的臉上交織。他不能再容忍這種緩慢的侵蝕,他需要更直接、更有效的手段來摧毀礙事的“根須”。他想到了馬建國,那個技術的源頭,也是最大的隱患。
